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幼儿在家里有很多人宠着、惯着,对幼儿来说,从家庭来到幼儿园,是生活上一个大的转折,本来他们在家里习惯有很多人围着他转,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在幼儿园里却要和同伴分享老师的爱,本来在家总是独享玩具、食品,现在却要与同伴分享;在家里,周围的环境那么熟悉,那么习惯,一到幼儿园,一切都是那样陌生,于是产生不安全感。刚入园的幼儿,大多数不能适应集体生活,常常哭着喊着要妈妈,闹着要回家。有的还不吃饭,不午睡,整天哭闹不止,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家长也忧心忡忡。因此,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入园适应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正>幼儿园里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给别人玩……这些行为是幼儿自我中心意识的外在表现。当前,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社会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久而久之,形成了他们乐意接受  相似文献   

3.
李凯旋 《教师》2014,(9):21-22
每年的新生幼儿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总会出现分离焦虑症,不能很快顺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不能很快融入一个新集体。作为父母也很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情况,有哭吗?会自己喝水吗?中午吃饭吗?……面对幼儿的不适应和家长的担心,可以借助亲子班活动,发挥家庭、幼儿园双方力量,让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里常常能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或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玩具让与别人玩。幼儿的这些行为是自我中心化的外在表现。目前.幼儿园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是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从而养成了它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让与别人的习惯。作为幼儿教师.应积极利用幼儿园的集体环境和教育情景来帮助他们学会“与人分享”,消除其自我中心心态.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利用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帮助幼儿建立宽松和谐的同伴关系 同伴交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形式,是儿童学习社会交往的初始阶段。如何利用周围生活中的自然情境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呢?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自然发生的情景,帮助幼儿寻找游戏伙伴,鼓励幼儿多结交新朋友。比如开辟“玩具世界”,发动孩子从家里带来心爱的玩具,利用玩具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限于与家人交往。进幼儿园后,交往范围明显扩大,他们要学会与同伴交往、分享、合  相似文献   

6.
在幼儿园里,幼儿的生活常常需要成人的照料。笔者发现本班即将入小学的幼儿也存在过多依赖成人的问题。如:幼儿玩过玩具后,总把玩具到处乱放,等着老师去收拾;他们不会整理学习用具,不会削铅笔,不会叠被子。为了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就必须加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呢?笔者做了如下一些工作,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一、创设条件,调动幼儿生活自理的积极性  首先,我从创设精神环境入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他们自我服务的愿望。以前我们班上的孩子做事总是等老师去提…  相似文献   

7.
一、良好的家庭环境的创设家庭是幼儿出生后首先接触的场所 ,也是幼儿长期生活的场所 ,它对幼儿的性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 ,家长应为幼儿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 ,家庭成员之间应互敬互爱 ,和睦相处。幼儿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会感到安全愉快、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 ,没有争吵 ,从而使幼儿的性格稳定平和发展 ,幼儿在宁静和谐的家庭气氛里其性格得到熏陶 ,幼儿的性格就会变得开朗热情、亲切温和等等。第二 ,父母与孩子之间应经常交流感情 ,增强了解 ,幼儿虽小 ,但他们也有自己苦恼的事 ,如幼儿常为取不到高处的玩具为自己个子矮感到苦…  相似文献   

8.
上幼儿园是孩子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集体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孩子适应社会的关键一步。由于幼儿自身的条件和所处生活环境的不同,幼儿新入园时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有的幼儿一开始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对新环境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而随着新鲜感的消失,他们开始想家,开始哭闹;有的孩子一入园就表现为大哭大闹,不肯上幼儿园;有的孩子则整天眼泪汪汪,轻声地自言自语“我要回家,我要妈妈”;还有的孩子甚至会表现出生理上的种种不适,如头痛、肚子痛、尿频等现象,一回家则上述症状马上消失。孩子这些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表现,如不及时地加以纠正,会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农村家庭条件的改善,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每个幼儿的玩具数不甚数。再加上多媒体的应用,电视电脑都成了幼儿的玩伴,他们不再为没有玩具不能游戏而进行思考,不必花心思利用材料进行创造性的游戏创设,只是被动的跟玩具进行对话、游戏。为了让幼儿在游戏中有更多主动建构过程,笔者认为要更多得开展孩子自创自编的游戏活动,开发创造性游戏。创造性游戏是指幼儿用力所能及的方式,主动  相似文献   

10.
魏敏  李青 《教育导刊》2004,(18):27-30
对大多数城市儿童来说,3岁左右,就要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他们将面临自己吃饭、穿衣、等待、分享、遵守集体规则等问题。对此,幼儿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也由此带来了幼儿入园焦虑问题。作为幼儿教育机构如何针对幼儿入园焦虑问题,提供相应的有效的教育策略,帮助孩子顺利地从家庭生活进入集体生活,是本文思考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有的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一颗“恒星”,常常有好几颗“行星”围着他转,大人们对他百依百顺,不让他作任何事情;在幼儿园里,有的老师看幼儿干活憋气,又耽误时间,就代替幼儿去作那些他们自己能够做、而且应当自己做的事情。其实这些作法对幼儿的成长是不利的。家长、幼儿教师都要重视对幼儿的劳动教育,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小班幼儿由于手指肌肉不够发达,动作不灵活,注意力易转移,幼儿园老师要耐心讲解,反复示范,千万不能急躁,嫌麻烦。当幼儿遇到困难时,应给予具体帮助,并和孩子建立感情,支持他,使幼儿对自我服务的劳动产生兴趣,主动去干,逐渐习惯于自己吃饭,洗手,穿衣服,拿玩具  相似文献   

