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7 毫秒
1.
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堂文化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努力建设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文化,积极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深化课堂文化的意蕴、在理解中实现课堂文化的整合、在创造中提升课堂文化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传统节日是民族精神的瑰宝,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因此,我校把中华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之中,自主开发了二年级校本课程"中华传统节日",让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进教材、进课堂,使中华传统节日教育课程化、系列化。  相似文献   

3.
桂爱明 《考试周刊》2008,(49):210-210
本文基于对传统课堂缺陷的分析,提出"和谐课堂的构建,应致力于先进课堂文化的建设"的观点,并从"民主的对话型课堂文化"、"智慧的探究型课堂文化"、"绿色的生命型课堂文化"及"互动的合作型课堂文化"四个方面阐述先进课堂文化的内涵,以期将实施和谐教育、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在课堂层面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4.
韦国权 《考试周刊》2014,(63):97-97
<正>在新课改的热潮中,英语课堂呈现出许许多多的新生元素,从自主学习到小组建设,从合作到展示。传统的"一言堂"已被绝对冲击。然而,真正高效的课堂并不容易实现,在面对同样的考卷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课堂能否经得起考验,在课堂形式的"繁荣"背后,是否存在坚实的"精神"依靠?对于依旧存在的两极分化、参差不齐状况,笔者有一些反思。一、依旧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教师应在起始年级——七年级,首先  相似文献   

5.
<正>南京市南湖第三小学倡导"践行"教育,构建"知行"课程,探究"悟学"课堂,让每个学生体验幸福的学习生活,成为知行合一的现代儿童。学校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为主体和核心,自主开发儿童个性发展课程,具体包括面向全体学生的"小小朗读者"、足球、"国旗飘飘"、研学旅行等必修课程,以及一年级的陶笛课程、二年级的国际象棋课程、三年级的葫芦丝课程、四年级的中华武  相似文献   

6.
课堂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和基础载体。它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总和,是学校的价值取向在课堂活动中的体现。当前的课堂文化建设存在四方面的问题。研究课堂文化建设需要关注目标的基础性、理念的人本性、价值的导向性和模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传统节日是民族精神的瑰宝,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因此,我校把中华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之中,自主开发了二年级校本课程"中华传统节日",让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进教材、进课堂,使中华传统节日教育课程化、系列化。  相似文献   

8.
正教育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是学校德育的一个主题。我结合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有关内容,确定"以韶关名胜培育学生的爱乡爱国情怀"我的做法是:一、用眼观察家乡,体认家乡名胜"生活即教育,生活即课堂。"作为五年级的学  相似文献   

9.
文化课堂是基于对南菁书院文化的传承创新和现代课堂教育价值的多维审视提出的课堂建设愿景。南菁高中的文化课堂建设,承载着学生生命成长的一切价值诉求,凸显"自主为先"的特色,让教学回归到"人"的世界;以学定教,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幸福成长的需要;以美育整合教学内容,建立课堂与生活世界的联系;丰富课堂的存在形态,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南菁高中追求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人文性、发展性、生命性"价值的实现,课堂建设由模式建构到文化自觉,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正>开学的时候,常听到其他老师问我:"这届一年级闹啊?"我挺得意地回答说:"不错,这届一年级还是挺安静的。"这就是这届一年级给我的第一感受。好景不长,当学完数字,开始需要学生大量说的时候问题出现了,课堂气氛不亚于六年级课堂的气氛,那种沉闷常常让我出现幻觉,难道他们真的是一年级吗?一、课堂上需要举手回答问题吗?"课堂上需要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吗?让他们回答问题的目的是什么?"课后我产生这样两个问题。我们教学生知识不是  相似文献   

