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欲了解土家族学生的体质现状,在湘西北对土家族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了抽样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土家族学生的生长发育和运动素质存在城乡和土汉差异:土家族学生的身高、体重、男生肺活量、女生仰卧起坐等城市优于乡村,男生上肢力量等素质乡村优于城市;与汉族比较,土家族学生身高发育较晚,较矮,肺活量较小,城市学生体重较轻,耐力素质较好,农村学生的体型较矮胖,中学男生上肢力量素质较好.体质差异主要是地区经济、生活、教育条件和锻炼机会的差异所致,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是提高土家族学生体质的根本途径.建议体质监测时,土家族学生按城、乡分组,消除因样本城乡构成不同所致的偏倚.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南省城乡中学生资力量、器材、学生体质和体育知识的比较研究,发现城乡体育师资力量差距较大,城市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体育知识明显优于农村的学生,而城市学生的心肺功能不如农村学生。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广东省7个城市14所学校的13~18岁的城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进行研究,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三个方面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标明显高于乡村学生;城市男生的肺活量水平低于乡村男生,但城市女生的肺活量水平优于乡村女生;在柔韧素质方面,城市学生总体的呈下降,并低于乡村学生;在力量素质方面,城市男生的力量素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女生的力量素质是呈上升趋势;在耐力素质方面,城市男生的耐力素质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逐步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0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检测细则,对广州城市7—18岁男女中小学生24个年龄组,共计2400名学生“九五”期间体质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城市中小学生形态指标随年龄的增长符合一般发育规律,但存在明显的肥胖趋势,女生优于男生;与1995年体调结果相比,2000年城市中小学生体质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身体机能的下降尤为突出;小学阶段体质增长情况优于中学阶段;小学阶段身体素质水平男女间无明显区别,中学阶段以后差距拉大。建议体育教育管理部门加大青少年体质检测力度,深入体育素质教育改革,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2006年《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统计数据为依据,围绕身体形态、心肺功能和身体素质等指标,对陕西省城乡男大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城市男大学生在平均身高、胸围和肺活量方面好于农村男生;农村男大学生在力量、耐力和柔韧性方面优于城市男生。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社区具有从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过渡性的显著特点。在这里不仅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的遗留,而且存在居民素质较低、社区和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不适应新制度的管理与运作方式等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城中村"社区向真正城市社区的全面转型,必须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正确处理"村改居"社区居委会向真正城市社区的过渡与衔接关系,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居民和居委会及企业管理人员也要尽快实现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7.
在2008年对安徽省17城市(含农村)的2 875名青少年进行价值观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城乡青少年的体育观进行了比较得出:城市青少年体育观的发展性强于农村青少年;农村青少年具备的体育潜能与城市青少年差距不大;城乡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意识具有相似性;具备良好的体育素质是城乡青少年的共同追求等观点,并对城乡青少年体育观的发展给出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城乡中小学生体质、体育知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把握河南省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随机抽取河南省城市、县城、农村的92所学校245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质测试,研究发现城市学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方面明显好于农村学生,体育知识方面城乡差距更大,而生理机能方面城市学生明显不如农村学生.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语文课程的理解相对来说比较狭隘,尤其是农村学校,基本上局限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科书”。现在看来,这种观念不能适应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语文素质的要求和学生语文学习广泛而丰富多样的需求。可见,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将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运用UPI精神卫生、人格健康评价量表,对浙江省2005年级和2006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为人格健康者;但女生的心理问题要比男生严重,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要比非独生子女严重,来自农村的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比来自城市的学生严重。  相似文献   

11.
滇中地区作为云南经济社会较为发达的区域,近年来经济发展中的农民问题越来越突出,集中表现在农村劳动力难于向非农产业部门转移、区域性流动量少及农民对生产发展的投人两级分化突出等方面,要协调好城乡矛盾和改善二元结构,关键是要抓好农村经济和农村社区的改革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根本出路在于解决好滇中城市群的城市经济发展问题和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提高劳动者素质.  相似文献   

12.
探索平原大学生在高原环境期间,对各类体育活动以及每年一度的体质健康测试的适应性,以及他们与高原学生之间体质特征的差异性.研究对象与方法:对青藏高原2260m的Q大学2013级平原和高原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统计与比较了两地学生三年的测试成绩.结果:高原学生的身体形态和平原学生无明显差别,但肺活量明显高于平原学生.高原学生的耐力素质优于平原学生,但速度素质低于平原学生,力量素质和柔韧素质均差于平原学生.结论:高原学生的生理适应机能高于平原学生,但平原学生在高原环境对速度、力量等素质的适应性高于高原学生.  相似文献   

13.
要建立现代农业,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优质化,关键在于农村劳动者素质。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态势,提出了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市民素质是城市建设的精髓,提高市民素质是城市化战略的灵魂。要从思想观念、法律意识、伦理价值、审美取向等方面提高市民素质,在建设美好城市家园的同时,也孕育促进市民人格的革新。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小学生学习策略问卷,以运城市城市小学和隰县农村小学两所小学的288名小学生为被试,得出结论:(1)小学生学习策略水平随年级增长,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三到四年级略有下降,五年级小学生学习策略水平极其显著地优于三年级;(2)从三年级到五年级,城市小学生学习策略水平及其显著地优于农村,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农村小学生呈下降趋势;(3)从三年级到五年级,男生学习策略水平均优于女生,但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针对这些问题从政策、学校、家庭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石家庄市城乡教育存在着明显差距,城市明显优于农村。文中结合督导数据,将农村和城市从实验室与功能室的配备、现代化教育装备的实际情况,以及仪器、器材及图书的配备和使用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对于全市教育装备工作的开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城乡大学生体质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南省五所高校的大学生体质进行了测试和分析,从身体成分、形态、机能、素质等4类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肥胖人数在迅速增长,且乡村大学生增长速度快于城市大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城乡差距缩小;呼吸机能水平的城乡差异加大;身体素质乡村优于城市;体质综合评价结果乡村优于城市。依据结果,反映出城乡生活水平差距逐渐在缩小,乡村生活观念在改变。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新疆贫困地区的维吾尔族、汉族中学生体质状况进行对比研究,随机抽取南疆贫困团场2 238名中学生进行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能力等专门测试,结果发现:南疆贫困团场青少年汉族学生身高略高于维吾尔族,体重和胸围低于维吾尔族学生;汉族学生的肺活量普遍高于维吾尔族,且女生在16-18岁年龄段差异显著;汉族学生的下肢弹跳力、爆发力优于维吾尔族学生,维吾尔族男生耐力素质优于汉族,而维吾尔族女生的耐力素质低于汉族女生,且部分年龄段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运用体质测试法以苏南地区城市与农村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中老年1500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体质测试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城市中老年人呈现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褶厚度随之增厚的趋势;60-64岁城市男性中老年人和65-69岁城市男、女性以及农村男性中老年人的测试均值已接近临界高血压值的水平;4项身体素质指标的比较,无论是男性中老年人还是女性中老年人,均呈现出身体素质指标农村好于城市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大、分布广,且不合格教师主要在农村。因此,在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上,要充分考虑到农村学校和教师的特点,结合实际,采取相应的对策,至少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一、在岗学习和脱产培训的关系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带来农村学校布局比较分散,其办学规模参差不齐,一般村小只有二、三百学生。在偏远山区、湖区只有百把名甚至几十名学生的学校为数不少。有的学校或教学点6个教学班7~8名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