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雨果曾说过:"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的确,微笑不仅仅是一种表情,更是一种心态,甚至是一种能力,一种人生的境界。经常面带微笑,呈现出的是一种自信与豁达。因此,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微笑教育就是让我们的孩子用微笑面对生活,这是一个人一生所需的重要品质。而今天,在德育课程中进行微笑教育,其实质就是为他们的今天和明天的成长和生活奠基。  相似文献   

2.
综观今天的儿童教育,存在着两种迥然不同的教育价值观,一种是"明天"教育观,一种是"今天"教育观. 所谓"明天"教育观,是认为教育的价值在于未来,今天所受的教育,是为了明天的收获.例如,当孩子不认真学习时,很多家长都习惯用这样的话来教育孩子--"今天你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考上好大学.""今天你要好好读书,将来才能找个好工作."类似这样的话语,其实就是一种"明天"教育观的体现.正如斯宾塞所言,教育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生活.为了明天的幸福生活,今天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去接受那些对其未来发展最有价值的知识,今天教育的成功与否有赖于明天生活的检验.在这种教育观下,儿童一辈子似乎都是在为了所谓"明天的彩排".  相似文献   

3.
有媒体报道,开学伊始,济南市珍珠泉小学展开了一项特殊的教育---微笑教育。学校老师介绍说,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度宠爱使很多孩子对别人给予的关爱受之泰然,不加珍惜。学校开展微笑教育,就是为了教会孩子珍惜关爱,用微笑把关爱传递给他人。笔者并不怀疑珍珠泉小学开展微笑教育的初衷,但问题是把微笑和教育挂起钩来让人觉得别扭。众所周知,微笑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是发自内心的快乐,从孩子呱呱落地时起,笑和哭就会了。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了社会的磨洗之后,我们的孩子却不会笑或笑得不真实了。那到底是什么夺走了…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文明社会的太阳,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时下,随着知识经济的全面呈现,人们信奉教育的价值与力量,重视孩子成人成才,业已成为社会的一种潮流。人们已经认识到: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决定了其自身的生活质量,一个人受教育的背景决定着其自身发展的力度、高度。关注孩子的今天,就是关心自己的未来,今天对孩子成长的投资,就是对未来家庭幸福生活的投资。  相似文献   

5.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做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就是要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在教育教学生活中,触摸是一种爱,是发自内心的、情不自禁的、一种特殊的爱。一双眼睛看不住几十个学生,而一颗爱心却可以拴住几十颗心。缺少"爱"的心灵,犹如一阵阵北方的沙尘暴,所到之处皆是冷漠。一颗冷漠的心灵,对未来还抱有美好的梦想吗?而爱心,正是沙漠中的绿洲,能带给他们清泉,带给他们更多的鼓励。  相似文献   

6.
宋新华 《教育》2012,(36):9
据媒体报道,湖北省武汉市的7对父母将孩子从城市带到农村。他们找了一所废弃的小学,将其一楼改建成各家的宿舍,二楼则是孩子们的学习场所。家长自己则当起教师教育孩子,闲时家长就与孩子一起开荒种地。"远离城市的污染和喧嚣,保护孩子的天性,尽可能地给他们自由,给他们一片没有污染的人文和自然环境,陪伴他们一起学习和成长。这就是我们想给孩子们提供的生活。"一位妈妈这样解读她心中的"世外桃源"。城市生活喧嚣如斯,污染的、伤害的、冷漠的、繁杂的,恐怕是每个现代人身心劳累后的集体抱怨。如果这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不过是多元社会的一个价值范本;但如果将之放在教育的语境下,硬是要夸大这种田园牧歌式私教的功  相似文献   

7.
赏识,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教育所追求的是孩子学说话学走路,让孩子“追蝴蝶”的那么一种教育境界。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转型期的今天,赏识教育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们的注意,实践证明赏识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理念。对于教师说要怀着赏识的态度,真诚的用爱心去对待学生,赏识学生的每个闪光点让所有的孩子都沐浴在爱的阳光里,让他们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和生命的美好。  相似文献   

8.
语录     
《中国德育》2014,(5):5-5
正@俞敏洪:适当的逼迫能把我们的惰性"逼"走,把我们的平庸"逼"走,把我们的勇气"逼"出来,把我们的前途"逼"出来。凡是那些"逼"过我的老师,我到今天都记忆犹新,由小时候对他们的恨,转变为如今对他们的感激。@包凡一:很多中国父母表达爱孩子的方式是在经济和生活方面给予无所不在的庇护,但保护过度反而造成孩子像温室苗圃,自理能力差,缺乏爱心。父母也应该关注孩子的抗挫折教育和爱心、孝心教育。早些让孩子了解生活并非一帆风顺,理解父母的不易,反而会让孩子的内心更强大,学会爱父母,爱他人,具备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中学教育》2017,(4):5-10
任何的教师微笑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都是发生在特定的"生活境域"之中的,教师微笑的意义也不是由教师微笑本身决定的,而是由微笑所置身于其中的那个"境域"决定的。在"看"到教师微笑时,学生是"沉浸"在微笑境域之中的,是与当下的微笑境域浑然一体的,现象学把这样一种状态称为"投入"。在"投入的看"中,学生不断的体验、经历、描述、解释着教师的微笑,学生对教师微笑意义的理解就在此时发生了。与"发生在生活境域中的微笑"相比较,现实教育中还存在着一种"形式的微笑"。"形式的微笑"是被教师刻意的带入到生活境域中的,"形式的微笑"不能产生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让每个孩子带着微笑走进班级,带着自信走向成功"是最根本的教育理想。叶澜老师说:"把班级还给孩子,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孩子,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还给孩子,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然而"管理则是沟通、引领和服务"是我校的管理理念,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班主任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将管理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呢?带着这一问题,我在努力地摸索着、尝试着,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做法,不妥之处,敬请大家  相似文献   

