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机引发] 一场春雨过后,校园的花圃里、墙角边爬出了许多小蜗牛.我随着铃声去四班上语文课,教师里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几个学生高高地举着手.我问了其中一位学生,原来,许多同学把蜗牛带进了教室.  相似文献   

2.
小学作文教学中常常要求学生写一位熟悉的人。如果每次都用一种模式进行教学与指导,学生势必会产生厌倦心理。如何进行教学创新?最近。我上了一堂习作课——《我有一面放大镜》,并从中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周紫英 《福建教育》2005,(11A):26-29
主持人周紫英(以下简称周):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的精练、优雅和丰盈,世所公认。网络时代,网络语言逐渐在语言的空间里占得了一席之地,它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甚至走进了现实生活,走进了菁菁校园。在学生这一群体中很是流行。许多学生不但出口必“网语”,连习作练习时也是“网语”连篇。学生习作能否用  相似文献   

4.
一提起习作,许多小学生会愁眉不展。习作时有的胡乱编写,语句不通,离题千里;有的偷偷抄袭,应付差事;有的像记流水帐似的,无头无序……他们觉得写作文是一件很难、很枯燥的事情,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乐于写作文,把写作文当作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呢?  相似文献   

5.
薛小英 《教师》2014,(13):87-87
校园的花坛有许多小小的蜗牛,课余时间学生们总喜欢三三两两地趴在花坛旁与小蜗牛一起玩。语文课上,我发现许XX同学一直在课桌里玩着什么。走近一看,他的手心里静静地躺着两只小小的蜗牛。又是玩蜗牛。我走过去提醒他,他不服气地小声嘟囔:"他们都抓了小蜗牛了……"我一听,更生气了,索性停下课来,请所有抓了蜗牛上来的学生都站起来亮亮相。几个学生垂头丧气地站了起来。我一看,都是几个活泼好动的男孩子。  相似文献   

6.
开学初接到一个新班级,可能是因为彼此不熟悉,许多学生觉得处处新鲜,处处兴奋。于是,我决定让学生写写他们此时心中想说的话。如果以"我的一天","我是高年级学生啦","我的新老师"等为题,学生身临其境、耳闻其声、目睹其景,习作起来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来可以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二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有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没想到  相似文献   

7.
一次,我安排同学们写一篇题目叫“爸爸(妈妈),您对我真好”的作文,原来以为。父母和孩子生活超过十个年头了,应当有许多话可说,有许多事情可写。但出乎我的意料,不少学生皱着眉不知道写什么,还有的学生就匆匆地翻看作文选,找类似的题目和素材,这种临渴掘井的做法深深地启发了我。学生的生活大体是三个板块:白天在校,晚上在家,  相似文献   

8.
刘通洲 《辽宁教育》2008,(10):31-31
教师在剖析习作素材的基础上.要帮助学生发掘出其中蕴含的理性色彩,启迪学生进行更深刻的思考。例如,班级里举行一次“你说我猜”的比赛.活动后布置学生习作,高中伟同学的《你说我猜》,生动地再现了活动过程,接着在结尾写道:“我想.这次我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我平时在学习和生活中缺少与同学真诚的沟通和合作。”我写了这样一个总评:“中伟同学,你先概括描写了四组选手的表现以及周围同学的议论,  相似文献   

9.
开学初接到一个新班级,可能是因为彼此不熟悉,许多学生觉得处处新鲜,处处兴奋.于是,我决定让学生写写他们此时心中想说的话.如果以“我的一天”,“我是高年级学生啦”,“我的新老师”等为题,学生身临其境、耳闻其声、目睹其景,习作起来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来可以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二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有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没想到学生面对这个命题有的坐立不安,无所适从;有的垂头丧气,一脸愁苦;有的故作沉静,咬笔根……看来学生没有爱动笔,乐于表达的习惯.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的习作教学.对许多语文教师来说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许多老师说,我明明上课都把习作方法、技巧等讲明了.游戏也做了.资料也准备到位了.可学生的习作还是那样——架子会搭,但文章里面装饰不好。要么是语言凌乱.表达不通顺;要么前后顺序颠倒.篇章不完整等。甚至很多学生提到习作就害怕。不想动笔写,觉得无话可说。我们在教学中,怎样更好地指导学生习作呢?  相似文献   

