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传统社会,"教师"身份被塑以"道德家"的形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道德赋值的历史过程。在现代社会,教师道德身份与教育身份的关系发生反转,教师职业"去道德化"趋势明显,这不仅削弱了教师职业的师道尊严,消解社会对教师身份的"崇高想象",也造成了教师职业伦理困境乃至职业危机。消解这一困境与危机,一方面需要教师在不逾越道德底线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自身的德性修养,努力做到"为人师表";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尊重教师道德发展的自由意志,鼓励但不强制教师追求高尚完美的德性,还教师身份的职业化样态。  相似文献   

2.
专业化教师的称谓源于社会对教师工作的认可.教师专业化的实质是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优化.而教师职业社会功能的实现,则是教师个人拥有的知识、技能、经验、价值取向等各项素质,在教学工作中系统化作用的结果.评价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要从其整体的工作成果和各项素质发展状况两个层面来开展.  相似文献   

3.
教师职业精神被消解是师生课堂冲突的重要原因。教师职业精神的消解缘于社会现实环境、学校科层制管理、办学功利主义倾向和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等因素。化解师生课堂冲突需重构教师职业精神:强化社会舆论正确导向,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推进现代学校治理方式,保障教师合法权力;积极建立有效管理制度,重树教师信心与权威。  相似文献   

4.
消费社会语境下,教师权威旁落表现为:教师职业市场化、教师知识商品化、教师德性庸俗化三个方面。教师权威的重构可以从如下三条路径入手:加强制度约束和引导,唤醒教师的公共精神,提升教师的制度权威;重视知识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转识成智,提升教师的知识权威;建构以责任为基础的教师伦理,促进教师德性的养成,提升教师的个人权威。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职教教师职业化若干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育锋 《职教论坛》2006,(23):20-23
教师是一种专门化职业,这种专门化职业的职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我国职教教师职业化进程中存在职业资格内容缺失、培养培训课程设置不能真正反映职教教师职业的实质要求、职教教师个体及职教教师职业机构自主作用发挥不足等方面问题。因此,要深入开展职教教师职业化内涵、内容框架等理论研究,目前尤其要开展职教教师职业化目标、途径、职教教师职业化机构及职教教师职业发展和职业化教师的社会地位与待遇研究。  相似文献   

6.
196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里提出:“应当把教师职业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这是对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质的国际性的权威认定。从此也拉开了世界性的教师专业化的序幕。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对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给予了政策性或法律性的确认,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进本国的教师专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教师权威的丧失是教育危机的一种表征。教师权威历经感召权威、法理权威、对法理权威的超越和去权威化的复杂历史演进。教师权威的丧失,不仅是教育的危机,更是重大的政治与文化危机。重建教师权威,需要教师自我赋权、践行公共伦理及成为平等中的首席。  相似文献   

8.
教师职业倦怠的管理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表现在教师职业生活中的系列消极心理和行为中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尽管早已有之,且难以完全避免和消除。但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社会及其对教育的期待以及对教师素质要求的提高,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更为普遍和严重。有学者甚至称这种现象为“教育中的危机”。为解决此问题,必须在调查分析基础上从管理心理学视角深入分析生发于中国社会、文化和教育背景下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组织管理根源及其干预路径与策略。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人性假设偏差和教师评价中的理性主义泛滥与人文关怀缺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组织管理根源;实施以权变理论为指导的管理并彰显学校教师评价的人文关怀,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管理心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连续和过度的压力影响下,难以获取足够的缓冲资源,而产生的教师职业的理想与信念迷失、教书育人的价值感和满足感匮乏、师生教学交往的热情与兴趣枯竭,以及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简单粗暴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作为表现在教师职业生活中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尽管早已有之且难以完全避免和消除,但处于转型中的我国社会及其对教育的期待以及对教师素质要求的提高,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更为普遍和严重,有学者甚至称这种现象为“教育中的危机”。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成为困扰和阻抑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3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现象已进行了比较广泛、深入的研究且成果颇丰,但理论仍然落后于现实,特别是生发于中国社会、文化和教育背景下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现有理论尚不能很深入、准确地诠释和有效预防并消解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相似文献   

