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授受行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产生的行为方式,在日语中使用授受动词来体现授受关系,它不仅可以表示物品的给予与接受,同样也可表示行为的授受,而行为的授受在日语中主要通过授受补助动词来实现,文中就授受补助动词"てくれる"的恩惠授受意识研究正是这种关系的体现之一,授受补助动词"てくれる"的使用,体现着日本人的授受表达方式与恩惠意识心理的关系,并对中国日语学者在使用"てくれる"时经常出现的误用现象进行纠错。  相似文献   

2.
沈雯 《华章》2009,(21)
日语的授受关系对每一个日语学习者来讲都是一个难题.对于这种授受表达方式,日语中一共涉及到三大句型,而汉语中我们只需要用"给"来表达就可以了.日语中的尊卑关系,内外关系也会影响授受动词的使用.本文对日语中的授受表达方式进行简单的总结,并就日语的"视点"问题着手,以期找出日语授受表达方式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3.
补助动词「くる、いく」在日语中使用很广,日语补助动词「~てくる、~ていく」是由接续助词「て」与补助动词「くる、いく」相结合而构成的。补助动词「くる、いく」既有共同点也存在不同点。通过日语补助动词「くる、いく」的分析与探讨,加深日语补助动词的理解,从而掌握更自然的日语表达技巧。掌握好日语补助动词的用法,学好日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授受动词作为补助动词在一个授受事件句式中同时出现两次所构成的授受补助动词双重同现句一共有4个句式,文章通过语料库查找实例,从动作者等要素分析考察了实例使用状况,验证了先行学说,归纳出基本句式结构和句意,分析了实例使用偏差成因,归纳出双重授受句式最容易使用的是补助动词2为受益义的句式,补助动词2为クダサル的敬语组合,而最少用的是补助动词2为施惠义的句式、补助动词含サシアゲル的敬语组合的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日语中表示不同人称和不同对象之间的授受关系,要用不同的授受动词.常用的授受动词有“さしあげゐげゐゐくださゐくれゐいただくもらぅ”这七个,它们可以接在动词连用形+接续助词中“て”下面构成接受补助动词“てささあげゐてあげゐてやゐてくれてぃただく-てもらぅ”来表示动作的授受关系。这种表达是比较复杂的。对日语学习者来说是个难点。为了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熟练并准确无误地使用授受动词.必须首先正确掌握其含义与文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学生在日语授受补助动词的运用上误用现象非常突出,为了寻找一种可以切实提高中国学生日语授受补助动词学习效果的方法,以青岛大学师范学院英语专业3年级学生为对象,开展了关于小组讨论在日语授受补助动词学习中能否起到促进作用的实证研究。方法是,将学生分为传统班和实验班,分别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法和以小组讨论为主的实验法进行授课,最后对学生的作文和会话能力进行测试,将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处理并比较分析,来检验两种教学方式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小组讨论教学方式在授受补助动词学习效果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与汉语相比,日语授受表达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相对于汉语只有一个授受动词——"给",日语有"やる、あげる、さしあげる、くれる、くださる、もらう、いただく"等7个授受动词。因此,日语的授受表达复杂了很多。另外,汉语中的恩惠授受表达一般是通过"某人为/帮/给某人做某事"将授受关系方向性简单的呈现出来,而日语却会通过授受补助动词的使用,添加一些说话者本人的主观评价并巧妙的指出其中所产生的授受关系的方向性。  相似文献   

8.
视点的制约性是日语授受表达不同于其他语言的显著特征。本文从视点角度出发,分析了授受事象中发话人视点与事象参与者之间的距离关系,从语用学层面考察授受动词句法结构的特征,并讨论授受动词的使用规范。  相似文献   

