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现状。目前,多数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双向活动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一课堂提问重视不够、研究不深,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1粗放提问,实效不高。教师往往随意提问,甚至流水式提问而导致“满堂问”,且所提的大多是低思维度的问题,学生常可用“是”、“对”或“不是”、“不对”回答,  相似文献   

2.
厉天宝 《上海教育》2010,(11):54-55
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相关问题以及问题链或问题串,试图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却经常会看到:问题被提出后,学生或者不会回答,或者不配合回答,或者回答错了,或者没有按照教师设想的思路回答,致使教学陷入“尴尬”的冷场境地。许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也为了摆脱困境,草草地结束师生对话,转入下一个话题。这样,教学过程表面上看起来顺畅过渡,危机得以化解,实际上这种有问无答、有问误答、不答不引、误答不导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提问的质量,使课堂提问后应该产生的正效应变成了负效应,导致教师精心准备的问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课堂教学失去了学生知识“生长点”产生以及提高的机会。所以,我们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中提问前问题的设计,更应该关注问题提出后所产生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下的品德课教学,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式学习在课堂中占了主体;“生活”走进了课堂,德育实践性正在逐渐增强。但是,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在品德课教学中追求“形似”,忽略了“神似”和“实效”。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些现象进行诊断,找出相应的对策,提高品德课的实效性。一、对品德课堂几个教学片断的“问诊”案例一:《认一认祖国的行政区》(三年级下册)教学片段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认一认祖国34个省级行…  相似文献   

4.
进入五、六年级,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是“噤若寒蝉”。于是,课堂上几乎只有教师的“独白”。造成学生沉默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存在心理障碍是主要的原因。“沉默者”课堂沉默有四种类型:有的学生会回答问题,甚至理解较深刻,但羞于回答;有的同学没有求知欲望,懒得回答;有的同学信心不足,担心答错了别人笑话,不敢回答;有的因为某种原因与老师存在敌对的心理,故意不答。  相似文献   

5.
罗旭梅 《考试周刊》2011,(82):100-100
新课程提出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在课堂上也常发现,往往学生的一个精彩回答就会成为本堂课的亮点,使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变得灵动。新的课程资源是一个互动生成的动态系统。教学是在师生的双向互动中进行的智慧交流、思维的碰撞,教师是在课堂  相似文献   

6.
法国教育家保罗·弗荣雷说过:“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在数学课堂上实施教学,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数学教师就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为学生营造课堂“问题空间”,引起学生主动思考。但是,教师很多时候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只需回答“是”、“不是”,“对”还是“不对”或者简单说出答案。  相似文献   

7.
创设愉快课堂环境,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启智 《考试周刊》2011,(60):185-185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教师“满堂灌”,课堂上只有教师向学生灌输,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自然没有轻松、愉快可言了。即使有些能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无非是知识的容器,为分数不得已而为之。但就部分学生而言,由于不感兴趣也就逐渐放弃了物理学科学习,从而导致“两极分化”的现象,教学质量自然不佳。新课程改革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大力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获得知识,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在教学过程中一直重视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努力引领学生快乐学习,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袁振国先生在《反思科学教育》中指出:“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时,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问题了,全都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学生没有问题教成有问题。如果学生提的问题教师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我们的学校为什么只教“学答”,而不教“学问”,我们的考试内容为什么用“答”代替“问”?我们的考试标准为什么是有“答”的标准而没有“问”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的课堂中有种普遍的现象,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的总是少数几个优秀学生,发言在很多时候似乎成了部分学生的专利。从小学到中学,随着年级的逐渐升高,课堂氛围却越来越沉闷。为什么学生都变得沉默寡言,不能说这与教师不当的反馈行为没有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反馈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中的课堂反馈,主要是指中小学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言语反馈)教师向学生提供恰当的反馈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0.
王东平 《教育》2012,(7):54-54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随着课改的深入,课堂“延时评价”逐渐成为评价的主流手段之一,所谓“延时评价”是相对于“即时评价”而言的,就是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不立即去评价它,而是在时间上给学生“留白”,  相似文献   

11.
刘钟妍 《考试周刊》2011,(63):116-117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明确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这种传统教育理念向现代教育理念过渡的时代.教师有些彷徨,对课堂的控制也显得犹豫。而在职业教育中经常会听到有些老师这样抱怨:“让学生讨论某个问题,可是参与的人很少,都等着别人回答,而自己不去思考。”“课越来越难上,讲课根本没人听,都存下面说话,乱哄哄的。”  相似文献   

12.
有效课堂提问是相对“低效课堂提问”和“无效课堂提问”提出的。“有效课堂提问”指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让学生获得具体进步和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对话、交流和创新的过程,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过程,而是通过学生主动地思考吸纳知识,通过知识的“积淀”转化成为“思想”。  相似文献   

13.
课堂的和谐在于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朋友式”的双重交流,融愉悦于教学之中。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不和谐,正如传统的“接受式”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全面“自由”的放羊式教学等等,正是这诸多的不和谐,使学生们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建立和谐的体育课堂环境是体育教师的首要责任。  相似文献   

14.
“我听过的会忘记,我看过的会记住,我做过的会理解。”“做数学”作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备受教育工作者关注。然而我们看到,在目前小学课堂实施“做数学”的具体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偏差:或者教师提出的任务离学生生活太远,是为了解题而设置的“文字游戏”,学生被动参与而缺乏探究兴趣;或者实施过程中忽略了合作交流的实效性有的课堂简单地把“做数学”等同于“做游戏”,导致课堂活动丧失了“数学”的意义有的课堂问题解决过程过于程序化,导致做数学失去了“做”的意义等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做数学”的几个…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提升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出发,厘清了“课堂革命”的内涵及“课堂革命”的必要性,并针对现行课堂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要以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转变的“心灵革命”为引领,采取“内容革命”“方法手段革命”以及教师自身的“学习革命”等措施,回答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如何进行“课堂革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如果问高中老师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会不会主动回答问题?”恐怕很多老师都会摇头。如果说有.那人数也是少得可怜。而如果走进小学一年级的课堂.我们会发现小手林立.学生争着回答.有的小朋友甚至会因为没有被老师叫到而伤心难过。随着年级的增高.  相似文献   

17.
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每天最喜欢和我说的话题就是:今天上某某课,老师喊我回答了几次问题。对于女儿的描述,我并没有太多的留意。前不久,带学生在一所中学实习,一天的课间休息,一个学生走到我的一个实习生面前,附在她耳边说:“老师,下一节课是您上,您一定要记住喊我回答问题!”无意间听到的这句话令我感触颇深:期待自己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也许是许多学生的普遍心理,尽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说这是一个细节问题,但忽视不得。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初,笔者和本县24个初一年级学生在英国牛津大学交流学习期间,发现学生很少与英国人主动交流,甚至有少数学生躲避交流。调查原因,是学生不自信或者不具备自由交际的能力,听不懂地道英语。这种只是具备语言知识而缺乏交际能力的现象在许多学校是普遍存在的。这种现象引起我们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思考:一般来说,教师与学生课堂上的交流是不平等的,教师掌握主动权,学生被动。而且,教师提问后,由于与学生距离太靠近或者不耐心等待学生的思考而导致学生回答失败,会影响或挫伤学生交流积极性,久  相似文献   

19.
有“趣”、有“动”、有“情”的课堂,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堂,是学生所追求的课堂.因此如何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其变成具有活力的课堂,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怎样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呢?我们认为必须还给学生“四权”.  相似文献   

20.
课堂提问与启发式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师生课堂交流的主要方式。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否得到充分发挥与课堂提问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