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备课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和基础工作,一堂课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工作的扎实与否。多年来,由于受传统备课管理制度的影响和制约,备课只注重了教学流程和教学环节的设计,从教师的备课上看不出对教材的理解和挖掘,看不出对教学重点的把握和知识点的确定。虽然平时教师用了大量的时间来备课写教案,教师的书写负担加重,但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起到应有的指导价值。针对这一现状,改革备课形式和要求,迫在眉睫。实践证明,"备课抓点",对  相似文献   

2.
徐周明 《成才之路》2013,(28):76-76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备课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一、传统的备课模式——手写教案 传统的教案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再熟悉不过的,其格式大致包括:课题、课型、教学要求、重点、难点、过程。在传统的备课模式下,教师将课本、教案集、练习册进行加工整理,形成“三位一体”的教案,完成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准备工作,备课的完成以写好教案为标志。教师备详案的话,得花数小时。备课成了教师最辛苦、最重要的工作,牵制了教师大量的精力。传统的教案是延续了几十年的教育产物。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下,它承载着教育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简案、教案,从作用上看,两者都是教师备课、上课过程中准备的文字性材料,不过,前者是“私下”使用的,后者是公开的;从形式上看,简案具有内容简单化、书写随意化、形式多样化的特点,是教案的替代品;那么,从实用角度看,哪个更有效呢?笔者多年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及检查评估工作,对其使用的实际场合和作用做了深入的调查,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教师平时备课、上课时,都是用简案代替教案。其形式多种多样,如:有的是单独写在一个本子上,有的是写在教科书的眉页或另附纸上;而学校进行学期教案量化考核时,教师却用教案替换了简案,并且上交的都是…  相似文献   

4.
一、本末倒置式 在个别农村中小学学校,有些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没有充分认识到备课的重要性,不重视备课工作,甚至认为备课是一种负担,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而不得不做的一种工作。于是先拿着课本去上课,上完课之后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这些“文字”的抄写,把教案集上的东西原原本本地或偷工减料地“搬”到学校统一发放的教案簿上,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下的备课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而“备课”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思现行的教师备课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其存在的弊端,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量”为本,形式主义泛滥。教学管理对教师的备课检查,过分强调“量”化考核,检查方法只是停留在“数教案”这一机械模式,忽视备课的内质,致使许多教师出现了应付检查式的备课、抄教案,甚至是补教案。这种无效劳动,浪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及精力。以“本”为本,权力至上。以“教学大纲”为纲,以“课本、教参”为本的传统教学观念严重禁锢…  相似文献   

6.
<正>有的教师认认真真地写了一辈子的教案,但没有几节课上得出彩;有的教师一辈子都没认认真真地去写过教案,但他的课堂却精彩纷呈。上课是一定要去准备的,不备课是上不了好课的。但有些人把它理解为"不写教案是上不了好课的",实为大谬。备课和写教案不是一回事。备课结果的表达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可以根据教师的习惯和学生情况来确定,没有必要千篇一律。事实上,一个优秀的教师,上课时不会  相似文献   

7.
写教案,是备课的重要环节,是备课结果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人们一致认为上好课的前提首先是写好教案。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它被严重地扭曲,在一定程度上耗费了教师的时间与精力,降低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因而目前就有了废除书写教案、提倡课本教案、给教师“减负”的呼喊。(见《宁夏教育》2000年第9期《课本教案应该提倡》)给教师“减负”,这的确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写教案究竟是该继续还是该废弃,是否应作为教师“减负”的一个包袱给甩出去?我觉得对这个问题一定要慎重对待,绝不可走极端。大家都知道,要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备课,备…  相似文献   

8.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这是每一个教师都明确的。传统《教育学》对教师备课的指导,往往只强调三种计划(学期/学年计划、课题/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即教案)和三方面的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而忽视了联系备课与上课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的强调——课前“背”课。所以,很多老师在上课时,虽然有符合备课常规要求的教案,但是“心中无数”,讲课时只好照着教案边看边讲,形成“上课老师念教案、学生记笔记,考试学生背笔记”这样一种呆板的教学模式;需要板书时,教师则背向学生,一手拿教案、一手拿粉笔,两眼紧盯着教案,边…  相似文献   

9.
当教师就要备课,备课就要写教案,但教案如何写,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现在,中小学教师的教案,十有八九是假的。抄的、补的、形形色色,但绝大部分是备而不用的。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凡是当过中小学教师的人莫不对此深有体会。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要求教师写教案的初衷,是把备课的结果以书面形式固定下来,防止上课时遗忘。但为什么大家都在抄呢?是广大教师懒惰吗?不。我认为,这完全是不合理的教育工作评价机制造成的,是对教案不正确的认识在作怪。不改革与教案有关的评价机制,这种形式还会继续下去。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0.
课堂设计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课堂设计科学与否,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成败。近几年对教师教案的检查中,我发现教师的课堂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注重知识点而忽视教法部分教师认为,备课就是把课本的知识搞懂,所以备课时,把知识点作为重点,全抄到了教案上。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搞懂课本知识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把书本中的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掌握。这就关系到如何教的问题,所以教法的研究、选择很重要。教师在课堂设计时应该将此作为一个重点去对待、研究。2.注重教师的活动而忽视学生的活动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  相似文献   

