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公共文化建设能够充实社区公共文化的内容,提升居民参与公共文化活动及享用公共文化服务的思想意识,有助于构建社区公共文化体系.高校图书馆需要在完善的法律制度下,把握好自身角色定位,实现与社区公共文化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陆樱 《图书馆界》2022,(5):37-42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各行各业发展的时代主题。公共图书馆社区分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网络末端,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要注重服务效能的提升,满足基层群众日益高涨且多元的文化需求。通过无锡市图书馆4家社区分馆服务效能的对比研究,提出社区分馆在注重空间重塑、坚持主体地位、重视社交媒体营销、加强人才激励等方面的提升策略,彰显服务效能,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电子阅览室的免费开放试点工作都对乡镇电子阅览室的建设提出了要求。在具体的建设与开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必须引起重视与尽快应对,更好地为当地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西塘桥镇文化阵地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分析,阐述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图书馆建设的工作对策,探索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如何加强农村图书分馆建设。  相似文献   

5.
引言 为进一步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根据《中共嘉兴市委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嘉委[2007]28),现就构建嘉善县公共图书馆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6.
论图书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星 《图书馆》2002,(4):68-70
作者在论述了社区文化的基本含义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图书馆应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自身的作用,并就如何占邻社区这个市场,开展读者服务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冯献  李瑾  崔凯  孙想 《图书馆建设》2022,(4):139-146
乡村居民的普遍采纳是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创新扩散与价值实现的必要前提,基于信息生态视角,通过识别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分析乡村居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采纳行为,从信息技术因素、信息人因素、信息因素及信息环境4类因素构建乡村居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采纳意愿模型,并以650个北京市乡村居民样本为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乡村居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参与行为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最终发现,信息人、信息技术、信息环境、信息等信息生态4类因子均有助于增强乡村居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使用态度,进而显著促进其采纳意愿。建议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者要以农民为主体,通过改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适用性、提升乡村居民数字化基础能力以及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氛围,推动乡村居民参与公共数字文化。  相似文献   

8.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有助于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获得感,激活乡村文化振兴活力。论文以宁夏为例,探讨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对乡村居民文化获得感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可获得性、可接受性、可适应性对大部分乡村居民文化获得感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且可获得性与可适应性均对可接受性的正向影响较大。因此,推动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建设,增强乡村居民文化获得感,可以从提高资源包容性、发展综合性角度定位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优势特色,从引导服务公平性、投入均衡性角度完善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政策机制,从完善内容匹配性、结构互动性角度提升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作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阵地,对提升我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基于公共文化治理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乡村居民新媒体公共文化服务采纳的理论模型,并在全国630份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从采纳意愿与采纳行为相互依赖的角度,分析了乡村居民新媒体公共文化服务采纳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需求契合度、文化素养提升程度、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度、平台易用性、网络使用度、服务质量、邻里效应和政策效应等因素会在不同程度上对乡村居民新媒体公共文化服务采纳决策产生影响。建议提升新媒体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的需求契合度,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持续扩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范围和产品多样性,并以增强乡村居民文化获得感为基准,着力提升新媒体下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10.
王勇 《新闻世界》2009,(9):196-196
对社区文化的认识,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学界有很多观点,笔者认为应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广义的社区文化指社区居民在特定的区域内,经过长期实践而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而狭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文化现象的集成,即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一定特点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估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投资产生的社会效益,对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西安市调查数据,运用选择实验法,构建混合对数模型,对城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政府支持建设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居民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各项属性都有强烈的支付意愿,主城区居民的支付意愿普遍高于非主城区居民;服务多样性以及服务体验表现为系统性特征,机构数量与开放时间则体现出随机性特征;个体特征变量会影响消费者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用水平。研究结论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浙江图书馆立足全省、突出重点、科学布点,在全省范围内设立了7个分馆、28个流通站和21个汽车图书馆流通服务点。依托县级公共图书馆已有的服务设施和网络向基层延伸,增强服务辐射能力。服务对象由普通读者扩展至监狱服刑人员及部队官兵。除此之外,浙江图书馆利用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和专家资源等优势,在分馆、流通站这一文化平台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读者活动,以活动推动服务。  相似文献   

13.
王尧妤 《视听》2022,(4):52-54
随着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趋势愈加显著,屏幕作为元媒介的属性与功用日益凸显,在现代化社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区公共屏幕以社区为辐射范围,以电视大屏为呈现形式,依托互联网技术,面向社区居民传播信息、提供智慧服务.社区大屏的发展,丰富了居民收看影像的场景,通过仪式构建培养了居民的集体记忆,激发了居民的身份认同、自...  相似文献   

14.
推进图书馆分馆建设对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公共投入效益最大化意义重大。扬州市把建设图书馆分馆列入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走出了一条因势利导、合作共建的特色发展道路。论文认为应更加重视均衡布点。打造“15分钟图书馆服务圈”;理顺关系,建立三级联动服务体制;政府主导,保障正常经费投入;整合资源,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5.
浅谈创办社区公共图书馆的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区是住户集中、人口密集的地方,随着我国社区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强,以居民的居住地为特征,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为宗旨,以社区成员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为目标的社区文化建设是我国城市建设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是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历史选择,社区图书馆则是图书馆事业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社区图书馆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是社区居民的知识殿堂、普通民众的终身大学、社会大众的文化设施与弱势群体的保障机构。当前,公共文化的积极建设、数字技术的迅速进步与知识信息的海量增长,为社区图书馆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未来的社区图书馆不仅是文化供给的实体组织,而且是文化交流的虚拟社区,更是文化共享的第三空间。参考文献21。  相似文献   

17.
社区图书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图书馆也相应得到了发展。文章就社区图书馆的现状和如何构建社区图书馆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为 《出版广角》2015,(8):26-27
公益性出版社、公共图书馆和公共档案馆都是面向大众公益性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优质的文化资源,但也存在着优质文化资源共享困难的问题,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改变这一现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探讨了公共文化视角下档案、图书及出版的数字化融合,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改善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高校图书馆参与的必要性、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高校图书馆参与需求状况及高校图书馆融入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等方面进行阐述,同时也为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公共文化建设提出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20.
公共文化是城市所有居民都有权享用的文化空间。视觉文化传播媒介要给各社会群体平等地提供公共文化空间,让各个社会群体在开放的空间中共享公共文化资源。在城市化的背景下,视觉文化传播是提振城市公共文化自我修复能力,不断以软实力的推动方式提出合理建议来用以治理城市问题的视觉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