9.
张静苑 《考试周刊》2011,(45):75-77
本文借助"主观性"概念,分析日语被动句和授受表现形式,针对其反映出的日语主观性特点作分析,指出这两种语言现象蕴含了说话人对事态的主观认识。部分间接被动句暗含事态的发生使当事人"受损"的意识,授受动词指代内外关系,授受助动词暗含"受益"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日语中的授受动词是日语学习的一大难点,作为一种表达人际关系的语言表达形式,如果不能正确使用,将会导致交际的失败.严格意义上说,汉语中没有"授受动词"这个词汇,日语的授受动词的语法现象相当于汉语中的双宾语结构.在这一结构中,表示授予者和接受者之间关系的常用动词包括给予动词.日语的授受动词句和汉语的"给"、"得到"句的视点差异,进一步揭示了日语学习中,视点问题的重要性."视点"问题是日语表达中的一大特色,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日本人的语言习惯及日本人的心理,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日语语言中的"视点"问题,同时又受到了汉语思维的干扰,会导致学习者在学习中出现诸多的错误.  相似文献   

11.
言语交际中“祈使行为”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祈使行为”的实现即听话人按说话人意图从事了某种活动。要取得这一理想表达效果除满足一些必要的先决条件外 ,还应考虑交际者、交际场合、交际中说话人促使听话人实施的行为等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日语中所谓的“推量表现”是用以表达说话人不确定的判断的表达方式。“推量表现”是日语语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表示“推量”意义的助动词,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类,即按着说话人主观意志进行推测的表达方式「ダロウ」和说话人基于客观依据进行推测的表达方式「ヨウダ」「ラシィ」。“推量助动词”以外的推断表达方式主要有思考动词“思ラ”和含有疑问词「カ」的「カモシレナィ」「カナ」「カシラ」等。  相似文献   

13.
礼貌是一种语用交际策略,它是话语交际双方为了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既定的交际目的而彼此表达切适的态度和情感的方式。话语礼貌的本质是话语对交际双方之间语用亲密度的一种"切适性",也就是礼貌的"度"。决定礼貌"切适性"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个是说话人的话语内容和表达方式,另一个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语用距离。交际者应当根据特定的语用距离来选择最恰当得体的表达方式以完成交际任务,实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从日语句末形式的用法出发,分析了无标识的不确定信息句,在有交流环境的前提下,表示听话保有该信息,而说话依存于此;但说话不依存于此时,必须赋予句子一种表不依存的形式,无标识的确定信息句表示听不具有该信息,说话不依存于听;但要依存于听所具有的信息时,必须赋予该句相应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5.
日语中的“-につぃて”“-にぉぃて”“-につれて”“-にしたがつて”等由动词转换而来的表达形式.通常被称为“复合辞”“复合助词”“后置词”等。该文选择“复合助词”的说法,考察源自动词的这一表达形式的语法化情况。主要参考汉语中相关介词方面的研究,分析日语动词语法化的诱因、前提条件,考察动词语法化的复合助词与原动词的关联。结果表明,在意义用法方面,复合助词与汉语的介词基本呈对应的情况,但在词义范围和细节表达方面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相对于汉语的动介兼类词的概念,日语中也有必要对兼具复合助词功能的动词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6.
英语虚拟语气的主要特征不是引导条件从句的连词,而是句中动词的虚拟式,没有动词式的变化,就不可能有所谓虚拟语气.因此,正确认识英语的虚拟语气,关键在于认识英语动词三种虚拟式在表达各种虚拟情况时的特定功能.本文从虚拟的目的、虚拟的条件和结果、助动词和情态动词的虚拟意义三个方面讨论动词虚拟式的变化和搭配,以期找出掌握英语虚拟语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李建才 《海外英语》2012,(8):247-250
Mood is the kind of contrasts which are often shown by the form of the verb and which express the speaker’s or the writer’s attitude to what is said or written.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mood of the finite verbs in English.They are the indicative mood,the imperativemood and the subjunctive mood.The paper mainly deals with the use of the subjunctive mood.  相似文献   

18.
在会话过程中,听者是接受传达信息的一方,所以,很容易让人认为"听"这个动作是一种受动行为。但是,在实际的会话当中听者在听取对方讲话的时候,总是会从音声、词汇、语法等方面来理解发话者所讲述的话语,同时还会根据话语的前后关联或者结合会话的情境来积极地解释或对照知识和记忆来思考想象对方的已述话语,甚至还会推测发话者还未讲述的话语,或对发话者在话语中的省略进行信息补全。听者为会话的顺利进行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