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旗鼓 《今日教育》2007,(3S):56-57
晚辅导时.我随手拿起学生的语文书翻了翻.有两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一篇是《数学与文化》,另一篇是《熵:一种新的世界观》。前一篇我没有读过原著.后一篇是我曾读过的一本同一题目的翻译著作中选编的文章。《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是上世纪80年代初流行于西方世界的一本哲学名著.这本著作用了物理学中一个很难懂的概念“熵”和物理学的重要规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熵”这个概念在大学普通物理的很多教材中都没有讲: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现行的高中物理教材中也只有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
2005年4月19日,是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纪念日.这位科学巨匠在1905年先后发表了5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为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00年过去了, 全世界仍没有出现第二个爱因斯坦.为了纪念这位大师,2004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58次会议通过决议,将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并决定在这一年的4月19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洲物理学会共同发起“物理照耀世界”(Physics Enlightens the World)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河南省第二届少代会上,作为一名辅导员代表,结识了《河南教育》派驻会议的编辑同志,一见如故,十分投机。交谈中,编辑同志向我约稿,没想到,从此我便与《河南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我在《河南教育》1992年第8期上发表《探索榜样教育的新形式》算起,作为一名读者和撰稿人,我和《河南教育》已经相伴走过了11个春秋。我的文章主要发表在“少先队活动设计”“辅导员沙龙”和“班队工作新探”栏目中,基本上都是应约而写的“命题作文”,偶尔也有应急之作。例如,1996年3月,编辑部打来电话,说在编辑部…  相似文献   

4.
说来惭愧。在我撰写《中学语文老师惹谁了?》(《中国教育报)2005.12.8),回应徐江先生对于中学语文的一系列批评时,竟尚未拜读徐先生发表在《人民教育》2005年9期的重要文章《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而我在文章中现身说法.以自己的辛苦恣睢为同行请命时.也尚未读到网上援引的徐先生“我从不通过体察甘苦来探讨学术问题”的声明。  相似文献   

5.
《中学历史教学)2007年第6期发表了周朝阳老师《2007年广东省初中历史优质课观摩课暨教学研讨会综述》一文,提到“在本次活动中有老师讲《宋代社会生活》,出示的一幅图片不是交子.而是北宋的纸币”。我认为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交子”就是纸币.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相似文献   

6.
教师生存困境分析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自教师的声音——谁来保护我们? 2008年6月25日.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保护学生安全”被首次加入其中。这条规范出来后引发了一些争论。《东方早报》2008年6月27日发表了一位教师的文章《我愿意“保护学生”,但谁来保护我》。文章说:  相似文献   

7.
我的《论改造世界的问题与判断标准》(见《东吴学刊》2004年卷,简称《标准》)一文会得到挑战性回应,是我预计的情况,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此刊同时发表的金枫先生《也谈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及其评判问题》(简称金文)一文,对我的几乎所有观点都展开了批判。但细读之后颇感遗憾:这些批判全都难以言之成理。不仅如此,其中有些关键立论,竟是建立在误读、误解的基础上。1.“改造世界无真理”的命题有逻辑错误吗?“改造世界无真理”,是我的《标准》第一部分的标题和论点。如果仅有这么一个孤零零的命题而没有任何其它说明,或许会有人对命题表达的意思不甚清楚,不知命题中的“改造世界”究竟是指“活动”还是指“认识”。但是,在读过文章的提要,“人类认识可以区分为解释性的  相似文献   

8.
叶存洪 《江西教育》2009,(11):25-25
《规定》中明确了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前面的文章中.有作者对关键词“适当方式”的内涵和外延发表了很好的见解。我认为执行《规定》、把握批评的“适当方式”,要防止持《规定》的第十六条为“尚方宝剑”,滥用权利和权力。  相似文献   

9.
2005年4月19日19时,“物理照耀世界”光束准时传递到上海崇明,开始了为期2小时的“中国时间”,光束传遍全国33个城市,邮件的附件中有十道适合中学生研究的研究性课题,供全球中学生参考,其目的在于唤醒公众的物理意识,同时寻找一颗与爱因斯坦同样智慧的年轻的心,人类期待着“爱因斯坦奇迹”百年之后,爱因斯坦能被超越,物理文明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0.
我的第一篇文学评论文章发表在1959年春天的《成都日报》上。那时我还是一名二十刚出头的大学二年级学生.岁月匆匆,转瞬之间,35年过去了。30多年来,国家分配我做的工作,就是当一名教员。先是在中学教语文,后来到大学教《文学概论》、《写作》、《马列文论》、《鲁迅研究》等课程.尽管两千多年前的亚圣公就称这件事为“人之患”,当代也常有人讥之日“穷教书匠”,我却几十年如一日乐此不疲,两次有人调我去做专职文学工作,我都婉谢了。或问:“这样  相似文献   

