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师教育应该着眼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使他们承担起教学研究者的角色。我国中学英语教师的研究者素质普遍缺乏,着眼于建设职前英语教师研究者素质的课程模式,加强职前英语教师研究者素质的培养是当前高等院校英语教师教育改革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对中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还应当是教育行为的"研究者"和"反思者"。[1]中学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也能培养和完善自身的教育科研能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理念就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然而,教师成为研究者在我国仍是一个有争议的命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实践中的失范现象。因此,需要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内涵、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实质加以澄清和辨析,以便走出误区,消除失范现象。"教师成为研究者"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研究目的,并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是实践者与研究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教师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为加快我国课程改革的步伐,教师不仅要观念更新,还要进行角色的转变.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以及教育教学活动的开放者.  相似文献   

5.
教师专业发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我国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实效性不强,对相应的转化模式缺乏有效探索,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为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教师成为研究者(或教师即研究者,Teacher as Researcher)目前已经作为一个有号召力的口号广为传播,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师教育改革中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运动,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教师作为教与学的研究者这一角色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表面上显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7.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课程改革,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实施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法律保证,教育行动研究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的热点。两者有本质的共同点:两者都是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基地,都具有实践倾向,都体现了民主参与原则,研究的过程一致。提高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与教育行动研究的理解,促进教师成为研究者。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教师成为研究者(或教师即研究者,Teacher as Researcher)目前已经作为一个有号召力的口号广为传播,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师教育改革中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运动,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趋势。"[1]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教师作为教与学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形势下教育的一场革命,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教师是新课程的执行者,实践者和研究者。作为教师如何改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式,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需要,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是学校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那么,教师如何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呢?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终身学习与教育改革的发展,中小学教师走向研究者逐渐形成共识,但在实践中,中小学教师走向研究者还存在多重障碍,追根溯源,改革教师教育课程(包括职前与职后)是教师走向研究者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师》2012,(17):4-4
为推动我国英语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探索新形势下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促进国内外的交流,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将于2012年10月18日至19日举办首届“英语教师教育高峰论坛”。本论坛将邀请国际项尖专家,我国高校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以及各省市级教研员及一线的大中小学英语教师共同研讨全球教师教育发展趋势、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意义及途径、教师教育标准及培训课程、教师教学知识与能力测评、新形势下英语教师教育的挑战与机遇等议题。(摘编自北京师范大学网站)  相似文献   

12.
<正>英国课程理论家斯坦豪斯1966年提出"教师做研究者"。对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和课堂教学的转型而言,这一命题仍有指导意义。教师做研究者,是解放自我、获得精神自由,进而解放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教师成为研究者,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所必需的。"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而教育改革与发展必然要求提高教师素质,实现专业化发展。教师发展不论是对学生和学校,还是民族和国家,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徐学兰 《文教资料》2008,(27):93-95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迫切要求教师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具体来说,教师反思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需要,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实际需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4.
胡艳 《天津教育》2014,(3):80-81
中小学教育科研是教师作为研究者,借助教育理论,以有价值的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应的科研方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课程改革倡导教师成为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者,这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心.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程改革者一直主张教师 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 设者和开发者、整个社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 等等(以下简称“五者”)。并要求教师具体怎样做才能适应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等等。教师到底是什么?教师在短时间内能 不能成为“五者”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笔者妄揣浅陋, 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师的角色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认为,传统的课程知识观、课程管理的“科层体制”和教师职业的“专业个人主义”特征塑造了教师的传统角色。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教师是一个创造者,是一个教育研究者,是一个课程设计者和开发者,也是一个合作者。  相似文献   

17.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英国学者斯腾豪斯提出的教师角色要求,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新的定位。它要求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研究者和使用者。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基础教育领域内的教育科研  相似文献   

18.
斯朦豪斯的课程观视“课程即研究假设”、“课堂即实验室”、“教师即研究者”,倡导教师的课程行动研究,凸现了教师“专业主义”的理论取向,提出了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及相关的知识观、教师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对我国正在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师的角色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认为,传统的课程知识观、课程管理的“科层体制”和教师职业的“专业个人主义”特征塑造了教师的传统角色。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教师是一个创造者,是一个教育研究者,是一个课程设计者和开发者,也是一个合作者。  相似文献   

20.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发展。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创设教学科研的良好氛围,组织好教育行动研究,促进科研与教学的结合,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成为研究者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