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理解内容。2能说出回声产生的简单道理。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1———3自然段,并且学会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大家想想看,小青蛙在什么地方,发现一件什么奇怪的事?再想一想,我们是用怎样的步骤学习1—3自然段的呢?(读———议———说———读)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样的步骤来学习4———6自然段,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导学达标:(一)读课文第4自然段。1抽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共有几句话?2自读。注意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划…  相似文献   

2.
[教例]教学目的:1.通过作文训练,提高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加强德育渗透。2.巩固一般写事文章写作方法(交代六要素,经过写具体);写作过程中,先想好中心,按顺序写;注意写出真情实感,用词造句恰如其分。3、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构思和准确表达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确定中心,按顺序写;用词造句恰如其分,表达真情实感。。教具准备:录像带一盒、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审题1同学们,这次作文要求我们写什么?(写周围发生的一件事)这和亲身经历过的事有什么区别?广发生”指原来没有的事出现了;“周围发生的事”指这事发…  相似文献   

3.
[教例]教学内容:写一件你亲身经历,或看到、听到的事;按事情发展顺序写,重要的地方写具体些。教学目的:通过指导,让学生了解技事情发展顺序写,并把重要部分写具体的方法。教学重、难点:了解事情的发展顺序,找出事情的重要部分;如何把重要部分写具体。教具准备:放像机、电视机、录像带、投影仪、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引疑导入1.平时作文,你最头疼的问题是什么?2.这节课,我们来讨论如何把文章写具体。二、出示课题1.审题。(板书:按顺序写具体)2重温(飞夺沪定桥)一文:门)我们写一件事,一般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也就…  相似文献   

4.
马燕 《四川教育》2001,(6):21-21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看图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作者是怎样把每幅图的意思写出来的。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一段。 1.抽读一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2理解词句。 (1)“忽然”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明明一听蛐蛐的叫声就知道草丛里有一只好蛐蛐? (3)“草丛”指哪儿? 3.如果你是明明,你又那么喜欢蛐蛐,你会想什么?看图说说明明的表情,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抽读) 4.齐读思考: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这段讲了什么吗? (二)学习二段。 1.明明这 么喜欢蛐蛐,当 他发现一只好 蛐蛐的时候,他 会怎…  相似文献   

5.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教师先出示两道思考题:(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2)将“叶老改文”的部分放到“叶老请肖复兴做客”的内容之后写可以吗?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明确:文章记叙了叶老改文后请肖复兴做客的经过,因为帮肖复兴改文,叶老才了解肖复兴,“改文”是“请客”的原因,二者顺序不可调换。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教师着重在两处地方点拔:(1)文中几次写到爬山虎?作者为什么多次写到爬山虎?(2)“在我的眼前,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一句该如何朗读?通过读读、议议,学生明确:爬山虎象征着叶老的人品,体…  相似文献   

6.
单文 《现代语文》2009,(7):81-81
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牢牢抓住课文“写了什么”(即课文记叙了怎样一个人?叙述了怎样一件事?论证了怎样一个观点等)和“怎么写的”(即课文采用了什么方法把内容一层一层地表达出来的)两个重点展开教学,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 学习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 ,明确重点师 :读完《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 ,想一想 ,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生 :课文先写杨梅树 ,再写杨梅果。师 :哪些自然段写杨梅树?哪些自然段写杨梅果?重点写什么?生 :第二自然段写杨梅树 ,第三至六自然段写杨梅果 ,重点是写杨梅果。二、渗透学法 ,突出重点1 教给学法师 :作者从哪些方面写杨梅果呢?(指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后 ,放录像)生 :作者按顺序写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师 :能找出与这些内容相对应的自然段吗?生 :第…  相似文献   

8.
(一)第一课时一、导人揭题。二、初读训练:1.(景阳冈)写什么事?2.参考下列提示,用一两句话介绍武松。年代:北宋姓名:武松籍贯:青河县地点:景阳冈事情:饮酒、上冈、打虎特点:艺高胆大、英勇无畏(这是特级教师张化万教师的一段教学,是第一课时一开始的“初读训练”。他让学生用以上给学生提供的“资料”自己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武松,学生想按什么顺序就按什么顺序,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只采能在自己读课文的流础上介绍清楚武松即可。请您想想看,学生会有多少种介绍武松的方法?张教师这样做,有多少学生可以参与这样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要求 :1.重点理解“抢时间”、“攻天险” ,体会红军战士大智大勇 ,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慨。2.联系上下文 ,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3.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从题入手 ,整体感知。1.课文围绕课题中的哪个词写的?2.课文围绕“飞夺”这个词写了哪两个部分?(抢时间、攻天险)二、直奔重点 ,领悟中心。(一)学习“抢时间”部分1.自由朗读课文 ,把不理解的词句用“———”线画出来 ,想想围绕这些词句 ,可能提出些什么问题?把它写在书上。2.根据学生的提问 ,筛选出以…  相似文献   

10.
一按照顺序,概括大意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写的是斯杰潘老人回忆他30年前亲眼目睹的一件事。谁能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括这件事?生:一年春天,寒潮来临,冰冻湖面,天鹅们为了生存,在老天鹅的带领下用身体扑打湖面,最后破冰成功。师:这是一个令人怎样的故事?生:感动。生:震撼。  相似文献   

