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未来农业开发利用新趋向杨俊杰,董安民(武功农科中心协委会西北农业大学陕西712100)近年来,据国内外研究农业发展的专家、学者的预测和分析,世界未来农业开发利用的趋向是,采用高新技术,开拓新领域,独辟蹊径,走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化”、“智能化”、“集...  相似文献   

2.
金自学 《软科学》1995,9(4):61-63
关于河西走廊资源开发型农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甘肃省张掖师专金自学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来说,依托市场配置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商品优势、经济优势,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农业市场体系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用科学发展观精神做指导,适应新时期农业的变化和要求,四子王旗通过综合开发新机制的调研和探索,把农业开发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4.
5.
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之一,是基本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武汉城市圈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两型社会建设目标的根本保证。城市圈两型农业的改革发展,迫切需要科学而合理的农业保险服务体系来支撑。通过农业保险的国际经验比较和国内试点模式对照分析,明确提出武汉城市圈农业保险创新改革模式及其建议:第一,政府全力以赴推动农业保险发展;第二,尽快出台地方农业保险规章条例;第三,吸收社会资本创建地方农业保险公司;第四,构建特大灾害风险管理体系;第五,不断拓展农业保险新产品促进两型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A FO L U)类别的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4%,其中主要为甲烷和一氧化二氮.文章从农业甲烷、一氧化二氮排放量对农业产值影响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结论:气候智能型农业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积极影响,对气候变化起到有效缓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孙业红  闵庆文  刘某承 《资源科学》2013,35(7):1526-1534
旅游发展是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和适应管理的重要举措,有针对性地、科学地掌握其旅游资源利用特征是成功发展旅游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技术型(浙江青田)、景观型(云南红河)和遗址型(江西万年)农业文化遗产地为例,开展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利用特征对比研究.研究建立了以主体旅游资源特征、辅助旅游资源特征、外部因素特征以及客源与市场特征为内容的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利用特征评价体系,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分析的“优势—劣势-状态-响应”概念模型,提出技术型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采用“市场带动资源模式”,景观型采用“资源带动市场模式”,遗址型采用“节事活动带动模式”,可为案例区及其它相似区域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玄冬梅 《情报科学》2002,20(8):822-824,827
阐述如何利用网络查找农业信息,并将网上农业资源分为三类:文献型农业信息、动态型农业商业信息、农业生产信息,分别阐述三类信息资源的网上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9.
10.
U型砼预制渠道具有节省土地、提高水流流速、减少维护管理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我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中,其工程效果显著.本文从渠道选型和施工工序方面,阐述U型砼预制渠道在农发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培育购房型农业转移人口家庭生计韧性,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行稳致远。文章通过R市田野调查发现,购房型农业转移人口家庭作为庞大农业转移人口群体中的“关键少数”,其城镇化进程中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自然资本5个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风险。其复合型生计风险是传统刚性治理模式强调补缺型应急治理,治理主体单一,实施粗放治理方式和户籍化属地管理综合作用结果。而韧性治理新模式倡导家庭发展型理念,强调多元主体分工协作治理,实施精细化治理,采用流出地与流入地双向共治新手段,从源头上强化购房型农业转移人口家庭生计韧性。在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进程中,培育购房型农业转移人口家庭生计韧性应由刚性治理向韧性治理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13.
整董镇区位于整董镇中部,思江二级公路穿境而过。镇区规划范围包括整董村委会和曼乱宰、曼贺、曼贺井、力哨坡、麻木树5个村民小组以及农场医院、农场茶场,地形呈带状。根据《云南省城镇特色规划编制暂行办法》规定,《江城县整董镇现代农业型特色小镇总体规划(2011-2030年)》中,将继承和发扬城镇的传统文化;构建城镇特色文化内涵及体系规划到整董镇的总体规划的范畴当中。作为传统乡镇,主要是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受到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和经济条件的制约。进入到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产业结构正发生着转型,通过寻找本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主导产业的升级,对于整董镇向现代农业型小镇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谢惠芳  吴丹  黄樑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3):193-199
有效的非文献型农业网络科技信息资源组织规范已经成为当今网络信息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文章重点对非文献型信息组织方法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研究。遵循面向网络信息资源、面向网络技术环境、面向网络用户的原则,突出其实用性和易用性,在我国已有文献信息资源组织标准框架下,结合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实用性,研究非文献型网络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组织规范与标准,包括文本、视频、语音、图片、实物、教科书等非文献型网络农业科技信息分类标准体系、0元数据标准体系,给出科学的非文献型网络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组织模式与发展原则,旨在提出非文献型网络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孙洪武  齐博  刘志民 《科研管理》2012,33(11):122-128
本文基于过程管理视角,从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四个维度构建了中试熟化型农业科技项目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项目评估模型;通过农业科技跨越计划的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指标体系的切适性及评价模型的有效性。研究认为,只有设定科学的评估指标,吸收终端用户农民参与评估,才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农业科技成果熟化程度,为成果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三色农业”——未来农业发展的希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建中先生创建“三色农业”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前所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兼职研究员,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包建中先生一生潜心农业科学研究,1995年,年逾花甲的包建中先生毕一生农业科研成果之精华,“厚积而薄发”,倾心尽力撰写成了《探讨中国农  相似文献   

18.
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正龙 《软科学》1998,(4):32-34
一、引言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5月29日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8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社会的稳定,农业经济的繁荣,农民收入的增加支撑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因而,如何提高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水平,对整个社会和国民经济能否持续...  相似文献   

19.
20.
在环鄱阳湖区域实施污染净化型农业的产业化是控制湖区面源污染,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策略。本文论述了污染净化型农业特点及其在鄱阳湖实施产业化的有利条件,提出了适合鄱阳湖区域特色的污染净化型农业产业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