11.
一提起习作,许多小学生会愁眉不展。习作时有的胡乱编写,语句不通,离题千里;有的偷偷抄袭,应付差事;有的像记流水帐,无头无序……他们觉得写作文是一件很难、很枯燥的事情,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乐于写作文,把写作文当作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中的习作教学.对许多语文教师来说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许多老师说,我明明上课都把习作方法、技巧等讲明了.游戏也做了.资料也准备到位了.可学生的习作还是那样——架子会搭,但文章里面装饰不好。要么是语言凌乱.表达不通顺;要么前后顺序颠倒.篇章不完整等。甚至很多学生提到习作就害怕。不想动笔写,觉得无话可说。我们在教学中,怎样更好地指导学生习作呢?  相似文献   

13.
一提起作文,有不少学生便头痛。问其原因,无非是“没有兴趣”,“没啥好写”,“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写不出)”等。如何解决这些作文难题,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4.
2002年4月的一天,我正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我们家的猫》,沙尘暴又肆无忌惮地来了。这次的沙尘暴前所未有,把我们教室的脊瓦都掀了起来。学生有的惊叫出声,有的在探头张望,有的在互相议论……整个课堂成了一锅粥。怎么办?老舍笔下的“猫”再可爱也不及沙尘暴对他们的影响。就让学生看吧。我随即让学生观察室外的情景,并且告诉他们观察后要写一篇文章———《春天》。学生开始一愣,随即就明白了我的意图,争先恐后地拥向窗边,一边观察,一边议论……强烈的沙尘暴一会儿过去了,学生的习作也很快完成了。这次的习作出乎我的意料,平时…  相似文献   

15.
王淦生 《师道》2010,(6):14-14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我一直是给我的学生准备两本作文本的:一本为课堂作文,专让学生做那些八面玲珑、四平八稳的应试之作;一本为课余随笔,属于学生抒写心中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的性灵文字。  相似文献   

16.
王莹 《云南教育》2005,(32):29-29
一节习用讲评课上,我按常规精心挑选了好、中、差作文各一篇作为范例,拟让学生通过讲评  相似文献   

17.
时下,中小学生写作文一个通病就是空洞、干瘪。写人,不是“目光炯炯”,就是“精神抖擞”;写树,不是“枝叶茂盛”,就是“参天耸立”;写花,不是“姹紫嫣红”,就是“绚丽夺目”。每逢作文,许多学生冥思苦想,搜肠刮肚,把记忆仓库彻底清理一遍,把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改头换面,好不容易才能凑成一篇“杂文”。我认为,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下大力气丰富学生的想像,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让“想像”在学生习作的天空里飞翔。  相似文献   

18.
海燕 《云南教育》2001,(14):27-2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习作教学中,浓厚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与热情。注意改变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对每个学生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完成习作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从写一句话开始   在教完拼音后,我安排了一节习作练习课,让孩子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刚开始学生对自己是否能写“一句话”还有些迟疑,在我的不断启发鼓励下,孩子们用已学的汉语拼音写下了人生的第一篇“作文”。我让他们互相传看,顿时教室里沸腾了,孩子们激动地读着自己写的话。我又告诉他们,从今天开始,…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时学生的习作做了很明确的要求。要求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保持学生的习作热情,保护学生的习作信心。让学生热爱写作。乐意写习作,写好习作。在习作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20.
在幻想的世界里,儿童的心灵得到了最大的舒展,心智也得到了最好的生长,而童话就是这幻想世界里的一员。教师要善用童话,让童话浸润学生的心灵,丰富习作素材,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