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20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转载论文来源较为广泛.被全文转载的文章的源杂志,所占篇目较多的依次为《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等.从第一作者所属单位性质看,高等学校仍然处于绝对主体地位.教育学研究的热点集中于教育学发展的多元研究、教育改革方略研究、教育现代化的推进策略研究、德育研究的困境与突破路径、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新进展、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变革与限度反思、师德建设与教师教育质量的提升策略、教育史的研究视角反思与传统问题研究、比较教育的创新转型路径研究等方面.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新发展研究、教育学理论创新与学科建设、教育研究方法的辩证论析、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培养体系与五育融合、教育评价改革与教育质量提升、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研究等是教育学研究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2.
2022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转载论文来源广泛、栏目丰富,源杂志转载量较高的依次为《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等。文章第一作者所属单位性质以师范院校为主,高等学校仍处于绝对主体地位。教育学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教育学基本理论创新研究、深化教育改革的内在逻辑与实践策略、德育的精神缺位困境与实践突破、教学理论的实践关怀路径、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的关系审思、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优化与师范生培养的模式创新、教育史学危机的出路与经典教育思想研究、比较教育的理论建构取向与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策略等八个热点问题。中国特色教育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研究,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研究,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研究,发展素质教育研究,促进教育公平研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提升自主培养人才质量研究,教育评价改革与创新研究,教育数字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创新研究等十个问题将会是教育学研究未来一年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为核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优秀文化而形成的教育学知识体系。教育思想的创新发展是教育学学科平台和团队建设、学科和学术话语发展、学科和学术人才培育、学科和学术治理等五个系统的灵魂、动力和关键,也是此五个子系统发生发展和成熟的标志、实力的象征、成效的标准。政治方向和思想影响力都是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成熟的标志、标准和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有效促进教育实践发展的教育思想创新成果是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资源。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要以教育思想创新为核心,努力推进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14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转载论文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文章来源较为广泛,在被全文转载的文章中,源杂志所占篇目较多的依次为《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教育发展研究》等。从第一作者所属单位性质看,高校仍然处于绝对主体地位。教育学研究的热点集中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改革支持系统的完善、教育科研方法、德育、教学与课程、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教师教育、教育史、比较教育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构建中国教育学,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教育强国的理论需要。中国教育学的三大支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和国教育实践和数字技术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国教育学文化品格以中国魂;共和国教育实践特别是新时代的教育实践赋予中国教育学知识生产以实践脉;数字技术发展赋能中国教育学同步发展以动力源。构建中国教育学,亟须明确其总体定位、核心概念、重大命题和基本范畴,重点是坚持以人的发展为微观逻辑主线,以教育的社会功能实现为宏观逻辑主线,形成微观教育学和宏观教育学的基本雏形。在方法论上,需要处理好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思想继承与理论创新、本土化与国际化、学科立场与跨学科借鉴等关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转载论文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2011年教育学研究的热点集中于教育公平、学前教育、公民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评价等问题,质性研究方法、教育隐喻、儿童游戏等也是教育学研究的重点问题。在未来教育学研究的发展中,将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投入及经费支配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成为摆在教育理论研究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十年来,这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的根本遵循;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作为教育学学科体系基础学科的地位日益凸显;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在历史回顾和总结反思中得到发展;重大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为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注入了强大活力;教育史、家庭教育学等“冷门学科”得到深化研究,一批新兴学科崭露头角。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尚未实现学科自立,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主体性原创性不足,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缺乏“大教育”视野,学科体系构建的内外部逻辑关系有待理顺,交叉学科发展缓慢、回应现实关切不够。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未来发展正呈现出持续深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研究的思想引领、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教育学学科体系总体布局的实践导向、在学科分类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学科间的融通与融合的“大学科”意识、培树一批教育领域的战略型研究人才的学科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学学科体系基础理论研究的思维水平深化等态势。  相似文献   

8.
科学合理的《教育学》教材内容对学习者获得全面和深刻的教育学知识有重要意义。中外有主要论述教学问题的《教育学》,全面系统和比较全面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哲学或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的《教育学》等。现代中国的一些《教育学》教材则存在心理学化和教学论化、理论化和学术化、重智育轻德育等问题。科学合理的《教育学》教材内容组成应该坚持基础性和全面性相结合、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公共性和有特色相结合等标准和原则,概括阐述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处理好与心理学和教学论、公共知识和个人知识、基础性与最新研究成果等关系,高度重视内容科学化和针对性研究,严格编写和编辑资质和程序等。  相似文献   

