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胜坨油田二区东二段为胶结疏松的边水稠油油藏,平面上原油物性差异大、原油性质差、油层容易出砂、开发难度大,经过10年开发.采出程度仅为6.8%,含水66.9%.针对该块存在的自然产能低、产量初期递减快、动用储量较差、井网控制程度差.边部井含水上升快等问题,有必要进行挖潜开发方式的优化研究,改善该块的开发效果,提出蒸汽吞吐方式是开发该类稠油油蒇的最佳开发方式[1][2],已在该块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并得到推广应用,为同类难动用油藏的开发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埕东油田西区边底水油藏开发技术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埕东油田西区边底水油藏,具有含油层系多、油层厚度小、油稠出砂等特点,一直沿用人工水驱岩性油藏的开采办法和技术,井网密集、综合含水高、采出程度低。通过底水油藏的水淹机理、影响底水锥进的要素研究,提出了巧用物性夹层、合理控参、合理井距等适合本地区开发的技术对策,直接应用于埕东油田西区近几年的综合调整和井位部署,获得了令人满意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调整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已开发青山口组油藏地质特征和注水开发动态特点,在开展低渗透储层有效驱动体系、裂缝基质系统渗流特征、裂缝储层水驱油特点、裂缝储层渗吸法采油理论机理和应用矿场资料求取启动压力梯度方法及建立有效驱动模型等低渗透油藏开发调整理论探索性研究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以提高有效动用为核心的裂缝性油层原井网正方形井网反九点注水方式转线状注水调整、井网加密调整技术。应用这些技术指导了注水开发调整,为提高和改善开发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海上埕岛油田馆陶组油藏温和注水开发暴露出的地层压力水平低、油田产量递减快、采油速度低、平台有效期内采出程度低等问题,在精细油藏地质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油藏工程手段和数值模拟技术,进行了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注采比、采油速度的优化研究,确定了适合埕岛馆陶组油藏下步开发的注水技术政策,为海上埕岛油田高效注水开发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场油田王广区下第三系潜43油组属低孔、低渗储层,由于井深、低渗透,1997年以前一直没有投入整体开发。近几年来,通过加强油藏研究和采油工艺技术配套措施,对王广区实施了整体部署和完善,取得了较好效果。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确定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同时对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进行了井网方式的优选,提出了该油藏剩余油挖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非均质油藏进入高含水阶段时,整个油藏的采出程度还不高.主要原因是受非均质性影响,油藏的注水波及系数比较低.通过对不同韵律的层内非均质油藏的周期注水数值模拟,从注水波动幅度、周期注水时机、周期时间等方面确定层内非均质油藏合理的周期注水方式.研究成果在东部某层内非均质油藏应用后,水驱动用程度提高15%,采收率提高1.6个百分点,既增加了采油量,又减少了大量的无效注水,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樊29块是大芦湖油田的主力区块,动用含油面积2.9km2,地质储量426×104t。油藏类型属特低渗透构造的岩性油藏,自1992年投入开发以来,区块在注采调配上先后实施了从常规注水、不稳定注水到常规注水的注水方式,该块4砂组的采出程度已经达到21.18%,实现了低渗透油田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8.
孤岛油田聚合物驱后剩余油挖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孤岛油田聚合物驱单元转后续水驱后,含水上升快,剩余油分布零散的特点,应用动态分析、油藏工程以及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对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指出厚油层顶部和压力平衡滞留区是剩余油的主要富集区,聚合物驱受剩余油静态因素和注聚因素影响,储层变异系数、地层原油粘度、夹层分布位置、注聚用量是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系统开展聚合物驱后变形井网方式开采及水平井与直井组合井网方式开采研究,以期得到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改善后续水驱开发效果的技术思路,为今后三采产量的稳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注水井压裂是提高注水井注入量,降低注水压力的有效措施,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裂缝参数是决定压裂效果的重要因素,根据注水井压裂后的油藏特征,建立了三维两相的油藏数值模拟模型,运用地层和裂缝间的流量交换把油藏和裂缝数学模型联系起来,同时考虑了裂缝失效的问题.结合胜利油田某注水井压裂实践,优化出了注水井压裂参数(导流能力和缝长比),对现场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塔河3、4号油田地质及录井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是新星西北石油局的主要原油生产基地,亦是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西部主战场之一,塔河油田3、4号油田是年产200多万吨的特大油气田,研究该区地层、构造、油气水特征及地质录井特点,对塔河油田今后的勘探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断块油藏高含水期零散新井的挖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断块油藏中利用老井无法控制的剩余油储量规模较小、不适合部署成套新井、大面积完善井网、整体挖潜的状况,在构造、储层、开发一体化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断块油藏高含水期零散调整型新井挖潜模式研究。从新井挖潜的内涵出发,在"断层分割、弱驱控油"理论指导下,围绕利用老井开发的水驱储量动用程度、采出程度、损失储量等技术界限展开分析、论证。实践结果表明:采用该挖潜模式,对提升零散调整型新井设计效果、提高开发经济效益,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2.
