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龙狮运动是我国传统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项目。高校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基地,也是高级专业人才的聚集地,龙狮运动在高校的开展就具有人才资源优势。文章通过对龙狮运动的健康价值进行分析,并对广东高校龙狮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同时结合广州高校特点及有利条件等方面进行研究,调查发现开展龙狮运动的高校数量少,主要集中在设置了体育专业的普通高校,龙狮运动的参与者主要是体育专业的学生。文章通过提出相关高校开展龙狮运动的建议,旨在能为广州高校开展龙狮运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龙狮运动课程与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狮运动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活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高校开展龙狮课程与教学,不仅有助于推进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建设,更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弘扬。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我国高校龙狮运动课程与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了当前高校龙狮课程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高校龙狮运动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对策,以期为高校龙狮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高校开展龙狮运动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对江苏省 23 所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并对调查获得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江苏省高校开展龙狮运动存在的优势和弊端,提出高校必须确立创新思想理念,加强教师专业队伍建设,挖掘维持龙狮运动的动力,打破龙狮运动区域性发展的不平衡,正确处理龙狮运动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等策略,以期为高校更好开展龙狮运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闽西客家地区龙狮运动是客家武术的精华,受外来文化的冲击等因素的制约,龙狮运动的发展进入到了瓶颈阶段。文章通过研究应结合龙狮运动自身价值及闽西客家地区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以自然旅游为依托、以民俗活动为载体、以龙狮运动进高校为契机,加强龙狮运动与客家民俗活动、闽西文化旅游建设及教育的结合度,从而促进龙狮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研究了我国龙狮运动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结论认为:龙狮运动的竞技化发展丰富了学校竞技体育的内容;龙狮运动的文化内涵深厚了校园体育文化;龙狮运动的民族性、传统性加强了校园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旨在对龙狮运动在普通高校开展的可行性进行诠释.通过对暨南大学龙狮运动开展的目的与意义、现状及有利条件等的相关阐述,得出结论:龙狮运动是我国传统的文化瑰宝,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中国人民与不同国家或地区华侨华人的交流和合作意义重大,因此开展这一运动是十分迫切且必要的,而暨南大学等高校在资金、师资力量、器材等方面彰显了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可作为龙狮运动的传播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和谐树园文化内涵的阐述,从中华龙狮文化特征出发,就目前我国高校舞龙舞狮运动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论述了高校舞龙舞狮运动在推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体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挥舞龙舞狮运动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中的作用,积极推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姚旭霞 《灌篮》2021,(2):129-129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开始蓬勃发展,这类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引擎。伴随着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我国社会对体育文化产业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多,人才的供求关系产生了一定的矛盾,逐渐成为制约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矛盾和瓶颈,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担负着为我国培养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重任,本文就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现状进行阐述,提出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遇到的问题,从而提出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实地考察法等对广州地区部分体育类高校进行调研,从研发与服务、营销与品牌、制造与组装三方面对高校武术创意产业进行分析,研究内容包括武术的有形产业与无形产业,武术创意产业的技术创新与非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服务领域创新)等。研究结果表明以武术文化传承为目的,把传统武术文化与现代创意产业相结合,可以开发出包括武术服饰产品、武术饮食产品、武术养身、防身产品、武术时尚产品、武术俱乐部开发等在内的不同形式的高校武术创意产品。  相似文献   

10.
《体育与科学》2016,(2):43-49
龙狮文化根植于传统中国文化,而传统中国在百年进程后转变为现代社会:百年中国历经西方文化殖民主义及文化革命之自我文化殖民主义;现代社会具有神话祛魅、信仰失落、价值多元、消费主义等诸多特性。在此背景下,龙狮文化有创新则发展,无创新即灭亡。而其创新发展的路径有三:竞技运动、舞台展演与国族象征。要让舞龙舞狮发展为竞技运动,需要规则统一化、组织全球化、比赛商业化、选手职业化;舞龙舞狮尤其适合舞台展演——舞龙适合大型庆典,舞狮适合小型典礼,高校龙狮队一可借此社会实践,获取经费,二可服务社会,营造氛围;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舞狮风行华人世界,龙狮也即中华民族文化象征,可借此凝聚全球华人,抖擞中华精神。  相似文献   

