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性广告又称为“植入式广告”或“嵌入式广告”,它是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性符号甚至服务性内容策略性地融人电影、电视剧或其他电视节目及其他传播内容中(隐藏于载体并与载体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受众所真实感受到或通过幻想所感知到的信息内容的一部分,使观众在接受传播内容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商品或品牌信息,继而达到广告主所期望的传播目标。它初看起来并不像广告,但它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其广告性质:它具有明确的广告主,具有清晰的广告目的,具有具体的广告内容,具有较为明确的广告受众,另外它还需要广告主支付一定费用给传播载体,这些都是构成“广告”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2.
浅论隐性广告与媒介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由  徐光胜 《新闻传播》2007,(4):46-46,48
隐性广告,或称“植入式广告”,俗称“软性广告”,即将商品或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品牌工具或服务商标甚至服务内容有策略性地融入至媒体内容当中,成为内容的一部分,让观众留下对商品的品牌印象,进而达到行销商品的目的。简而言之,是将想要传达的广告信息植入媒介,透过隐性的方式呈现,甚至融为一体。由于只是采用单纯的传播方式而不是劝说或促销的形式,使得其效果自然,易于接受,其实质上是一种弱化的广告形式。  相似文献   

3.
王春月 《新闻爱好者》2008,(12):110-111
目前,我国隐性广告发展仍处于初期成长阶段,并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如何发挥联想因素在隐性广告中的作用,越来越为广告界所关注和重视。作为一种新型的广告传播形式和表现形态,隐性广告若要被大众所接受,就要充分运用联想因素来武装,本文在对隐性广告作概括性的研究基础之上,着重对隐性广告中的联想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拟态环境下,由于对广告主体与信息的解构和重塑,使广告信息的真实性很难得到验证,受众在没有其他渠道来验证拟态环境下所传播的广告信息的真实性的情况下,只能根据媒介所传播的广告信息接受所看到的客观现实.由此广告信息在拟态环境的解构与重塑下有可能偏离广告信息应具有的功能和本质,从而异化为一种“信息陷阱”的符号,这意味着广告真实性的本质被拟态环境所颠覆.本文将引用传播学理论对拟态环境下的广告传播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苏宝华 《现代传播》2006,(3):111-112
本文从品牌的概念和意义切入,探讨了广告品牌传播的概念和意义,并从品牌名称、视觉符号、听觉符号、核心概念、文化内涵、品牌形象等六个方面,论述了广告品牌传播的内容要素,探讨了广告品牌传播的一些基本规律,对于丰富品牌传播理论,指导品牌传播实践者都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程明 《当代传播》2001,(6):86-87
好的广告语,不仅塑造了商品的灵魂,而且也成为广告传播中的润滑剂,企业的品牌会随着广告语的流行而传播开来,深入人心。雀巢品牌的咖啡风靡世界,除了产品品质好,营销推广手段有力外,与其“味道好极了”这一广告语的流行不无密切的关系。每一个企业或产品几乎都有自己的广告语,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笔者分析了近期在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介上传播的广告语,发现个性的广告语中又有若干共性的、规律性的内容,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有“科技”“生活”“爱”等。 科技──一个正在演绎的全新命题。“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提倡了重视…  相似文献   

7.
郭娟  胡晓峰 《东南传播》2015,(4):131-133
微电影广告在潜移默化地实现着品牌形象和企业理念的渗透和推广。微电影广告中的品牌传播策略主要有:内容创意的过程中以品牌精神与内涵的诠释为重;在制作过程中更重视内容的创新;在整个营销过程中,以消费者为导向,聚焦长尾市场,加强积极与消费者互动;在传播过程中以网络媒体为核心结合多种媒体的力量,共同传播品牌信息。总结微电影广告中的品牌传播策略,以期帮助企业更好地运用这一创新策略实现品牌推广并维护品牌生命力持续优化。  相似文献   

8.
植入式广告是指将产品服务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传统广告片策略性地融入电影、电视、报纸、杂志、网络游戏、手机短信、小说等各种媒介内容中,通过场景的再现,让观众留下对产品及品牌印象,继而达到营销的目的一种营销方式^①。植入式广告也称为软广告或隐性广告,它与硬广告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用了人类的知觉,将广告信息精心编码,使受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广告信息的刺激。  相似文献   

