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屈原虽无主人身份却以主人自居,具有强烈的主人意识,除其与楚王同姓这一最根本的原因之外,这主要是由周代贵族诗人的影响、楚人的民族传统、屈氏家族的传统家风以及其自身的教养与经历所致。中国封建社会的士人虽然景仰屈原的为人、同情其不幸遭遇,但毕竟无保留地认同、效法者少,原因亦在于他们自居为帮忙者,缺乏“主人意识”。学者们对屈原言行———尤其是其死不去楚的解释之所以不能让人心服,关键是囿于屈原的身份之争而未虑及其虽无主人身份,却以主人自居、具有强烈的主人意识之事实。屈原的“主人意识”虽不能同我们今天所说的“主人翁精神”划等号,但无疑是他留给中华民族的一笔极为难得、特别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
楚辞中所表现的屈原的反中庸思想,与儒家的中庸思想背道而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决不仅仅是儒家的思想文化,其中也还有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方各民族的思想文化,包括他的反中庸思想。如果儒家的中庸思想可以视为主张灵活性的话,那么,以屈原为代表的反中庸思想就是要坚持原则性。灵活性与原则性、刚与柔,相反相承,完美结合,这就是中华民族精神中最健美的一面。中国屈原学会的同仁,应该大力宣传、普及楚辞作品,大力提倡屈原反中庸的精神,为使我中华民族精神更加健美而努力!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与屈原均以宏文名垂千古,但屈原之“志”为“存君兴国”,即通过君王来实现其“美政”理想,把楚国的事情办好;司马迁之“志”是撰著《史记》,以期名垂后世。屈原“无我”,司马迁“为我”;屈原无心插柳柳成荫,司马迁则是有意栽花花盛开。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的遗民诗人阎尔梅追慕屈原,读《离骚》、品屈子是其人生的一部分。他将屈原和《离骚》引入自己的诗文中,借鉴并发展了比兴手法,以“雄奇豪放”为主调的诗风既是屈原浪漫主义风格继承,又与其自身的性格和经历相关。在人格精神上,阎尔梅关心国事、关心百姓的疾苦,明亡之后积极投身反清复明的斗争中,这与屈原忠君爱国、以民为本、“虽九死犹未悔”的精神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青奥会: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再诠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奥运会”与奥林匹克精神渐行渐远的背景下,“青奥会”秉承奥林匹克的大旗跃人了世人的眼帘。“青奥会”柔和了体育、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内容,致力于服务于世界青年群体,宣传奥林匹克精神,服务于人类“公益”。一百余年前“奥运会”怀揣美好的愿景走向历史的舞台,在现实的碰撞中奥运会渐行渐远,背离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宗旨,身体成为“功利”的奴隶。今天,青奥会作为奥运的弥补和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复归形式,面临着一个新的碰撞:“公益”与“功利”的对立;“商业化”的对立与统一;高运动水平赛事与药物滥用:不可回避的话题;“多元”与“一元”——“先天不足”:“青奥会”项目设置的严重“西方中心化”。  相似文献   

6.
方铭 《职大学报》2011,(3):33-34
在漳州市、东山县和漳州师范学院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东山县委宣传部及汤漳平教授的辛勤筹备,由中国屈原学会、漳州师范学院、东山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福建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两岸关系理论漳州研究基地协办的“2011年楚辞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14届年会”今天在美丽的东山岛隆重举行,我受会议主办方的委托,在此宣布“2011年楚辞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14届年会”开幕!  相似文献   

7.
屈原在《楚辞》中创造了一个“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在众多的香草香木当中,只有橘作了全篇歌诵的对象。这是因为橘具有内外统一的自然美,可以隐喻屈原内外兼修的人格美;另外,橘具有“受命不迁”、“深固难徙”的特性,又可以表达屈原为坚持“美政”理想、忠君报国而矢志不移的坚强意志;同时,“橘”意象还体现了他的教育思想。“橘”意象对后世文人创作影响深远,并且还将继续影响下去。  相似文献   

8.
屈学研究积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主旋律。今天我们召开的这个研讨会,既是在研究屈原作品,也是在弘扬民族精神,必将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关于屈原的生年,史书并无确切记载。按照屈原在《离骚》中的自述:“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屈原当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由于“寅”年是每十二年出现一次,因此根本无法确认屈原生于何年。屈原生活在战国时的楚国,历经楚怀王和楚顷襄王两个时期,当时正值楚国由强变弱。屈原开始为楚怀王左徒,深受楚怀王信任,“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出以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屈原对内主张“举贤授能”,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可是,当他为楚怀王起草宪令时,  相似文献   