11.
当前社会上存在一种误区,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教书"匠",只要把别人的东西讲给孩子们听,会管住孩子,就是一个好教师。他们仅仅把教育看成是一种传递,看不到或不承认教师劳动的创造本质对人的精神生命发展的促进、丰富和创生。今天的我们必须改变"教育是以知识传递为主"的传统观点。"创新"现在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名词,什么人都可以说,哪里都在这么说。  相似文献   

12.
一位教师所教的《微笑着承受一切》一课中,桑兰那灿烂的微笑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思绪万千……现在的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过着众星捧月的生活,父母担心他们无法克服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总是想方设法地为他们解决难题,从而养成了孩子怕苦怕累、不能承受挫折的性格,许多孩子遇到失败或挫折以后,就整天闷闷不乐,甚至轻率地结束年轻的生命."现在的孩子太脆弱!"家长们发出这样的感慨……针对这种状况,我设计了"把微笑留在脸上"综合实践活动,希望孩子们能从中得到启发,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笑对人生,笑对人生的挫折,把微笑始终留在脸上.  相似文献   

13.
陈军 《广东教育》2006,(6):65-65
有媒体报道,开学伊始,济南市珍珠泉小学展开了一项特殊的教育一微笑教育。学校老师介绍说,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度宠爱使很多孩子对别人给予的关爱受之泰然,不加珍惜。学校开展微笑教育,就是为了教会孩子珍惜关爱,用微笑把关爱传递给他人。  相似文献   

14.
<正>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郭成教授在《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讲座中说: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促进孩子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全国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在他的很多文章中也说:不要让孩子的生命里只有考试和成绩,让每一个孩子留下温馨的回忆,这就是教育的追求。全国著名班主任张晓晖的《修身班会课的魔力》专题讲座中说:不要单纯把外在的规范告诉受教育者,用生活的资源进行生活的教育,激发他们内心的感受,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即"一讲  相似文献   

15.
"今天你微笑了吗?"真心地笑一笑,你就是我们的微笑天使了!本期我们请来了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怡海分校的老师和同学,为大家带来真诚的微笑!为大家赶走所有的不开心!怡海分校在今年开展了"微笑传递友谊,微笑让人身心健康"的活动。他们在3月里陆续开展了微笑关爱系列教育活动。同学们在这些活动之中用自己的真情和行动,传递着友谊。在微笑中懂得了理解和信任,懂得了关爱。这不,3月的百名"微笑天使"已经评选出来,每个小朋友都笑得那么开心、真诚!让我们把微笑进行到底,让更多的微笑出现在我们中间。  相似文献   

16.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父母的全心投入。这一方面源于父母的职责;另一方面,父母如果希望收获孩子健康成长这枚果实,就必须像勤劳的农民照料自己的庄稼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投入到孩子的生活中,投入到孩子的成长中。全心投入孩子的成长就是要强化父母的教育意识,意识到家庭教育在每时每地都在进行着。本期"焦点"探讨的是厨房中可以进行的教育。这也是生活教育的一种。生活中的教育需要的是父母有抓住一切生活中的时机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意识。这是家庭教育的特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新课程的进展,教育成了人实现自身发展的机构,教育必须适应学生,通过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个体,去满足不确定社会的变化与需求。新课程就是要倡导这样一种主流文化,就是要关注学校内每个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传播者和实施者,学习陶行知教育理念对我们有着深远的意义。一、"生活即教育"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与体现"生活是教育的泉源,教育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陶行知这一句至理名言诠释了"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内涵和作用: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  相似文献   

18.
今天的教育面临一个新的课题就是老师与学生如何进行有效沟通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今天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享受到了父辈们太多的关爱与呵护,有的甚至像温室里的幼苗,经受不住生活中的风吹雨打,因而在他们身上不自觉地散发出一股孤独、敏感、脆弱的病态气息,  相似文献   

19.
陈薇 《课外阅读》2011,(10):26-29
"妈咪!妈咪!"2010年12月的一天傍晚,当李星陆来到北京市朝阳区一家教育机构时,一群刚下课的孩子们笑着叫着,冲进她的怀里。对每个孩子,她都会微笑着注视几秒。"如果你看了一个孩子,那么其他的孩子你也都要看到,"李星陆体贴着孩子的敏感",因为孩子会记得。如果你没有看,她(他)可能就会受伤。"他们都是玉树孤儿。地震前,他们的"家"是李星陆参与创办的位于青海省玉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文明社会的太阳,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时下,随着知识经济的全面呈现,人们信奉教育的价值与力量,重视孩子成人成才,业已成为社会的一种潮流.人们已经认识到: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决定了其自身的生活质量,一个人受教育的背景决定着其自身发展的力度、高度.关注孩子的今天,就是关心自己的未来,今天对孩子成长的投资,就是对未来家庭幸福牛活的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