11.
薛浩 《湖北体育科技》2014,(11):996-998
以地域文化为背景,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和实证分析等方法对龙狮起源、地域性文化现象进行梳理和解读,追朔地域性龙狮的特定文化渊源,通过不同乡土理念与地域民俗的分析,导出不同地域龙狮运动特点与文化主题,并依托于地域文化主题串编舞龙舞狮套路,形成各地域性的主题龙狮文化。从地域文化特点与龙狮运动的文化形成出发,结合龙狮的主题文化特点,衍生出舞龙舞狮文化的基本特征,其舞龙舞狮文化特征表现为:舞龙舞狮文化的民族性,舞龙舞狮文化的民间性,舞龙舞狮文化的丰富性,舞龙舞狮文化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探讨以中华龙狮文化的传承与国际化传播为基础,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龙狮文化产业发展。结果显示:中华龙狮文化具有多元化、国际化、市场化、系统化产业发展特点,其产业化发展市场需求广,市场拓展与交流平台多样,但也存在龙狮专业人才短缺、产品创新程度低、商业运行模式不完善、国际共享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应深化中外传统文化的差异性研究,创新龙狮文化产品,优化国际龙狮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挖掘龙狮文化的市场潜力,创建龙狮文化国际交流数据库,形成龙狮文化产业链,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拓展中华龙狮文化国际化传播与产业化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有关龙狮运动的历史起源和民间文化背景进行了分析与探索,认为舞龙运动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求雨祭祀活动,舞狮运动起源于汉朝狮子舞;同时对龙狮运动的价值及其传播条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并对其发展情况进行了论述,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舞龙与舞狮运动对大学生心肺等功能的影响以及两个项目之间的差别,本文以陕西师范大学龙狮队队员进行舞龙(五人)和舞狮(北狮)规定套路练习为测试对象进行心率、血压、肺活量体重指数等多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舞龙、舞狮运动均属于中、大强度运动;但是两种运动强度特点也有所不同,舞龙运动强调心肺的耐力、而舞狮则对爆发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大学生的心肺功能与训练前相比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强。  相似文献   

15.
东盟区域龙狮运动发展的伦理规范建构是其困境和问题的使然,是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的建设等环境与机遇的必然,更是龙狮运动项目特质和社会价值功能发挥的内生应然,其发展需乘势借力"一带一路"倡议中共生包容、文化认同、互利共赢的重要文化动力,建构一种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共同发展、百花齐放、共享共赢的伦理规范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在伦理规范建构的内容中,根据东盟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环境,考虑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和实际情况,形成系统可行的伦理规范,包括理顺关系和正本清源、共同维护和尊师重道、求同存异和多元创新、规范发展和礼法合治、完善制度和和合共生、科学规划和共享共赢等内容,以此推动东盟龙狮运动的规范、良性发展,促进龙狮运动的国际化传播。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法、数理统计、归纳演绎法等研究方法,对龙狮运动发展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以及龙狮运动协会的发展趋势进行长远规划与对策研究.就龙狮运动目前发展而言,政府的重视、群众的参与、社会的支持、赛事活动的频繁举办并逐渐增加的局面已经形成,成为带动全国龙狮运动发展的龙头和杠杆,为龙狮运动的推广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从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经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对湖南省舞龙舞狮运动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和分 析。总结了湖南龙狮运动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思考研究得出龙狮运动的发展对策,以便更好 地弘扬龙狮运动,使其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竞技化、国际化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8.
舞龙舞狮运动是我国一项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随着舞龙舞狮运动的发展和普及,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与喜爱。通过对"中国知网"等进行"舞龙舞狮"的相关文献搜索,对近来国内学者们的研究现状进行相应的总结概括,以便更好的了解国内舞龙舞狮运动研究的概况与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