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用积分肌电阈评定赛艇运动员有氧耐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报道了江西省赛艇运动员的积分肌电阈均值,指出赛艇运动员的积分肌电阈与乳酸无氧阈、3000米耐力跑成绩,以及6分钟划船测功计全力划行的平均功率,都呈高度相关;同时,发现优秀选手组,不仅在3000米耐力跑成绩和6分钟划船测功计全力划行的平均功率上高于一般选手组,而且在积分肌电阈值上,也高于一般选手组。说明运用积分肌电阈评定赛艇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皮划艇激流回旋队9名国际健将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最大摄氧量、心率、乳酸、卧推与卧拉的最大力量(1RM)及力量耐力(40% 1RM,120 s)、静水300 m直线速度、静水8 km长划等指标进行测试,采用SPSS25.0对测试结果进行描述统计,并与世界优秀选手相关体能指标进行比较,诊断我国优秀激流回旋运动员体能问题,并提出相应训练对策。结果表明,我国优秀激流回旋运动员有氧能力、专项力量、基础速度与专项速度不同程度落后于国际优秀选手。为提升我国优秀激流回旋运动员体能水平,建议采用水上与陆上相结合的有氧训练方法发展运动员有氧能力,提高全年有氧训练比例,科学安排有氧训练的负荷量与强度;采用陆上基础力量训练发展运动员上肢爆发力、力量耐力与躯干稳定性力量,采用水上专项力量训练发展运动员划桨的峰值桨力与功率;既要重视运动员静水划船的基础速度,也要强化其高强度、高速度的激流专项竞速能力。  相似文献   

3.
竞技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而运动训练最大的意义则是否能在重大比赛中高水平的发挥,这一问题已是世界各国探讨多年的课题。然而,二十四届奥运会统计表明,各国优秀田径选手发挥最高水平的不到一半,我国选手的发挥显得更差。这又一次说明了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训练效果不等于赛场效果;赛场发挥不佳是运动训练工作体系的综合性浪费。由于各国在身体素质和技战术训练中对现代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及对训练规律研究的殊途同归,各体育大国优秀选手之间在训  相似文献   

4.
陈立新  张明飞 《游泳》2010,(1):54-55
陆上训练是游泳训练的补充和调节,其中的力量训练更是预防运动损伤和提高运动成绩的有效手段。目前高水平游泳运动员的陆上训练除了发展一般身体素质,更强调训练的专项化、运动员个体化以及训练的有效性。通过对不同项目、不同距离的优秀游泳选手的典型陆上训练内容进行分析,可以使我们了解世界优秀运动员的陆上训练特点和方法、手段,为我国教练员制定陆上训练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立新  张明飞 《游泳》2009,(6):50-52
陆上训练是游泳训练的补充和调节,其中的力量训练更是预防运动损伤和提高运动成绩的有效手段。目前高水平游泳运动员的陆上训练除了发展一般身体素质,更强调训练的专项化、运动员个体化以及训练的有效性。通过对不同项目、不同距离的优秀游泳选手的典型陆上训练内容进行分析,可以使我们了解世界优秀运动员的陆上训练特点和方法、手段。为我国教练员制定陆上训练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结合培养宋丽等优秀选手的过程,总结出少年女子速滑运动员在初期的基础训练阶段应遵循的规律及值得注意的问题。阐述了少儿运动员的科学选材、身体素质训练、技术训练、多年训练周期与指标等训练的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7.
少儿体校是培养优秀运动员后备力量的基地,哺育优秀选手的摇篮,体校的学生来自各阶层家庭年龄大多是5~9岁。他们经过若干年的训练,能否成为国家级的优秀选手,乃至世界冠军,则是每个启蒙教练员必须研究的课题。若能在训练上具有超前意识,就会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个优秀教练员必须具备科学的超前意识,根据少儿特点,把先天条件优越、特别适合从事体操运动的幼儿,通过科学的手段选拔出来,再进行有系  相似文献   