12.
随着家庭居室独门独户化、独生子女普遍化和核心家庭数量的逐年上升,孩子成了“家庭中心”。父母对孩子百般呵护、万般迁就,孩子与同伴交往减少,为他们的“独占”“独享”“以自我为中心”等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幼儿的“独占”“独享”“以自我为中心”等行为具体表现为:幼儿拿到玩具自己玩,不愿和别人玩;见到喜爱的玩具就要,若不给就哭闹(或告状);争抢别人的玩具;想玩但没达到目的就伤害别人(踢人或抓人);遇到不愉快的事情独自生闷气;有时甚至因为不开心的事情伤害自己。这些现象充分表明了幼儿缺乏分享的意识与行为。  相似文献   

13.
帮助小班幼儿顺利过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儿童的身心发展来看,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正处于从先学前期向学前期发展的过渡时期,他们在身体、认知、情感等方面还保留着先学前期幼儿的某些特征。作为教师,应正确认识幼儿这一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把握他们的发展趋势及需要,帮助他们从先学前期向学前期顺利过渡。一、让幼儿逐步适应集体生活对孩子来说,从家庭来到幼儿园,是生活上的一个大转折。本来他们在家习惯于独享父母之爱,现在却要与伙伴分享教师之爱;本来在家总是独享玩具、食品,现在却要与伙伴分享;本来在家的生活缺乏一  相似文献   

14.
魏燕 《今日教育》2006,(4):41-42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玩具自始至终陪伴着孩子,既是孩子们最亲密的伙伴,又是最好、最自然的教科书。同时,在幼儿期,家庭作为幼儿最早的生活和教育场所,是幼儿的主要生活环境。因此,研究家庭中幼儿玩具的选购问题对幼儿良好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梁兴伟 《快乐阅读》2012,(28):88-89
在幼儿园里常常能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给别的小朋友玩。有些孩子往往毫不客气地拆掉伙伴搭建的积木,按自己的意愿设想搭建,无视别人的存在、别人的劳动成果。幼儿的这些行为都是自我中心的外在表现。由于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许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从而养成了他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让与别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对大多数城市儿童来说,3岁左右,就要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他们将面临自己吃饭、穿衣、等待、分享、遵守集体规则等问题。对此,幼儿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也由此带来了幼儿入园焦虑问题。作为幼儿教育机构如何针对幼儿入园焦虑问题,提供相应的有效的教育策略,帮助孩子顺利地从家庭生活进入集体生活,是本文思考的主题。幼儿入园焦虑主要是由于环境、情感、规则及生活习惯的改变、社会交往等方面的不适应引起。如果教师和家长能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对缓解幼儿入园焦虑是很有效的。一、努力做好家园衔接工作研究表明,对于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玩具是幼儿生活中的主要内容,是孩子亲密的伙伴。而从幼儿大脑机能发展的需要来看,主要依赖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要提供保证大脑健康生长发育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要提供适时和恰当的环境刺激。玩具正是以其鲜艳的色彩和惹人喜爱的造型刺激幼儿,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能以玩具为媒介,  相似文献   

18.
每一位小班幼儿都经历入园适应阶段,他们从相对自由、宽松的家庭生活环境到有一定规则的集体环境中,入园适应成为幼儿的“第二断奶期”,幼儿极易产生不确定感和不可控制感,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焦虑情绪。每一位小班班主任都要面临解决幼儿入园焦虑问题的挑战,作为小班班主任,我深刻体验到: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19.
每当新学期开始的时候,都会有一大批幼儿来到幼儿园.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大多数幼儿都会哭闹,有的甚至会长时间地哭闹不休.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必须找出造成幼儿哭闹的原因,这样才能针对成因采取措施,帮助孩子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让孩子尽快度过入园哭闹期,笔者认为一是要让老师的爱去抚慰孩子;二要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孩子;迁移他们的感情关注点;三是要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四是需要家长配合.  相似文献   

20.
英国幼儿教师非常重视幼儿的道德教育,从小事入手,培养孩子助人为乐,尊敬父母,讲礼貌,讲卫生等好习惯。幼儿(2岁左右)常会为争抢玩具发生争执、打闹,教师出来调解时,总是让他们双方先互相道歉,并向他们说明好孩子应一起玩耍、分享玩具的道理。英国的绅士风度闻名于世,这与家庭和社会从小对幼儿的谦让和礼貌的培养分不开。在伯明翰大学心理学学院进修的日子里,由于课题的需要,我常进出各幼儿园进行实验。我发现仅3岁的男孩就知道要让同龄的女孩先行,并向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