T74沙三中油藏构造位置处于胜坨油田一区,构造北低南高,油藏内部没有断层,为构造比较简单的浊积砂岩岩性油藏。通过对T74断块的综合油藏研究,进一步搞清了该断块的地质情况和开发状况,针对目前开发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3.
河口油区经过多年的开发,采用单一的防砂技术治理疏松砂岩油藏已经不能满足开发的需要。根据河口油区疏松砂岩油藏的特点,阐述了气举、防砂、封堵、卡封等配套工艺对疏松砂岩油藏的治理机理及取得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孤岛油田是一个重质稠油油田,馆陶组原油相对密度大,粘度高,并具有含硫量高、含胶质和沥青质高、凝固点低和含蜡量低等特点.根据原油性质和油层分布将整个孤岛油田划分为中一区、中二区、东区及西区.中一区位于构造顶部,其原油的密度和粘度均较低;中二区和西区位于稠稀过渡处,原油性质较差;东区和渤21断块处于构造最低的边缘部分,原油性质最差;南区比较复杂,但仍遵循前述规律,即高块较稀低块较稠.  相似文献   

15.
油井生产过程中,由于油层之间的物性差异及固井质量等原因经常造成油井层间窜通,导致油井含水上升,严重影响原油的采收率及采出程度.通过对埕152-平1井封窜施工过程的详细分析,总结出提高薄夹层填砂注灰成功率的措施方法,给其他同类井的作业施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困扰水井管理一些主要问题,尤其是欠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找出了一种分析新方法,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下步治理措施,确保了油藏的有效注水,夯实了稳产基础,有效地提高了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7.
对于低渗透油藏,压裂可改善井底的导流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对近井地层又造成了损害。因此,为了增加油层向裂缝的供油面积,提高裂缝导流能力和减少压裂过程对油层的损害,就必须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包括压裂液、添加剂、支撑剂的选择,缝长、缝宽等裂缝参数、裂缝形态与方位等)。  相似文献   

18.
川东北地区地层古老,岩性变化频繁,可钻性差,高陡构造地层倾角大,钻进过程中易井斜,碳酸盐岩储层裂缝、溶洞发育,易发生井涌井漏。从钻头选型、钻具组合、水力加压器、垂直钻井、空气钻井等方面介绍了黄河钻井总公司在川东北地区钻井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9.
总结孤岛油田4个聚合物驱单元转后续水驱后,含水上升快,剩余油分布零散的特点,应用动态分析、油藏工程以及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对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孤岛油田中一区Ng5-6单元在转后续水驱后形成了一套新的开发管理模式,实现了单元后续水驱的长效开发,得到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改善后续水驱开发效果的技术思路,为今后三采产量的稳定发展提供了矿场经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滨南油田滨三区西部是一个常规稠油火成岩底水油藏,隔板在底水油藏开发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隔板理论的出现,是底水油藏的开发管理理念也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传统的开发管理模式不能有效开发底水油藏,面对见水早、含水上升快的局面,显得被动和束手无策;容入隔板理论之后的新的底水油藏开发管理模式,却能使底水油藏的开发管理工作显得目标明显而富有成效。通过详细的野外观察、收集资料和室内分析结果的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取得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