11.
《面门豹》课堂教学实录片断之一上海/练苏芬(本片断是在第一教时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在预习《阅读指导》的基础上进行。)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西门豹的哪件事?生:课文主要写了西门豹惩办巫婆、官绅,为民除害的事。师:在惩办巫婆、官绅前,西门豹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一、学法回顾平时我们学习课文都有哪些方法?《山雨》是一篇写景的课文,用什么学习方法更能体会出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读一读,画一画,边读边想等都是学习的好方法)二、自读课文,感悟探究(一)欣赏山中雨声,学习第二段。1.引导学生自由读第二段,边读边想,在这段话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2.4人小组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3.全班交流学习收获。根据学生汇报交流情况,教师相机引导:①指导读好第4自然段。请学生模拟远处雨声及近处雨声,体会雨声的变化。练读,师生评议。②引导体会句子:飘飘洒洒的雨丝是…  相似文献   

13.
一、从课文标题中捕捉有许多课文,作者在标题上就把文章中心揭示出来了。教师可指导学生认真审题,捕捉文章中心。如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教师可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1.从标题中你知道课文写什么?(小兴安岭)2.写小兴安岭怎么样?(美丽)学生明白了课文...  相似文献   

14.
一、投影出示思考题:1这段话写了雷雨后的哪些事物?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些事物的?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如自由读、指名范读、小声读等。在初读课文基础上,老师引导回答问题并找出有关表示事物的词:风、云、闪、雷、太阳、彩虹、柳叶、小花、小鱼、湖水、小学生。2再读课文,先划出有关句子,然后按课文内容填空。(1)柳叶、小花滴着水珠,像()多干净,多精神。(2)湖里小鱼()。(3)湖水像面()照着天,照着桥。这句话把“湖水”比作。(4)那队过桥的小学生像()。这句话把“一队学生”比作。二…  相似文献   

15.
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是如何把文章的主要意思一层一层表达出来。2.选一件生活中难忘的、能够从中接受教训的事,写一篇作文。3.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完后要认真修改。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生活中我们做过许多事,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或其他傻事,都在我们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一些发人深省的教训更令我们终身难忘。揭示题目———《难忘的教训》。二、初步审题1.教训是什么意思?(教训: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或经验等。)为什么难忘?2.从题目上看写这件事必须具备哪两点?(一是难忘,二是教训。)三、具体…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实录(一)导评谈话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船过三峡》。1揭题、读题。2引出谈话: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在语文课上,我们观赏过秀丽神奇的黄山,游览过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今天,我们再到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走一趟吧!(二)初读课文2—5节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着录音去三峡走一趟,领略一番三峡之美。2听录音。3师:听完录音,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板书:好一幅百里山水画)4齐读课文第五小节。过渡:那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赞叹?课文哪几节是围绕这句话写的?5指名回答后,师:课文2、3、4小节…  相似文献   

17.
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二、自学课文1 把课文读通、读懂、读流利 ,不懂的字词通过查字典和结合上下文理解。2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①牛顿的小风车是怎么做出来的?②同学们对小风车有哪些看法?③小风车被摔坏以后 ,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 ,但又没有流一点眼泪?④牛顿从这件事中受到了什么教育?3 试着给课文分段(讨论分段的理由)。三、交流讨论1 朗读课文(读正确、有感情)。2 讨论交流上述①②③④问题(结合有关课文具体内容 ,从读中感悟、理解)。四、课堂作业1 读准“摔”、“受”、“任”、“磨”、“几”、“扇”等字的字音…  相似文献   

18.
师:题目告诉了我们课文重点介绍的是猫。课文写了几只猫呢?生:两只猫,一只大花猫,一只小猫。生:不是,课文就写了一只猫,课文第4段第一句“它小时候可逗人爱哩。”这明确地告诉了我们,1、2、3段写的是大花猫,第4段是写它小的时候。师:你读书真仔细,还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这是一只怎样的猫呢?请大家快速默读全文,找找重点句,划划重点词。生:这是一只性格有些古怪的大花猫。生:这是只老实的、贪玩的,但又尽职的猫。生:它小时候非常淘气。生:这只大花猫性格古怪。师:这篇课文重点介绍的就是猫的性格特点。大花猫性…  相似文献   

19.
一、初步感知课文 ,落实思维训练根据思考练习2“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 ,给课文分段 ,归纳各段段意”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1 默读课文 ,想想课文围绕“科利亚的木匣”这个题目 ,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2 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 ,全文共分哪几段?为什么这样分?各段分别写了些什么?3 围绕“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这三个小标题 ,可以提哪些问题?第1、2两个问题可以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 ,了解课文层次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第3个问题可以教给学生根据小标题质疑…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的 :1 学会5个生字和1个词语 ,认识1个偏旁和1种笔画。2 认识8个生字。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 知道课文讲的意思 ,感受人和自然的和谐 ,产生要保护植物的强烈愿望。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词卡、钢琴曲《怀想曲》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 ,先听老师读一遍(师配乐朗读) ,谁听出课文的题目是什么?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从课题可知道课文讲了谁和谁?爷爷是人 ,小树是植物 ,为什么把人和植物写在一块儿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二、初读课文。1 自由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