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会话含义理论中语言交际中的"合作原则"为基础,对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中的人物对话进行了分析,使我们用科学的手法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麦克白》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剧情的发展以及莎士比亚精湛的语言技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会话含义理论中语言交际中的"合作原则"为基础,对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中的人物对话进行了分析,使我们用科学的手法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麦克白》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剧情的发展以及莎士比亚精湛的语言技艺.  相似文献   

3.
李国防 《科教文汇》2008,(4):142-143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语言的使用都不同程度地被打上了隐喻的烙印,化妆品广告语也是如此。它体现了人们在追求新异及其在突破语言使用局限的过程中,在思维及语言表达上所做的努力。本文拟从隐喻分析的角度来探悉化妆品广告语中是如何应用隐喻,并如何利用隐喻的功能取得其预期的推销目的。  相似文献   

4.
曾杨婷 《大众科技》2014,(6):295-296,307
隐喻的出现,主要针对的是对语言内部结构组成进行学习探索。现如今,隐喻研究范畴已经不再局限于语言自身,人们开始站在认知的角度来探讨隐喻的本质。1980年外国语言学家提出一全新的观念,认为隐喻不单单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思维模式。从语用学角度来解读隐喻将能更好地促进交流,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语用作用。文章将从隐喻的本质和特点出发,分析隐喻所具有的会话含义的一般特征,对隐喻的语用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周维  陈水平 《科教文汇》2009,(19):252-253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修辞现象,在古典名著《红楼梦》人物命名中得到了充分运用。《红楼梦》人名的隐喻,意味深长,因此在英译的时候能否传神地翻译出其蕴含的修辞意义一直是翻译界专家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选择的是杨宪益、戴乃迭夫妇(Glads Yang)和戴卫·霍克斯(Hawkes)和约翰·闵福德(John Minford)翁婿合译(以下简称霍译)的英语文本,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初步探讨和对比分析《红楼梦》人名中隐喻的英译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语用学的不断深入研究,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原理。其中,Leech有关对跨文化会话的礼貌原则是很重要的原则之一。本文通过对两种语言不同的侧重原则的分析,阐述了汉语和英语在日常会话中的不同之处,并就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日常会话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1980年,美国学者莱考夫和约翰逊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提出了认知隐喻理论,使隐喻研究走向一个新的视角。作为一种与人类思维密切相关的语言现象,人们大量地使用隐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并通过隐喻来认识新的事物。由于隐喻的这种独特作用,人们不断地将隐喻应用于具体的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这对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论述认知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符号学的基本前提是:所有的传播形式(电影、电视、书本、绘画、交通信号灯,以及其他)都可以分割成个别的意义单位,它们可以从各自的特征加以研究。更重要的是,我们也可以从它们如何与其他意义单位互动的角度加以理解。最小的意义单位是符号(sign),它和其他符号组合起来成为系统,这就构成了"文本"。马塞尔·马尔丹在《电影语言》一书中提到隐喻和象征的艺术手法,本文就影片《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中的电影符号具体分析导演隐藏在影像下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电影《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是根据王朔的小说《一  相似文献   

9.
林欣达 《科教文汇》2007,(11Z):182-182
本文以会话含义理论中语言交际中的“合作原则”为基础,对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中的人物对话进行了分析,使我们用科学的手法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麦克白》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剧情的发展以及莎士比亚精湛的语言技艺。  相似文献   

10.
李桂平 《科技风》2014,(7):187+189-187,189
隐喻能力在语言学习中至关重要。然而,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往往意识不到隐喻的使用,无法知晓隐喻认知在语言中是如何表现的,也就掌握不了地道地语言。本文将探索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运用隐喻认知理论,引导学生理解隐喻、使用隐喻,创造隐喻,从而提高其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1.
会话分析:尊重语言事实的社会学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话分析是源于社会学的一种研究方法。自出现以来,该方法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作为一种区别于其他社会学科的研究方法,会话分析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文章从会话分析研究对日常会话的尊重与重视、会话分析研究的语料观及转写体系、会话分析研究的基本假设、以及会话分析研究的语境观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会话分析的独特性。对于会话分析以上四个基本特征的理解和掌握是我们正确把握该研究方法的基础,也是我们利用会话分析研究方法开展具体研究的方法论保障。  相似文献   

12.
会话分析的基础为社会学的语言流派,迄今为止,对于该类的研究层出不尽。本文个拟对Senko K Maynard于1993年完成的经典著作《会话分析》进行分析来讨论英日语会话分析的一些问题,以期对于中国国内会话分析起到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13.
邢玙倩 《百科知识》2023,(15):27-29
<正>根据认知语言学,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认知工具和思维模式。《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出版以来,以探索人类的内在认知机制为目标的概念隐喻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极大的兴趣。作为一种传播理论,体育事业可以被认为是一场真正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它也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今天,随着新闻媒体的发展和体育事业的繁荣,新闻体育语言也开始成为社会语言普遍用法的变体。因此,对新闻体育语言中概念隐喻的分析也可以揭示社会的共同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推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否视为隐喻意象的推理?这是认知语言学未来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可是,隐喻在不同语言中的概念化,既有普遍性,也有相对性,这就需要探明"通用的、广泛的"或"特定文化"的概念隐喻"是什么"和"怎么做".  相似文献   

15.
陆凤珍 《科教文汇》2014,(23):117-118
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动物词汇更是存在于人类的日常会话中。因此,对动物词汇的研究历来是认知语言学的重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国语言学家Palmer说过:“语言忠实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人对动物的情感都载有特定的文化内涵。本论文是关于动物词汇在汉英语言文化中的比较研究,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由于文化差异,动物词汇在汉英语言中有不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语言从本质上来说是隐喻的。隐喻思维对语言的起源、概念系统的形成和语言的发展产生了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影响。"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隐喻思维方式使得语言在起源之时就充满了强烈的隐喻色彩;原始的经验积累形成了根隐喻,对人们概念系统的形成、对事物的认知方式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隐喻思维的创造性和联想性在不同的认知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新概念、新词语、抽象语义从而不断产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概念系统。  相似文献   

17.
牛利 《科教文汇》2013,(17):69-70
《对话行为:互动、身份与机构》由美国社会学教授、会话分析学派的领军人物Heritage和Clayman联袂撰写,是探讨机构日常生活中语言互动运作方式的最新研究成果。本书以其作者的权威性、机构会话领域覆盖的全面性、会话方法分析的简洁清晰性使本书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并成为会话分析(CA)领域备受关注的又一部力作。本文先作概述,然后扼要评介。  相似文献   

18.
娄红立 《科教文汇》2013,(26):97-97,99
哪里有语言,哪里就有隐喻。可以说,语言中的隐喻随处可见,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和渗透性。最早的隐喻研究追溯到柏拉图,隐喻在传统意义上仅是一种修辞手段。  相似文献   

19.
英汉"愤怒"隐喻认知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语言中,采用隐喻表达"愤怒"的语言形式比比皆是,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愤怒"隐喻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隐喻既建立在身体经验的基础上,又受到文化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现代认知隐喻学理论的指导下,从隐喻形成类型和隐喻形成的不同引申含义两方面讨论了汉语中关于"花"的语言隐喻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