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双杠自选动作类型与组合方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世界优秀运动员双杠自选动作选择有明显的倾向性。支撑或挂臂撑前摆、支撑或挂臂撑后摆、飞行动作、悬垂前后摆动作是构成成套动作的“主要动作类型”。而“主要动作类型”中又以支撑前摆转体倒立、倒立前翻360°、悬垂前摆动作、后空翻成手倒立等子类动作使用最为广泛;同类动作组合逐渐成为运动员编排自选动作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运动学分析揭示了双杠大回环屈体后空翻2周成挂臂动作的运动学规律和技术特点,为我国运动员发展和改进此类动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第35届世锦赛优秀选手双杠完成的加分动作、编排连接类型及动作完成等情况的统计与分析发现:重视挂臂类难度动作的使用和发展.及使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潮流性”动作连接来获取更高的加分,是当今男子双杠技术发展的新动向;中国选手成套动作的整体编排结构不如外国优秀选手紧凑,其加分动作的连接编排类型,尚需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4.
使用三维摄像解析法对世界优秀体操运动员冯喆、滕海滨、郭伟阳在比赛中大回环屈体后空翻两周成挂臂技术动作进行测试,对完整动作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三人均较好完成了大回环屈体后空翻两周成挂臂动作。根据三人的运动学数据建立起该动作的模型。三人相比较,冯喆及滕海滨动作较好,郭伟阳的动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5.
双杠双杠在器械体操中是一个动作数量多、变化较复杂的项目.它的主要动作有摆动、摆越、屈伸、回环、滚翻、转体和各种用力平衡.所有这些动作,都是由支撑、悬垂、支撑摆动、挂臂撑摆动来完成的.因此,在双杠教学中,必须从一开始就注意发展学生的支撑能力,掌握支撑摆  相似文献   

6.
主要以参加第43届世锦赛和伦敦奥运会双杠决赛选手为研究对象,对当代世界双杠成套动作比赛特点进行全面研究.结果表明:成套动作的平均D分较低,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获得奖牌选手的最高D分已经达到7分左右,继续提升的空间较小.成套动作的结构内容依次为:支撑摆动(含下法)、短半径回环、悬垂大摆和挂臂摆动,各组的比例约为4:3:2:1;其中短半径回环和悬垂大摆动作迅速增加,并构成D分的主体;挂臂摆动组仅占一成,但难度价值较高;下法在“屈体后空翻二周下”的基础上,有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我国双杠高手众多,已经较好地掌握了高难度动作的先进技术,又有优质的良好传统,预计在里约奥运周期各项赛事中仍将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7.
1993年体操新规则的实施,无疑对当今体操运动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多年对双杠项目的调查与分析,对照体操规则,发现双杠经悬垂前摆类动作的数量正逐渐减少,而支撑后摆类动作及二周空翻动作急剧增加,这种变化在优秀运动员的双杠成套动作中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8.
从釜山亚运会看世界双杠技术发展的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釜山亚运会男子体操双杠决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双杠整套动作D组以上难度的发展趋势,正在从支撑类向以悬垂类动作为主的方向转变,获得动作连接加分也主要以悬垂类动作为主;亚洲尤其是我国选手的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进一步提高下法的稳定性是增强竞争实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以伦敦奥运周期的第41届和第42届世锦赛和北京奥运会双杠决赛选手为对象,对当代世界双杠成套动作比赛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双杠成套动作的平均难度较低,仅有6.5分左右,整体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获得奖牌选手的最高D分应达到7.0分左右.成套动作的结构仍以支撑摆动组为主,悬垂大摆和短半径回环动作迅速增长,两组接近占总数的1/2,并构成成套动作难度的主体;挂臂摆动组动作数量逐渐减少,但难度越来越高;下法仍以"屈体后空翻二周下"为主,有多元化发展的趋势.E组裁判执法更加严格,平均E分有所下降,今后应在既定动作难度(特别是接近7.0分)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完成动作的质量,将成为获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我国年轻一代选手领导了当今世界双杠发展的新潮流,预计在伦敦奥运会上仍将继续保持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双杠运动发展至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于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成为竞技体操比赛正式规定的项目。探索其发展轨迹,可以使我们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决策未来的国际体操大赛。本文主要通过历史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研究了双杠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阶段、提高性阶段和成熟性阶段。特别是本世纪六十年代至今的三十多年间,双杠技术实现了两周和旋类下法、大回环以及“飞行”动作三个重大突破,使双杠技术趋向成熟。  相似文献   