11.
詹丹 《语文学习》2010,(5):42-45
我在此前发表的有关郭沫若《天上的市街》分析文章中.谈到了诵读与解读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尽管那篇以分析为主的文章,只稍稍谈及诵读问题.但这绝不意味着我对诗歌诵读方式的轻视。诵读既是感性把握诗歌的重要方式,也能把理性的解读重新整合进一个统一的艺术世界。这里,我将以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为对象(上海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反复朗读这首诗”的要求).试着探讨一下解读与诵读相结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晚辅导时,我随手拿起学生的语文书翻了翻,有两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一篇是《数学与文化》,另一篇是《熵:一种新的世界观》。前一篇我没有读过原著,后一篇是我曾读过的一本同一题目的翻译著作中选编的文章。《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是上世纪80年代初流行于西方世界的一本哲学名著。这本著作用了物理学中一个很难懂的概念“熵”和物理学的重要规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熵”这个概念在大学普通物理的很多教材中都没有讲;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现行的高中物理教材中也只有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3.
我非常高兴参加这次研讨会。首先,从书说起,王泉根教授主编的《安徒生研究一百年》这本书以文章发表先后的顺序安排,其中有我非常尊敬的叶君健的文章。还收了一篇我已经忘掉的文章——1978年发表在《河南文艺》上的《争取未来的一代》。当时“文革”刚结束,我被调到河南工作,从事儿童读物出版。“文革”结束了,应该向社会、儿童介绍安徒生。  相似文献   

14.
来来往往     
第9期杂志的“来来往往”中说,今后会选取论坛中的一些文章刊登,是不是现在有人已经被选中了?如果有的话,那我相信有一天自己也会被各位编辑“相中”的。——永远支持《当代学生》的青儿不错,本期《当代学生》就选用了论坛中一篇名叫《成长》(发表时更名为《无涩的记忆》)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在2004年第2期《中小学电教》上看到一篇实用的短文:(巧用ACCESS打印学生成绩单》,颇有收益。但是Access对不少人来说.应用起来仍然很生疏。其实,网上有许多财务小软件可以直接生成成绩单,我们大可以“拿来主义”。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经常采用Word的“邮件合并”功能来制作成绩单,具体步骤为:  相似文献   

16.
一、缘起 为了践行“让学”理念,笔者从四年前开始在数学课上让学生“讲题”,收获甚大,相关操作要义整理成文章发表后,许多同行与笔者在网上利用QQ、邮件等方式进行交流,他们都在自己的班级上积极实践学生“讲题”活动,这给笔者继续并深入研究这项课型带来了信心与力量.一年来,笔者鼓励、指导所带九年级(2)班学生在“讲题”后开展数学“反思小文章”的撰写,学生数学文章写作能力提升之快、数学兴趣的充分激发、数学能力的快速提高……都是出乎意料的.笔者愿意将所做、所感、所思整理出来,与同行们分享交流.  相似文献   

17.
一多一少     
1987年第3期《中国语文天地》:《为学生写的指导性文章要慎重》。标题中的“的”是多余的。这个“的”,使述宾结构“写……文章”变成了偏正结构“写的……文章”,“文章”成了陈述的对象。全句可紧缩为“文章要慎重”,这显然不通。而作者的意思是:“为学生写指导性文章”这种行为“要慎重”;“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版工具书,报刊发表指导学生学习的文章不能不慎重”。 《修辞拾贝·前言》(四川教育出版社1984年):“我……把近两年来经四川人民广播电台播放(播发?——笔者)我的‘修辞琐谈’若于篇稿件收了进来”,与上例相反,句中“播放”  相似文献   

18.
《物理》教材中光学部分,是广播电视中专学生学习专业课《摄影》的基础课程,属于重点内容。但是,这一部分又是学生感觉最难的一部分,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分清重点、难点,对以下几个重要概念进行重点讲解。一、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我借助一些常见现象,如节日的夜晚,城市用彩色探照灯来照耀夜空,装点气氛,我们看到探照灯的光柱是直的;从云隙里射下来的太阳光束也是直的;电影院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束也是直的;在树林中漫步,有时也能看到穿过树林的太阳光柱也是直的。这些现象表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需要注意的是,光在同一…  相似文献   

19.
1988年,笔者在体育教学中,曾进行了“体能分组”教学的尝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江苏教育》(小学版)1989年第4期发表了我的文章《“体能分组”教学结构改革的尝试》。 通过“体能分组”教学,学生的学习目的更为明确,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但通过不断的实践,我  相似文献   

20.
自从《名作细读》中的文章在《语文学习》、《名作欣赏》等刊物上陆续发表以来,我不断地受到读者的鼓励,其中,不但有中学教师、小学教师,而且有大学教师、研究生和编辑。赞赏当然使我心旷神怡。但是,难题也来了.他们提出.希望我系统地总结一下把文章写得这样不同流俗的独得之秘。这颇有点使我为难。我为文没有什么秘密.我用的方法也许称不上什么独特。我的方法。具体说来.好像挺不少.例如“还原”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在“还原”方法中.又分为“艺术感觉的还原”、“情感逻辑的还原”和“审美价值的还原”等等.而在“比较”的方法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