10.
否定“恋君情结”论,说明在屈原作品中,爱国高于忠君;理想圣王与现实昏君的矛盾使屈原作品中的感情经历了忠诚—忠怨—忠愤的过程;屈原用独立人格对待国君是时代精神的代表;并分析了屈原忠君爱国思想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屈原服饰考--兼疑《钦定补绘离骚全图》等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史料的考证,指出屈原的服饰与众不同,比较定型,应该是身穿染或绣有“芰荷”、“芙蓉”色彩或图案的短衣、头戴高而又尖的帽子;《钦定补绘离骚全图》等书所绘的“屈原”,身穿白色(或青色)儒服、头戴儒巾或圆型缁帽,与楚人的习俗和屈原的性格截然不合。  相似文献   

12.
论中唐南贬诗人的屈原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贬谪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常见现象,从屈原起,贬谪又和文学发生了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成了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中唐南贬诗人诗作均有屈原情结.刘禹锡、柳宗元受屈原<离骚>、<九歌>等作品的影响,突出怨愤精神;元稹、白居易理性较强,对屈原的忠直精神表示认可,但并不学习屈原意志;韩愈与李绅通过与屈原悲惨遭遇的比拟,抒发自己无辜被害的怨愤,偏重于个人情怀的表现.初盛唐贬谪诗人的屈原情结,是中唐诗人的渊源,二者尽管有理性与情感之别,但总体上中唐时的悲剧气氛要比初盛唐时期浓厚得多.  相似文献   

13.
中原文化多姿多彩,并非只指儒家或<诗经>.屈原的政治观点属于中原文化;屈原诗歌中的神话包含在中原文化之内;楚辞的体裁在中原文化中也已存在.总之,屈原诗歌没有超出中原文化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任远 《职大学报》2012,(4):125-126
“节逢端午赛龙船.万古流传为屈原”。在2012年端午节来临的前夕。来自台湾、美国、北京、内蒙、安徽、陕西、广西、湖北等地的10余名屈学专家与湖南各地的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汨罗江畔,于屈子祠内同祭屈原,并参加了由湖南省屈原学会、中共汨罗市委、汨罗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为期三天的“屈原与汨罗”高峰文化论坛暨湖南省屈原学会第三届年会。  相似文献   

15.
记述周氏屈赋“层次分析”法提出经过,指出《屈原赋解析》一书务求作品“本心本旨”利于教读屈原作品,也指出该书并非“十全十妥”。  相似文献   

16.
何捷 《阅读》2024,(26):12-17
<正>重庆是有名的山城、雾都,是“红色精神”起源地、巴渝文化发祥地,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还留下了许许多多名家的传奇故事——在天官府8号小楼上,郭沫若开始了历史剧《屈原》的创作;在北碚,老舍开始了《四世同堂》的创作;陶行知在这里创办了“育才学校”……抗战时期,作家冰心曾居住于重庆歌乐山上的“潜庐”。冰心一生为儿童写了很多短篇小说、散文和诗,她的文字中充满着对大自然和童年的歌颂。  相似文献   

17.
《史记·屈原列传》结尾的太史公赞语已指出《招魂》的作者就是屈原。这是屈原作《招魂》的“铁证”。王逸《招魂章句》序内容与史料和《招魂》内容不吻合,因此“《招魂》为宋玉作”一说不可信据。后代一些学者对王逸说的修正是徒劳的。第一人称用“朕”并非宋玉的语言习惯,而是屈原的语言习惯。这进一步证明《招魂》的作者是屈原而非宋玉。  相似文献   

18.
知名美籍华裔汉学家陈世骧于诗学领域成就卓著,学界多关注其“抒情传统”论,而他在阐发中国文学“时间”主题方面亦富创见。陈世骧论“时间”最精彩者有两处:其一,陈氏精心构织中国式悲剧观,视命运为时间空间无尽流转,以此发掘杜甫《八阵图》之悲剧精神;其二,陈氏以“时间性”为轴心,绾和屈原《离骚》各要素,重释此诗的时间意识。其理论精义值得探讨和评析。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有明显的受司马迁《史记》及屈原《离骚》影响痕迹。《红楼梦》开卷的“开宗明义”与《报任安书》中的有关段落有异曲同工之妙;其《芙蓉女儿诔》则是直接摹仿屈原的《离骚》,而楚辞中的“草香美人”,与《红楼梦》中的“女儿国”同是文化思想的符号,曹雪芹是古代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20.
《离骚》是一首自叙式的政治抒情诗,是屈原生平思想最深刻的揭示,也是屈原心灵世界最生动的写照。本文对诗中“吾”的心路历程作了梳理和分析,从其心理活动过程来看,较大的波动有八次,内容顺序如下:条件优越,自负不凡;纯洁高尚,遭遇不公;回家遭训,被迫出走;虚设幻境,倾诉心声;“求女”为喻,以通君侧;占卜决断,指点迷津;昆仑寻根,往而复返;先贤召唤,舍生取义。将其全过程贯穿起来后就能看出:《离骚》是屈原悲剧性人生道路上心灵历程的吟唱。千载独步,无可比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