11.
前手翻团身前空翻两周是前手翻类动作的高准动作之一,在1993一1996年国际体操规则中被列为E组动作。胡军是最先在全国体操比赛上较好地完成该动作的运动员之一。通过对胡军该动作的定量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此动作的认识,并为运动训练提供运动学参数,对于深入研究和发展该动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肖俊峰完成双杠向后大回球转体180°动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发现早伸展、晚下沉、落底沉实是该动作下摆阶段的关键技术所在。上摆阶段向后领臂保持较小的肩角与随后快速有力的振肩动作,两者在时空上的合理配合是该阶段的技术关键,同时也是完成该动作的主要技术特色。  相似文献   

13.
1.温故导入法“温故知新”是体育课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新课方式。它以旧课带新课,使学生感到新课内容不陌生。一位教师在上双杠“分腿坐前滚翻成分腿坐”新课时说:“同学们,技巧中的前滚翻是大家很熟悉的动作,今天我们学习的新动作,就是把这个动作搬到双杠上来做。“这种温故而知新的导语,使学生产生“如何在双杠上做前滚翻”的好奇心理,把他们的上课情绪和注意力马上集中到新课中来。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统计分析法,对里约奥运会体操比赛双杠决赛8名运动员的成套动作编排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得出:①成套动作的编排呈现出后上混合类、大回环+后上类、支撑摆动混合类、大空翻混合类4种模式。②按动作组别的选择人次多少排序为:Ⅰ>Ⅲ>Ⅳ>Ⅱ>Ⅴ。下法动作表现出多样化、高难度的趋势,后摆前团2周下(E)与支撑后摆前团2周转180°下(F)打破了后屈2周下(D)一统天下的局面。D组以上难度动作75个,成套难度结构为“8F30E37D4C1B”,呈菱形特征。③男子双杠决赛双杠项目的平均难度分为70分,完成分为8591分。高难度成套动作对运动员的完成质量和竞技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随着2017版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的应用,如何吃透规则,平衡好力量、难度与艺术间的关系,成为新周期成套动作编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1987年全国少年体操比赛,有28个省市代表队共196名运动员(男97人,女99人)参加角逐。在比赛中,各队的技术难度和动作质量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过去双杠项目少年较难完成的“前摆转体180°成手倒立”、“团身后空翻二周下”、“大回环”等技术巳被普遍掌握,部分运动员还完成了“屈体后空翻二周下”、“经倒立前翻360°成支撑”、“大回环转体180°、360°”等高难动作。其中河南运动员陈军完成的“前摆转体90°成一杠手倒立接大摆落下越杠直体后空翻转体360°下”,辽宁邵宝智、黑龙江王景宇完成的“一杠手倒立大摆落下越杠团身后空翻二周下”等难新动作受到体操界行家的注目。为了更快地提高少年运动员双杠项目的技术水平,本人对参赛队员的动作内容、数量、难度、完成情况及落地稳定性等作了现场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体操双杠教学中,“跳起成外侧坐越两杠挺身下”是高年级女生较难掌握的动作。因为中学高年级女生正是发育很快的时期,相对而言,手臂支撑力量和腰腹力量都不能适应身体发育的增长,而动作要求又必  相似文献   

17.
肖俊峰跳马前手翻团身前空翻两周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俊峰是我国跳马新秀,他完成的前手翻团身前空翻两周动作质量较高。通过运动学分析,找出了他完成该动作的技术特点及一般运动学规律,为我国运动员发展和改进该动作技术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揭示了我国优秀运动员滕海滨完成的双杠向后大回环转体360°的运动学规律和技术特点,为我国运动员发展和改进该动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上:邓乙真副院长在体操系教学革新现场会上,号召要在全院掀起轰轰烈烈的教育革命运动.右上:四年级一班同学王骥创造的"滚珠轴承保护带".可以保获运动员在单杠上练习多种复杂的高级动作.右中:普修教研组教师创造的作单杠双挂膝下练习的保护带.右下:作双杠后空翻成支撑倒立动作时,用滑车保护带可以帮助运动员体会空中动作.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上,中国运动员周施雄首次完成双杠后上转体450°成倒立动作。本文应用三维录像解析法对周施雄在比赛现场所做的后上转体450°成倒立动作采集运动学数据,利用沉浸式三维虚拟现实技术对获得的运动学数据进行重建,通过360°的旋转再现观察,以三维动画的形式进行运动学分析。研究发现周施雄在比赛中虽然完成了这一动作,但还有待完善。主要问题有上摆阶段伸髋较早、幅度稍大,导致在下一阶段的转体过程中单臂支撑的时候人体重心离支撑点的水平距离偏大,身体产生了倾斜,影响了之后的倒立动作,另外在转体阶段两腿并未完全并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