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国的随班就读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教师观念上赞同,实践中又认为应该让残疾儿童在特殊学校接受教育”的态度冲突。这种冲突与我国随班就读政策产生的理念、师资水平、经济基础、文化观念等方面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效解决冲突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正随班就读工作是特殊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班就读教育质量的高低决定了特殊教育工作的整体发展水平。我市高度重视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将特殊教育工作写入《蛟河市"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把充分保障每一位残障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作为重要民生大事来抓。坚持"以促进残疾儿童少年发展为根本,以满足儿童特殊需要,发展高标准、高质量的教育为重点,以完善支持保障体系为载体",构建了"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教学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影响我国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因素的分析,通过对我国近二十年来随班就读教师的研究进行综述,认为提高我国随班就读教师的教学水平应成为随班就读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并进一步提出随班就读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应着重于差异教学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全纳教育主张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即不仅要有平等的入学机会,而且要能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中国和新加坡的特殊教育格局都采取了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的形式,这一形式体现了全纳教育的思想,是对残疾人实施全纳教育的初级阶段。通过比较两国实施随班就读的状况,可为我国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浅析随班就读中课程与教学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机会均等原则、个别差异的教育理论和普通教育课程改革与特殊教育课程相通性为随班就读中普通教育课程与教学调整提供了可行性;通过行政和法令的支持,辅助科技的运用,教师培训、家长参与等途径的保障,对普通教育课程的目标、教材、教学策略、学生学习成果、学习环境等几方面进行调整,从而对我国随班就读工作质量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北京市18个区县小学随班就读学校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随班就读学生能够保证跟班上体育课,但是教学中还有许多实际困难。在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成绩评价等方面,教师能够考虑照顾随读生与健全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但是多数教师不能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课程设计和采取一些辅助的方法,没有实施个别教学计划。城区与郊区的体育教师对随班就读学生体育教学策略没有差异,资源教室在随班就读学生体育教学方面需要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院面向全国择优招收高中毕业生或相当高中学历的学生895人,学制为三年或四年。我院主要为全国培养专科层次的特殊教育教师、残疾人事业管理人员、各级福利院、康复机构和社区康复等部门的高级专门人才以及其他应用型人才。我院学生可通过"专转本"考试,进入本科院校深造。特殊教育专业(手语翻译方向)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机发展的,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残疾人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大学专科学历的,能够熟练运用手语进行沟通、咨询、翻译的应用用型专业人才。主要专业课程:语言学概论、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翻译概论、残疾人社会工作、中国手语、聋人自然手语、行业手语、手语沟通与翻译技巧、聋人心理学等。初等教育专业(随机就读方向)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教育理念、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大专学历、能够胜任普通学校主要课程的教学、又能开展随班就读教学和指导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主要专业课程: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手语、盲文、小学语文教育论、小学数学教育论、随班就读的理论与实践、资源教室方案、个别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等。特殊教育专业(视障教育方向)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特殊教育理念,能够适应视障教育发展需要,并可从事其它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教育和康复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主要专业课程:特殊教育导论、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特殊儿童早期干预、行为改变技术、个别化教学理论与实践、视障儿童心理与教育、盲文、盲校课程与教  相似文献   

8.
使随班就读的聋生建立起自信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工作入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造就和谐班级环境;实施赏识教育,创造机会,让其多感受成功的快乐;进行意志品格的训练,引导、帮助其正确地面对竞争,提高他们的耐挫能力。  相似文献   

9.
智障儿童优势智能开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随班就读的智障儿童进行观察分析、调查了解和测量研究,发现其优势智能,并通过给予心理暗示、进行多维合作、开发生本课程、丰富相关资源、加强多元开发、开辟特殊天地等方式,发展智障儿童的优势智能,帮助他们提高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培养自信心;同时也帮助教师纠正错误认识,积累特教经验,增强优势智能观。  相似文献   

