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本研究于2019年10月使用肖汉仕教授等编制的《学生心理素质水平自评量表》对湖南省1 051名中小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研究结果:整体上中小学生当前的心理素质水平较好;不同性别的心理素质水平差异总体不显著;心理素质水平不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提高;城市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高于农村学生;学生干部的心理素质水平相对较高;成绩优等生的心理素质水平显著高于暂时落后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采用情绪—社交孤独问卷、儿童孤独感量表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甘肃省3 446名(其中寄宿生1 367名)寄宿与非寄宿中小学生开展了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寄宿与非寄宿中小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寄宿小学生孤独感显著高于非寄宿小学生;中小学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中小学男生;城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农村中学生;回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汉族中小学生,回族中学生的社交孤独感显著高于汉族中学生。  相似文献   

3.
在甘肃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课题立项支持下,编制了甘肃省中小学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表明:甘肃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评价问卷的斯皮尔曼—布朗分半信度为0.750~0.850,Guttman分半信度为0.830~0.885,克伦巴赫一致性系数为0.855~0.898。心理健康评价问卷三个版本的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在0.604~0.823之间,且在0.001水平上显著。心理素质评价问卷的各个维度在自评、家评和师评三个版本上得分的相关系数在0.609~0.869之间,且在0.001水平上显著。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的西部大开发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形势下,农村教育是重点。那么,甘肃省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状况到底如何呢?通过城市和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比研究,我们可以有新的发现,这对加强我省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现状,本文对山东省某市32所学校3 584名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心理素质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社会能力水平最高,其次是学习能力、情绪调节能力有待加强,自信心水平亟待提高。同时受到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家庭情况、学业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另外,学校心理健康课程开展状况、父母对学生的关心程度对学生的四项心理素质具有显著的积极预测效应。提升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需要学校、家庭共同关注学生的多元需求,关爱学生身心健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丰富的心理课程,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和自信心;开展家校合作,密切关注学生情绪波动,共同维护和提升学生整体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6.
正在当前的西部大开发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形势下,农村教育是重点。那么,甘肃省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状况到底如何呢?通过城市和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比研究,我们可以有新的发现,这对加强我省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采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提供的测量工具《中国心理健康量表CMHI》(青少年版,适用于10-18岁),选取甘肃省张掖市和平凉市华亭县作为抽样地区,随机抽样,共四十八个班,发放2256份问卷,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7.
品读     
<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开展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关系到国家兴衰、民族的未来。近年来中小学生在身体素质、营养状况、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不利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在身体和心理素质、营养状况等方面得到全面改善,银川市教育局对银川市部分城市和农村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状况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突出问题,教育工作应该从开设相应的课程,组织相应的活动,初步摸索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子;充分发挥隐性教育资源的作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要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把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家庭,形成教育合力等四个方面开展,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责任心是重要的人格特征,是个体品德的一个重要体现。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就责任心问题调查了徐州地区6所中小学的590名初中生和小学生。结果表明,中小学生责任心状况总体上不容乐观,小学生与初中生相比较责任心水平较高,并表现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责任心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男生的责任心水平较高于女生;农村小学生的责任心水平高于城市的小学生;工人家庭的子女责任心要低于其他家庭的子女;不同年级的小学生的责任心水平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班级干部和非独生子女的责任心相对来说要高于普通学生和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11.
一、调查目的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目前广州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拟对广州市中小学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检测调查工作,以期为广州市中小学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村中小学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的限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比较落后。加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是亟待探究的重要课题。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应遵循发展性原则,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新疆中小学生在心理健康素质的适应维度上存在着年级差异。具体为小学五年级学生水平最高,其次是初三学生,初一学生水平最低。新疆汉、维、哈族中小学生在心理健康素质的适应维度上存在着民族差异。具体为小学五年级维族学生适应水平显著高于汉族和哈族学生;在初一和初二年级,适应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汉族学生、哈族学生、维族学生;在初三年级,适应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哈族学生、汉族学生、维族学生;在高中阶段,三个民族学生的适应水平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自编量表对四川省3363名农村中小学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通过SPSS的统计分析,从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性别差异、生源差异、年级差异以及年级组差异方面探讨了四川省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且根据研究结果与讨论内容提出相应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深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立足于新时代学生发展需求,践行五育并举,探索并构建了地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资源性读本《PREMAL积极心理活动课操作指南》,包含小学1~3年级、小学4~6年级、初中及高中四个分册,使用对象为中小学心理教师和班主任及对培养中小学生积极品质感兴趣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新疆农村某九年一贯制学校4~9年级学生861人为被试,以中小学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为测量工具。研究发现:中小学生学习焦虑程度普遍较高;心理健康差异性显著;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随年级增长逐渐好转。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大学生的应对方式趋于成熟。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自责因子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大四学生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文科在幻想因子上显著高于理科。蒙汉族在解决问题和求助两个积极应对因子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其他几个消极应对因子上,蒙古族大学生显著高于汉族大学生;应对方式不存在性别和来源地差异。根据内蒙古大学生应付方式的年级、专业和民族特点,引导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拓展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9.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特点 1.与素质教育关系密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起是素质教育倡导的必然产物.[1]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在这一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是其他各种素质的载体,是一个人整体素质提高的基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发展逐步向中小学校转移和渗透.  相似文献   

20.
黄芬 《教育教学论坛》2012,(14):236-237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民族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因此,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既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客观要求。由此可见,重视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