10.
英国教师供给危机及其质量保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国小学教师供给问题不理想巳成为当务之急。教师职业虽然具有吸引人的地方,但是更多的人由于教师职业的工作条件不理想而不选择这一职业。为此,英国着手从三方面解决教师供给危机的问题,提高教师薪酬;改善教师形象和地位;加强教师培训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教师角色与权威的合法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权威"这个概念在当代的教育语境中广受批评和质疑,被认为是一种传统的、落伍的教育观念的遗毒.但通过对教师职业特性的分析,不难发现教师这一职业本身就包含着一种对权威性的诉求,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权威力量,才能完成职业角色所赋予的使命,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权威具有一定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解读了教师权威及教师权威危机的基本内涵,而后对教师制度性权威危机作了归因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塑教师制度性权威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人才出自于教育,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实施者,基础教育的践行者,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为一种社会必然。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逐步发展成专业人员,教师职业走向成熟专业的过程,专业化的目的是让公众确认其工作的重要性,在学术上取得成就,获得对职业活动的权威和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教师权威可以理解为外在型教师权威与内在型教师权威。我国教师权威的现代性危机恰好是在传统教师权威消解后出现的,教师内在型权威的缺失,引发了各种教育问题。回顾中国历史上的"万世之师"孔子,能给我们重塑内在型教师权威带来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5.
论教师的个人权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威作为一种制度化的合法权力,其本质是社会关系的体现。有权威才有影响力,在教育活动中,树立适度的教师权威是开展学校教育活动的必要前提。教师的个人权威由教师知识水平、施教能力、人格力量三要素共同组成,其中知识权威是基础,能力权威是支柱,人格权威是后盾。教师职业要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切实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自我意识,从而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个人权威。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影响是未来社会道德的缩影。本从经济体制变革引起道德观念的转变,经济发展带来教育价值的选择,经济收入水平引发教师对职业的思考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以经济为主导的一些现实因素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指出教师职业道德的滑坡,实质是中国经济转型期道德在教师职业领域中的变异。  相似文献   

17.
维护教师正当的权威是营造全社会尊师氛围,发挥教师专业行动力的重要举措。但教师权威在现代社会受到挑战,需要对其正当性进行辩护。已有的“分类的辩护”通过对不同教师权威进行分类和对比,来阐述教师权威的正当性问题,既内生着逻辑矛盾,也可能带来教师权威的消解。学校教育不能完全等同于公共领域,教师权威的力量根源在于“天然的不平等”,它具有丰富的伦理意涵,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而并非纯粹的制度性安排。从“教育逻辑”出发,教师权威的正当性可划分为向善性和有限性两个维度,前者是教师权威的规范正当,是其正当性“质的规定性”;后者是教师权威的经验正当,是其正当性“量的规定性”。教师权威不同于教师权力,以往对教师权威的“正当性质疑”并未将两者有效区分开来,所谓教师的“不正当权威”实质是滥用的教师权力。  相似文献   

18.
循着韦伯对现代社会发展理性化趋向的分析理路,西方教师文化发展趋向亦呈现理性化的特征。韦伯意义上的科层制和"祛魅"分别从制度和观念上影响着西方国家的教师文化塑造;重塑之后的教师文化衍生出了新的危机。新危机的解决需要"卡利斯玛"权威结构的重现和"返魅",但理性化的进程在最大程度地堵死了危机解决之路。徘徊于传统和理性化之间的我国教师文化,要警惕类似于西方国家的教师文化合理性危机,需要在提升行政人员的道德素质和重塑教师的知识权威及教学自主权上着力。  相似文献   

19.
陈占艳 《文教资料》2012,(29):147-149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是教师职业幸福感获得的重要来源,在追求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不能仅仅是流于形式,教师自身、学校、社会和国家应携手努力,为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变革中的教师职业倦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当前正在加速推动教师职业化,如何关注和研究教师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策略减少变革中的教师职业倦怠,对继续推进教师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教师职业特征、社会环境、学校情境和教师个人因素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从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角度提出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