10.
随班就读作为儿童教育改革中的新模式之一,能够很好地弥补义务教育中不能够顾及到智障儿童的局限性,因此近几年在国内诸多地区广泛应用。基于此,本文针对智障儿童随班教学方面存在部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策略,以期更好地发挥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班就读聋童转入聋校的原因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普校师资没有保证,普校班级人数过多,家长辅导没有跟上,聋童自身的不利因素;到了聋校插班学习后,教师应帮助他们克服交流的障碍,补习没学的课程,给以真诚的赏识并寻求家长的积极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刘洋  张邦翔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10):109-113+119
摘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残、健融合环境下进行体育教育的自我效能对于体育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残、健融合环境下体育教育的自我效能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我国现行的体育教育专业培养规格中,没有涉及教授随班就读残疾学生体育教学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的相关内容,或许这是造成了学生自我效能水平偏低的主要的潜在原因,这有悖于当前残疾人教育领域融合、回归的实践。今后,可借鉴国外相关经验,一方面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中应该适当增加残、健融合环境下的体育教学能力培养的内容,另一方面通过政府或社会组织的资质认证培养加强在职教育,从而提高体育专业学生、教师的自我效能水平,满足融合于普通学校的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症与智力障碍都是因脑部神经系统问题引起的疾病。了解它们的区别,有利于对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症与智力障碍儿童进行系统的个别化教育康复,有利于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教师对这些儿童的认识,有利于对这些儿童教育康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托班时期是培养幼儿能力发展和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随着幼儿发展需求的不断增加,家庭教育已经难以满足幼儿的生长需要.托班的意义在于使幼儿在当前年龄阶段幼儿能力发展最大化.本文以长春市某幼儿园为例,深入研究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幼儿的能力发展问题.采取多方位策略,通过互联网,问卷调查等多元化形式,为托班教师提供教育教学方案,为托幼...  相似文献   

15.
榜样影响儿童利他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幼儿园的小班、中班、大班3个年龄阶段的幼儿为试验对象,对幼儿的利他行为进行了实验性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利他行为的认识和具体表现,可以由榜样的影响而发生、发展;榜样的表扬强化,对幼儿利他行为的习得有重要作用;对幼儿进行榜样教育,应该注重年龄差异;榜样作用对于幼儿利他行为的简单认识和具体行为的提高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亲子阅读是早期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强调亲子互动的阅读方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对河池市中班幼儿家庭亲子阅读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给本市的家庭亲子阅读提供一些启发和对策,以期提高家庭亲子阅读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小班额的托班中,教师对课程的设计和组织,要注意教育目标的具体性和独特性、教育内容的代表性和渗透性、教育方法的启发性和引导性、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师语言交流的目的性和形象性等五个方面的问题。教师的教育过程是遵循“从顺应幼儿发展到推动幼儿发展”的教育规律的过程,能使课程设计及组织对幼儿的教育产生有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设计意图:我班幼儿思维活跃,敢于想像,在一次认识各种表情的活动中,老师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他们乐于模仿,针对幼儿的这一兴趣,结合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我设计了《面条变变变》这一活动。通过对自己熟悉事物的模仿表演,激发幼儿的想象和表演兴趣,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能力和肢体表现能力。二、活动目的:1、在了解煮面条的过程基础上,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表现。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融合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得到高效落实。融合教育,不是单独针对幼儿教育的教育理念,而是在各个教育阶段都有实施。重视特殊儿童群体的教育需求,让特殊儿童参与到正常教育活动中,接受正确的教育服务,有利于幼儿未来健康成长。在幼儿园融合教育方面进行更多思考和探索,保障幼儿的权益和教育质量,是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幼儿在学习的环境中,教师的言行影响着幼儿,教师应以自身的行为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引导幼儿兴趣的培养,了解幼儿的需要,随时随地把握机会对他们进行环境教育,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自然气氛中获得知识和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