9.
隐性广告,又称“植入式广告”(Product Placement),它隐藏于载体并和载体融为一体,共同构成受众所真实感受到或通过幻想所感知到的场景的一部分,以非广告的形式在受众无意识的状态下,将商品或品牌信息不知不觉展露给受众。最初的隐性广告是将产品植入电影场景作背景,使观众能够看到该产品或公司的标志。最早的有据可查的电影隐性广告出现在1951年的《非洲皇后号》上,其中明显出现了戈登杜松子酒的商标。  相似文献   

10.
隐性广告,或称“植入式、嵌入式广告”,之所以被冠以“隐性”,主要指它隐藏于载体并和载体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受众所真实感受到或通过幻想所感知到的场景的一部分,以非广告的形式在受众无意识的状态下,将商品或品牌信息不知不觉展露给受众(消费者)。隐性广告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只要处理得当,可以嵌入任何情景和文本,其中最常见也最引人关注的是电影作品、电视节目中的隐性广告。虽然隐性广告历来以低费用高效果著称,但在操作中却要有更高的技巧,否则,往往会适得其反。目前我国的隐性广告存在的一些问题,就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植入式广告的界定“植入式广告”或“嵌入式广告”。又称隐性广告.之所以被冠以“隐性”.主要指它隐藏于载体并和载体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受众所真实感受到或通过幻想所感知到的信息内容的一部分,在受众无意识的状态下。  相似文献   

12.
吴扬 《出版广角》2016,(22):63-65
微电影广告是新兴的广告传播形式,是为了宣传某个特定的产品或品牌而拍摄的有情节的,时长一般在5-30分钟的,以电影为表现手法的广告.文章从微电影广告的定义、微电影广告发展的原因及微电影广告发展入手,从传播内容的创新、传播渠道的多样、传播受众的互动、低成本高效率等传播优势分析微电影广告之“不微”.  相似文献   

13.
郑晓迪 《大观周刊》2011,(33):58-58,13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媒体的不断出现,当今广告传播的一个新特点就是由传统的“大众传播”向“小众传播”转移深入,同时也就产生了与以往媒介文化有所不同的新媒介文化。大众传播媒体的大众性和目标对象的不确定性,逐步成为其作为广告媒体的致命弱点。在此形势下,一种新的传播观念——终端精确传播,逐渐受到业界的关注,分众化广告媒介呼之即出。本文以精准传播理念为核心,以济南电梯框架广告为载体。通过对具体品牌在精准传播的理念下,借助电梯广告成功的案例证明,从终端精确传播理念入手,以电梯框架广告为载体在实际运营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背景音乐在电视广告传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戴世富  徐艳 《新闻界》2008,22(1):130-132
本文从广告背景音乐对品牌态度的影响、对广告信息的接受以及为广告本身增添更多意义三个方面论述了广告背景音乐在电视广告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隐性广告现象解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隐性广告已渗透到广告传播的各个领域。本文对隐性广告现象的产生及发展的原因、本质特点、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操作技巧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受众及音乐本身两个方面的剖析,总结出广告音乐对品牌传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文章层层深入地分析了广告中运用特定的音乐作品在品牌塑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肯定了广告音乐在品牌传播中对品牌感知、品牌个性、品牌文化附加值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玉杰 《新闻世界》2010,(11):125-126
植入式广告又称隐性广告,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视觉符号甚至是服务内容策略性融入电影或电子游戏等各种媒介内容中,通过场景再现让观众留下对产品及品牌的印象,继而达到营销目的。本文从基本概念与形式、研究趋势及领域几方面对目前国内植入式广告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剖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为后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刘平 《新闻界》2005,(6):70-72
当代广告研究从符号学和结构主义那里获得了很大的启发,衍生出不少属于自已的涧汇。本文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关键术语,简要探讨符号学方法对于广告研究的运用前景。符号学术语不仅使得分析“广告是如何赋予品牌意义的?”成为可能,也使得识别“广告对品牌意义的建构有哪些层次?”成为町能,还使得描述“品牌传播与品牌消费的关系”成为可能。上述三个问题对于广告研究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吴冬 《新闻爱好者》2010,(3):139-139
涉外英语广告创作及品牌命名 所谓涉外英语广告主要是指通过传播媒体,对进口国或地区所进行的有关产品、服务的信息传播活动。要将中国产品打出自己的品牌,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英语广告创作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广告传播及事件营销的概念入手,阐述事件营销对广告传播的重要意义,提出广告传播中运用事件营销的四大策略:公益活动,企业品牌、产品特性与营销事件之间的连接点,制造有“热点新闻”效应的事件和积极有效地利用网络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