8.
体脂百分比是影响滑冰运动员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世界优秀速滑选手体脂百分比大约保持在11%左右,我国选手明显高出此范畴。这种情况可能与我国选手的饮食结构、训练手段有关。体脂高,瘦体质量小会导致成绩差是公认的事实。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扭转这种局面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鉴于运动员科学选材对培养优秀选手的重要性,针对当前运动员选材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笔者运用VisualBasic5 .0(专业版) 设计与实现了划船运动员选材与测评智能系统。该系统将运动员选材过程量化、智能化、自动化,对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能运动     
G825.03 9701954我国优秀田径全能运动员子项训练结构初探=Apreliminary inquiry into the sud-eventtraining structrue of China's topall-rounders[刊,中,A]/孙晋海//体育科学.-1997.-16(2).-32- 表6 参8(BJ)田径//全能//子项//训练//结构//理论//训练法//训练计划以我国优秀田径全能选手的训练实践为基础,结合田径全能多个子项组合的特征,提出了子项训练结构的理论.揭示了我国优秀全能选手各子项在多年和大赛年中训练积极性安排的一般趋势;系统地研究了各子项的周、课训练中的训练搭配;比较分析了中外优秀田选手子项训练安排  相似文献   

11.
羽毛球运动作为技能主导类的隔网对抗性体育项目,具有非周期性、比赛无时限等特点。在羽毛球训练中寻求合理、高效的专项训练方法,不断提高练习者的技战术水平,从而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是每一位教练员的最终追求。本文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多球训练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究,为训练方法的专项化、训练手段的多样化奠定基础,也为教练员、运动员的日常训练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3位跳高运动员:郑凤荣、倪志钦、朱建华于不同时期的训练特点、原则与外国同时期的优秀运动员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这3位优秀运动员之所以能获得训练竞赛的优异成绩主要取决于:科学的选材原则;科学化的早期训练特点;教练员使用创新的训练方法;建立有自己特色的训练理论体系。这些训练特点与原则方法对我国田径运动的训练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以期此研究结果对我国的跳高运动有积极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心理能力是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优秀运动员必备能力。应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自然观察法、测量法等对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优秀运动员心理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优秀运动员心理能力水平亟待提高。通过具体原因的分析,提出心理技能训练、运动心理咨询、建立心理对策库等方式培养运动员心理能力,以及为教练员开设心理训练培训课程等提高手段,对运动员心理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对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河南省体工大队优秀运动队化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指出目前优秀运动队化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训矛盾突出,化课学习时间少,学生难以系统掌握知识以及竞训目标与教学规律之间存在着矛盾。建议建立适合运动队特点的化教育体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训练团队训练方法的研究,有效提高我国女子铁饼训练水平提供理论依据。针对6名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以长期跟踪的方式,运用高速摄像及解析、资料收集与归纳、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结果发现:专项力量的训练必须严格围绕技术动作结构、发力特征及相应肌群的部位、肌肉发力顺序等因素的内在规律,才能够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专项投掷能力的训练,运用不同重量、种类的投掷器械是行之有效的;一般身体能力的训练为专项能力的提高夯实"物质基础;"高强度技术训练的前提条件,是在高水平专项投掷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自己多年从事竞技体育工作的实践经验,围绕怎样才能提高夺金成功率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文认为,影响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成绩的因素众多,根据不同运动员的不同特点,善于对症下药,抓住关键问题并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文章就如何发现问题,并在实际训练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给出了具体的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17.
采用调查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提高女子举重运动员上拉力量的训练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的选手,应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对水平较好的选手采用绝对力量与速度力量相社合的训练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专项力量是武术套路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和关键,由武术运动技术的特殊性而决定的特殊力量,必须通过专门的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科学地分析武术套路运动技术所必须的专项力量,采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是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力量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个游泳运动员只有通过多年的系统训练才有可能达到较高的竞技水平,成为一名优秀游泳选手。但是,无论运动水平多高,在游泳训练中都有可能产生不良情绪,影响训练。那么如何消除这种消极情绪呢? 据国外一些游泳大国实践经验介绍,循环训练法则是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专项力量训练是自由式摔跤训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提高摔跤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文章以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观察法对现代摔跤运动专项力量训练的特点进行综合归类、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训练手段和方法。以期为摔跤的科学化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