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初二学生初接触物理时都对物理学科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可一学期下来,一部分学生就会觉得物理难学,学习效果也不理想,一个班中物理成绩两极分化。怎样避免?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寓教于乐,寓教于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焕发出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学习物理,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习持久深入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防止学生在初中学习物理中出现两极分化的有效方法。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内在动力,也是人们成功的起点。古往今来,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等,他们能对人类发展做出贡献,无不是由于他们的强烈兴趣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推动着他们孜孜不倦地努力而取得成功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直接或间接之分,直接兴趣指向物理学习过程本身,间接兴趣指向物理学习活动的结果。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物理的活动对他们来说便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满足、一种幸福愉...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学生学好化学基本前提,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必须运用一定的策略。精心设计新课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学生的感性知识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在实验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师生间和谐融洽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化学史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从 心理学的角度看 ,在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求知欲。认识兴趣是力求认识世界 ,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情感色彩的意向。认识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过程本身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直接引起的。间接兴趣是由从某一方面学习的内容或目的出发 ,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这两种兴趣对于学生学习来说都是必要的 ,缺乏直接兴趣 ,会使学生学习成为枯燥无味的负担。没有间接兴趣 ,会使学生丧失毅力和恒心。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有机结合 ,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而…  相似文献   

4.
激发学习兴趣 构建高效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最大的学习动力。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尤为重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教育家皮亚杰指出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开启智慧的钥匙 ,兴趣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使学生经常具备旺盛的求知欲和读书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首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 ,利用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满足学生求知需要的材料 ,采用新颖、生动能激发兴趣的方法 ,给学生的思考提供“用武之地”。从课前预习的问题设计到课间讨论形式的确立 ;从课后阅读练习的设置到课外补充阅读材料的选择 ;从对一篇课文学习的导入到学生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6.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从创设情境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从良好契机入手,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授课时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是一种伴随注意而引起的从事学习的积极倾向和感情状态,是发展智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兴趣可以改善学习态度,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人才成长的规律来看,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是中专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现在有些在校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所学专业课不感兴趣,因此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满怀兴趣,才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并进行自主探究,在语文的学习中亦是如此。具体到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从导入诱趣、设疑激趣、活动调趣以及竞赛促趣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会学”,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多方位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灵活的学习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一、“兴趣”———学习能力培养的动力学习兴趣是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的前提,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教学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学总是老一套,“一言堂”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学生不能积极主动…  相似文献   

10.
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重要动力,不仅适用于英语初学者,大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如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兴趣教学,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使他们能在兴趣的引导下,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因此,兴趣课堂的构建就变得相当重要。本文从教师态度对构建大学英语兴趣课堂的影响,了解学生,充分备课和师生互动,共建兴趣课堂几个方面做出论述。  相似文献   

11.
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外语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优化外语教学角度,重点叙述了如何创设愉快、问题、语言、活动四种情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技能.  相似文献   

12.
在《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课程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如何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呢?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1)热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2)课堂教学和考核明确化,加强日常考核;(3)以任务驱动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服务,则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意识巧妙地结合起来,学习态度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并逐渐发展为勤学、好学、会学。  相似文献   

14.
为调查体育院校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学习情况现状、学习影响因素、学习目标等3个方面对体育院校非体育类学生与体育类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1)非体育类学生花费在自主学习上的时间较体育类学生长;2)体育类学生表现出比非体育类学生更高的学习兴趣;3)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内因,教师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外因,且体育类学生更易受外在因素影响;4)非体育类学生和体育类学生一致认为最重要的学习目标是明确自己未来发展方向和增进为人处事的能力,且体育类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结论:体育类院校应进一步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为了扭转长期以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懈怠现象,新整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达此目标,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让学生确切了解课程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关心的问题着手.呈现课程的时代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融入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合理安排教学内客,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师情感投入,丰富教学形式,发辰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教学中的关键内容。本文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练好基本功、着力于数学的趣味性、发挥数学的应用与实用功能、提高教学艺术等几个方面来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正>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们培养新人,我们的目标是给每一个人以幸福。"随着新课程改革探究的不断深入,对新课程理念认识的不断提高和教育科研的广泛开展,迫切要求教育工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非智力因素历来被视为人才成长过程中的动力和调节系统,是学生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针对高职生课堂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笔者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分析了高职生的兴趣特点以及兴趣培养对其他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意义,并提出了高职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工程力学"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等问题,从重视绪论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善于肯定、加强交流;教师善于设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空穴"教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恰当使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六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与追求,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才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习就变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尝试从创设情境、趣味游戏、实践活动、平等尊重以及成功体验等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