11.
<正>时至今日,学校管理已从原来的经验主义型理性地走向了文化立校、文化管理的层面。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一所学校要想可持续发展,它的根基必定是学校文化。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北京丰台右安门一小的"和文化",倡导乐学从善,尚中贵和。"和文化"的实践体系非常完备,分别为刚柔并济的学校管理文化建设,"和文化"课堂建设以及中和素养校本课程建设,以培养"中和"品德为追求的"和文化"德育,以"和"为中心、强调中西合璧、  相似文献   

12.
单岚晖 《甘肃教育》2014,(17):43-43
正当前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基础年级出现了一种令人担忧的倾向,那就是阅读与写作教学的严重分离。笔者在此就"以群文阅读提高学生读写能力"这个话题,谈谈粗浅的看法,与各位同仁商讨。一、群文阅读呈现的课堂模式"群文阅读"、"主题阅读"、"单元整组教学"三者有诸多相似之处,三者都是突破单篇文章的阅读,都关注阅读主题的把握和处理,都是以"群"的形式出现。但  相似文献   

13.
杨穆 《教育》2013,(7):39
辽宁省凤城六中从2011年以来实施"分组联动,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上讲台,通过建立互帮、互助机制,课堂因此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增强了,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图为七年级(10班)同学在讲数学题。  相似文献   

14.
<正>漫步在教室长廊里,你会看到每间教室门口都张贴着班级名片,这是特色班牌——上面有老师寄语、班级奋斗目标、班级口号、班级全家福等。近年来,学校着力建设班级文化,开展"一月份一主题"、"一年级一特色"、"一班级一品牌"的"三个一"活动,努力使班级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温馨"家庭"。张扬个性班主任以文化特色活动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切入点,结合自身的优势和本班学生的特点、爱好,确立班级文化特色。有的班级以"体育运动"为主题;有的班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但对于刚步入初中阶段的七年级学生却是"万事开头难",特别是农村、城乡结合学校的思想品德课,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许多思品教师都深有此体会,究其原因是七年级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年级课堂存在的问题:1."三无"习惯现象严重,即无预习习惯、无课外知识阅读积累习惯、无课外复习巩固习惯.比如小学思品科目作为可有可无的副科,学生、教师都不重视,到了初中是开卷考试的科目,课堂自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0月,笔者作为评委参与了盐城市高中数学"有效课堂"特色课展评活动,高一年级课题是"等比数列前n项和",高三年级课题是"导数的概念与运算".在活动中,笔者对如何以问题来导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现不揣浅陋,就教于同行.1问题引领课堂,体现先进理念特色纵览选手们的课堂设计,笔者认为问题导学法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力课堂是在核心素养视野下提出的,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学力,即阅读力、表达力和文化力。在具体教学中,这三维学力常常是密不可分、融为一体的。笔者以一堂古诗教学课为例,尝试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语文学力的教学方式。课题来自统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中描写了静谧祥和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的情怀。  相似文献   

18.
<正>课堂文化是课堂教学中所独有的一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杨耀春老师在他的《中学语文课堂文化建设思考》一文中讲到:"课堂文化的构建直接影响到学校自我发展的主题,关系到学校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学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文化其实就是一种以课堂为阵地、以关注人的发展、以促进师生精神发展的内驱力。一、对高中语文课堂文化现状的反思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文化不仅指课堂教学活动本  相似文献   

19.
文化课堂就是将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结合学科教学而创设的感染、浸润、激励学生的特定环境和活动方式,具有高效性、生命性、审美性和创造性等特征。广场路小学在文化课堂的建设过程中,构建出"尚真"学堂的"14335"教学原则体系、"三维四段"课堂教学模式和实践策略,让课堂成为学校的文化落脚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20.
"秧田"和"圆桌"是中国和欧美比较典型的两种课堂空间形态。文章从文化的视角,分析两种课堂布局的价值追求、形成原因。从文化融合的角度讨论大学精神的内在一致性与我国现有文化观念的转变,指出我国"秧田式"的高校课堂空间形态可以融合"圆桌式",并从年级和课程两个角度对融合方式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