9.
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研究虽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目前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尚缺乏大教育学的建构视野。新时代的中国教育学人,应进行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大教育学建构,使教育学既成为面向所有教育领域的教育学,又成为能涵盖各教育领域的大教育学,在每个教育领域,都形成独特的教育学中国话语。目前,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进行大教育学建构亟待突破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突破学校教育、基础教育领域;突破教育学学科界限;突破西方话语;突破抽象形式。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大教育学建构应当通过四方面路径:聚焦终身教育体系;立足大教育学学科视野;回归中国文化传统;扎根中国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新时代赋予中国教育学人的新使命。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既要彰显中国教育学的特殊性,也要符合教育学的一般性,体现主体性、原创性、系统性、普遍性和持续性。中国教育学经过120多年的建设,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也存在着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不够、中国教育现代化实践研究不够、中国教育学国际话语权尚待提升等问题。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需要外力推动,更需要内在的自觉,包括增强主体自觉,坚定立场自觉,彰显文化自觉,提升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11.
以学科建设回应丰富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发展,树立学科自信是职业技术教育学面临的重要任务,其中,建设一批高水平学科教材是基础。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在学科组织与人才培养、研究领域与学术范畴、学术共同体与学科文化以及跨学科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仍存在明显不足。从学科建设角度看,《职业教育学基础》在探索新时代职业教育概念和学术话语体系、服务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学术体系以及探索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学科体系等方面形成了宝贵经验。推动学科自信的学术构建,学科教材应善于将中国经验转换为普遍理论,实现从经验形态知识到原理形态知识的转换,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的知识体系,重点关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精神,体现时代总体格局、价值取向、整体节奏以及最新思潮等,充分尊重学术自身规律性,并通过增强教材的人才培养适应性,促成学术共同体,从而实现以教材建设奠定学科自信的学术构建。  相似文献   

12.
教育学理论在教育学学科独立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历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奠定了学科生成和交叉的基础。教育学理论的发生发展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密不可分,既强调理论指导实践的深刻性、应用性和前瞻性,又联结与教育活动发生关联的各个学科门类,构成纵横交错的格局。新时代我国教育学应聚焦理论体系的传承、更新与推进,服务高质量教育体系与教育强国建设,紧跟教育综合改革的顶层设计,作出中国学派的理论贡献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教育学普及指的是教育学普遍得到推广,并为广大公众所认识.教育学普及具有社会性、历史继承性、时代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对于全面提高公众教育学素养、提升教育学学科影响力、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促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学普及面向广大公众,以教育学知识、教育学方法与教育学精神为普及内容,通过灵活多样的普及形式,致力于推动教育学从"教师之学"转变为"人人之学",从"大学之学"转变为"社会之学".推动教育学普及,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相关政策与制度;自觉遵循教育学普及规律,创新教育学普及的形式与内容;营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构建服务全民的大教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是作为独立学科的中国教育学从无到有的初创时期。1923年面世的范寿康的《教育哲学大纲》是以“教育哲学”命名的中国第一部教育哲学。认真研读民国初年近现代教育哲学著作,对全面了解中国近现代教育哲学发展,了解它们对西方哲学和教育学、教育哲学的介绍和评判,对新时代通过强化教育哲学的教学和研究来强化教育学与哲学的本质联系,使它们都能更好发挥作用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16年5月17号,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2022年4月25号,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在走向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作为理论基础,并以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为核心理论基石,推进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这些都是事关中国教育学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探索中国教育学发展的方向和路径,2023年5月20日,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和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联合主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研究”“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课题组协办,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上海社会科学联合会中...  相似文献   

16.
从教师教育的变革看教育学的专业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学专业是以教育学知识体系为核心,在多学科知识体系基础上构成的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和教育研究的职业。教育学的专业设置和教师教育的专业性质归属既有密切关系,又有时代特征。我国目前的教育学专业设置及其教师编制已很难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当代社会教育学的专业建设应该借鉴国际经验,通过专业改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等措施,理顺教育学各专业及其与其他学科专业的关系,促进教育学学科、专业与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公共教育学教学的逻辑起点主要存有师范生、教师、人三个维度,据此出发构建的教 育学体系分别是师范教育学体系、教师教育学体系、大众教育学体系.师范教育学体系迎合 了教师职前教育的需要,但忽略了教师职后教育的需求.教师教育学体系有效地将教师的职 前教育与职后教育要求结合起来,但仍然未能拓展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大众教育学体 系则从所有人在社会不同场所中的教育角色出发树立"人人是教育者"的理念,以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当前有关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争论,可以追溯到近现代世界教育史中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影响,进而与新中国成立后在普通教育中学习凯洛夫《教育学》有密切关联。本文对历史上的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以及凯洛夫《教育学》的教学论中关于对系统知识的学习、在学习系统知识基础上发展认知能力,学习系统知识与形成科学世界观及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等四个问题的关系进行了概括论述。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论述,对于当前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学是在中国教育的现实环境中生成的教育学。按照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教育学自身逻辑的发展,可以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中国教育学的重建、中国教育学的破坏和中国教育学的再建三个阶段,各阶段均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通过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未来中国教育学发展需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流派促进教育学建设的关系、批判与继承之间的关系、中国教育学建设过程中的中外关系、学科体系建设与知识体系构建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学学科建设和教育研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变革契机下,我国民族教育学面临着建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的挑战。“三大体系”生成的首要前提,是澄清民族教育研究“敏感”之嫌,深刻认识民族教育研究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是扩展民族教育内涵之需,涵盖具有层次性、包容性和宽泛性内涵的民族概念;是明晰民族教育学地位“孱弱”之由,认可属己的学科价值与意义。“三大体系”内蕴新时代赋予民族教育学的使命,以及民族教育学自身发展的需求。故此,研究从历史证成、现实证成与逻辑证成三方面,讨论民族教育学体系建构的价值证成,借此阐明在中国语境下新时代民族教育学“三大体系”的建构路径。建构民族教育学学科体系,需统一学科认识,强化知识意蕴,建立更加合理的规训制度;建构民族教育学学术体系,需树立新时代学术观,构建属己的现代理论体系,打造生态化的学术共同体;建构民族教育学话语体系,需强化话语与实践契合度,激发话语体系文化创生力,扩宽研究成果的国际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