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推动形意拳的传承和发展,本研究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对山西形意拳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阐述其发展历史,剖析形意拳的传承现状及制约其发展的主要文化社会原因,并进一步提出推动山西形意拳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法等,从经济学、体育学等视角探讨明清晋商对山西形意拳产生与发展的影响,厘清了晋商为何选择形意拳;晋商及其商业发展的产物镖局、镖师对形意拳传人、传承氛围、技术与理论的创新、拳种传承地域与传播效果、拳种风格与特点、传承制度与文化构建等产生的影响,以期促进地域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3.
山西太谷是形意拳最早发源地之一,素有"形意拳之乡"的美誉,是形意拳创立、发展与传承的主要区域,也是如今在全国中小学推广形意拳最早的地区之一。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与专家访谈法,对山西太谷县中小学开展形意拳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更好的推广、弘扬地方传统武术和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观察和口述等研究方法,对山西太谷县中小学形意拳课程设置与开展现状进行调查,从教学师资、课程结构与内容、场地配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主管领导、任课教师和学生寥长对形意拳纳入课程教学体系的访谈结果,结果显示: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重视山西省中小学形意拳课程设置的重要性,体现出形意拳的山西特色和传统价值;通过形意拳的课堂教学,凝炼其中的育人道理和文化精髓,积极推进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形意拳传播效果;倡导形意拳的文化多元性等.提出了要高度重视形意拳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育价值、加大传播路径、弘扬区域武术文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法,分析晋商文化对山西形意拳文化传承与制度构建的影响,结果认为:晋商文化是形意拳发展、创新的母体文化,经晋商文化诠释的传统文化的精髓--"仁、义、礼、智、信"构成了形意拳传承与管理的文化底蕴,晋商文化的商业性、创新性、本土性等促进了形意拳传承的制度建设.这些研究对现代形意拳的传承与开发将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个案分析法,对清代晋商环境下山西形意拳发展的社会动因进行缜密分析,认为:晋商商业经营中对经营安全的需求是山西形意拳发展的社会动因,镖局则是山西形意拳满足晋商需求的载体。山西形意拳、镖局和晋商三者互动发展、互相促进、共同繁荣,实现三赢。对三者互动关系进行剖析可得出如下结论:清代武术的空前繁荣,是由于社会对武术功能的需求和武术通过恰当的载体为需求提供了供给而实现的。希望能对现代社会中武术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从民族传统体育学的视角下探索和研究中华武术文化的营销模式;以山西形意拳为例的传统武术在当代的发展现状;如何将武术文化进行营销。文章在对形意拳发展研究总结的基础上,突出中华武术文化传承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适用于武术文化的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从技术哲学视角探讨技术的广泛存在对于明清时期山西形意拳拳理体系建构的影响作用,并作了初步分析。认为明清山西形意拳拳理体系的建构离不开其所在的特定文化、社会背景。从技术哲学的视角出发,山西形意拳武术化的过程伴随着其社会化的脚步,晋商作为其母体文化、明末清初社会的总体面貌,作为其产生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山西传统武术锦标赛在三晋大地已成功举办了25届,它不仅弘扬了中华传统武术,促进了山西省传统武术对外交流,更为重要的是继承与保护了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意拳,同时也带动了山西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山西的国际声望。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研究山西传统武术锦标赛的发展,并对其历史与各个层次的功能价值进行总结,旨在正确指导这个赛事继续蓬勃发展,为山西省的经济腾飞,文化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0.
《精武》2009,(2):F0002-F0002
山西形意拳、河南心意六合拳名家史宏伟先生简介 史宏伟先生自幼热爱中国传统武术,于1980年拜山西形意拳一代宗师王喜亮先生为师,全面学习了山西形意拳、形意内功、陈式太极拳、八卦掌及武术器械,曾代师向外国友人传授拳艺,并在多次比赛中获奖。  相似文献   

11.
形意拳是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见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形意拳社团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影响山西省形意拳社团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山西省武术运动主管部门制定管理政策和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黄梅岳家拳与形意拳的外形和内涵等诸多比较分析和史料甄别,认为宋代的岳飞乃是形意拳的创拳始祖,姬际可前辈并非形意拳的始祖,姬际可前辈是根据武穆拳谱将武穆拳法成功由拳谱还原为拳法、并将其传承和发扬光大的重要人物,为形意拳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口述整理和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梳理分析了近代以来形意拳的发展脉络,从其发源地的自然环境、经济结构、武术模式、组织形式、发展现状以及传承中出现的不良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研究认为,形意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其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发展地方特色上有着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形意拳文化是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技击性和健身性两种属性。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时期,已逐渐发展成为强身、健身、修身养性的全民健身体育项目。在社会转型时期要保护、传承、延续形意拳文化的特性,需要学习、借鉴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发展的经验,丰富和推动形意拳文化的理论研究,积极参与国际体育大舞台的竞争,显示形意拳文化的价值和魅力,走一条民族化、科学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人文社会学的视角对中小学武术教学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从更新传统的武术教学理念、精选武术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改进教学手段与教学形式、营造良好的武术教学人文环境、加强教师的人文素养、构建科学的武术教学评价体系等层面实施人文关怀的重构,从而促进中小学学校武术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浅析形意拳的"劲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意拳是流传在我国民间历史悠久的拳种,也是我国民族遗产的瑰宝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风格特点及运动形式,深受广大练拳者的喜爱,文章就形意拳在练习时如何提高劲力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系统逻辑分析法这两种研究方法,对形意拳桩功训练以及对人体核心区稳定性训练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找出形意拳桩功训练和人体核心区稳定性训练的相同之处,进而总结出形意拳桩功训练对提高人体核心区稳定性的现代运动训练价值,即主要表现为:形意拳桩功训练注重动作的准确性而非是动作的强度、心意拳桩功训练时注重以腹式呼吸的协调配合、形意拳训练过程中要求人体核心区保持高度的刚体性质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和形意拳有关内容之间的联系。方法:运用形意拳有关基本理论和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理论,初步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结果: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理论与形意拳的有关基本理论之间有很多共同点。结论:形意拳之五行,即劈、崩、钻、炮、横五拳相生相克,正是这种生克乘侮的阴阳五行理论指导并演变出了博大精深的形意拳文化。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对形意拳中基本拳法之一崩拳进行运动学和转动力学两方面科学分析,探究其内在的特点与规律。从科学的视角——运动生物力学视角解释传统武术形意拳进步崩拳的整体力的发放过程,从而揭开武术神秘的面纱,为传统武术的科学化、合理化提供生物力学方面的科学理论依据,已达到更加便捷、快速传播中华传统武术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