11.
电子备课的应用有效解决了教师传统备课模式存在的问题,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提升了备课效率。目前的电子备课主要借助于电子备课平台,将教案或课件上传到平台,与同科目教师相互交流、借鉴,或者通过这种形式实现集体备课,但这种形式在体现便捷性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缺点。  相似文献   

12.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环节,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备条件。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在备课上存在一些认识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四种:(1)现行“九义”教材都有配套的教师用书,故有些教师对各课不重视,教案只是教师用书的搬家。(2)已经教了几遍了,不备课也能讲,教案只是用来应付检查,有的甚至原封不动地用旧教案来应付搪塞。(3)有的教师可以说不会备课,在教案中看不出教学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也看不出如何教和达到什么目的要求。(4)个男教师没有教案,上课时…  相似文献   

13.
代保民 《教书育人》2008,(10):16-17
此文所言“抄教案”,主要是指教师在备课时对一些名家教案的全盘“复制”或“粘贴”。笔者刚当教师时,就在一些刊物上看到了对“抄教案”的声讨,转瞬过了近25年,可为什么“抄教案”之风并没有减弱?为什么教师还“乐此不疲”呢?  相似文献   

14.
面对新课程,传统的“写教案”已成为制约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阻力。有鉴于此,我以为教师教案可以不全“写”。教案不全“写”,是指教师在备课时,可以不按教案的形式把备课完整写出来。从而使备课不拘泥于形式,打破了原有的格式和框框,使备课方式更灵活多样,更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具体做法主要是:  相似文献   

15.
备课,顾名思义就是为上课做准备,它有着较为丰富的内涵,如对教材的研究、对教法的设计、对学生的了解等.备课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书写教案.教案是教师的教学方案和设计,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传统的教案一般是书写在教案本上,往往只是将教学过程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其管理形式,强调规范、一致,既不便于根据教学或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又少有教师教学个性化的展现及对教材的深入挖掘.有时教师为了应付检查,为备课而备课,使得备课流于形式,失去了备课的本来目的.……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在备课、上课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式,代之以全新的方式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把备课简单地处理为写教案,即备课就  相似文献   

17.
重复繁琐的劳动、详详细细千篇一律的教案书写占用了教师大量时间。因此,我以为教案应该是:一、案简意明,简便易行新教案书写形式和内容:新教材版本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许多潜在的内涵需要教师记忆内化,到课堂中去调整发挥,不需要教师进行书写上的重复劳动。因此我们对书写形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教师备课可写简案,不拘泥在教案本上,可写在教参、教科书、图片说明及教案本上,主要模式有:①文字式;②提纲式;③流程图;④图文式;⑤表格式;⑥程序式(步骤式)等;新教案内容主要有:①本章内容;②教学目标(訩情感目标;訪智能目标———能力培养;訫…  相似文献   

18.
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在备课中要做到宏观与微观的统一,同时兼顾到教学方法与具体语言语法知识点的有机结合。宏观上整体把握教材;中观上设计单元教学;微观上编写课时教案。  相似文献   

19.
<正>备课是教学的常规工作。然而,实际工作中,老师也好,学校管理者也好,都对备课有着很多的烦恼。老师烦,因为年年上,年年备,备课纯粹是为了应付检查,给领导"看"的,认为精力都浪费在了"抄"字上;领导烦,因为也知道备课检查只是形式,看看长短,数数课时。这样的备课对上课究竟有多少帮助?大家心里都知道。老师们呼吁电子备课,领导们又不放心,视电子备课为洪水猛兽,生怕一旦实行电子备课,粘贴,复制,教师备课更加不动脑筋,抄袭更加方便。同样是"抄",还不如传统的手写备课,老老实实地抄一遍,权当熟悉教案。  相似文献   

20.
电子备课的应用有效解决了教师传统备课模式存在的问题,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提升了备课效率.目前的电子备课主要借助于电子备课平台,将教案或课件上传到平台,与同科目教师相互交流、借鉴,或者通过这种形式实现集体备课,但这种形式在体现便捷性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缺点.其中之一就是有些教师将从网上下载下来的教案变为自己所有,甚至对原文都懒得改动一下,直接照搬套用,给课堂教学与学校教学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而且这种备课方式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些备课与上课脱节的问题,所以很多地区的学校在试行一段时间电子备课后又取消了这一备课形式.如何改变这种状态,既提高备课效率又提升备课效果,也就成为改变目前教师备课现状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