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文史不分家”,历史和文学都属于人文学科的大类,二者在诸多方面都有深刻而广泛的联系,这是由历史和文学的本质决定的,今天的历史教学也提倡文史结合的方法。笔者根据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分析了初中课堂上文史结合教学的重要性,并对文史结合的方法提出一些建议。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将文学与历史结合起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文史结合的教学方式遵循了历史与文学同根同源的客观规律,对于历史课堂的导入、启发学生思考历史问题有积极的影响。其次,文史结合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不再是一门干巴巴的科目,它与语文结合,用文学的角度去阐释历史,会有别开生面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再次,文史结合的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历史知识、历史概念相比,文学更具有直观性,容易被学生轻松接受。采用文史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快速使学生投入到学习状态中,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文史一家”的特点为文史学科的整合教学提供了可能,利用高中语文教材中大量的历史知识在辅助教学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文史相通。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应用到历史教学之中,是新课程改革历史教学向纵深发展的有效途径。历史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文学作品中的优秀资源,辅助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4.
郭忠 《甘肃教育》2005,(1):63-63
文史一家是大家的共识。《史记》、《汉书》、《资治通鉴》无不证明这一论断的正确性;从新教材中,也不难看出文史的一脉相传,珠联璧合。在语文教学中,巧用历史知识教学,拓展新的领域,我有如下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文史结合法"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文史结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可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玲 《学苑教育》2012,(9):88-89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注重史论结合、文史结合,注重学生的感受,从而构建有效的历史课堂。  相似文献   

7.
历史课重视文史知识的联系和贯通,是当前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古人说"文史相通",表明了文与史两门学科密切相关.众所周知,古代优秀的历史著作,如《左传》、《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同时也是优秀的文学著作;古代有些优秀诗文,也同时是珍贵的历史资科.一些古代学问家在治史的同时,也兼治经、治文;经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兼为一身的,不乏其例.中学历史教学虽说是传授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文与史的客观关联性并未改变.目前,如何注意文史知识的联系和贯通,还未在教学中引起普遍重视.对此略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自古文史相通,历史与文学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任何文学作品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史是相通的,正所谓文以载史,史以文传。因此这两门学科在内容、教学和教法上都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在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要求中,强调考生要有识记中外重要作家的时代背景及代表作的能力"。可见文史结合教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当代世界人才培养取向来看,多学科的结合、跨学科教学是大趋势。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重视历史知识的影响,否则教与学无从和谐相长。  相似文献   

9.
有道是“文史相通”,“文史不分家”,这说明语文和历史是两门密切相关的学科。经常在历史教学中注意文史联系,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帮助学生运用相关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利用语文教材,将历史与语文联系起来。中学语文课中同历史教学内容有联系的课文共有五六十篇,大多数内容可以与历史教学联系起来。如语文教材中的《大渡河畔英雄多》和《红军鞋》这两篇课文,对于讲述“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课很有启发。另外还有《扁鹊见蔡桓公》、《活板》、《冯婉贞》、…  相似文献   

10.
“文史不分家”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语文课堂不可能不引入历史知识,历史课堂也不可能不涉及语文知识,这既是学科特点所决定的,又是综合实践课所必需的。因此,文史知识的整合,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我在长期的历史教学实践中坚持引入语文知识,以辅助历史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有句话说的好"文史不分家",恰如其分的说明了文学与历史之间的密切关系。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魅力,是因为司马迁的《史记》把历史与文学很好地融合了起来,给我们创造了独一无二的边缘艺术境界。文学作品作为特殊的"史料",可以广泛地应用到历史教学过程中,走文史结合的  相似文献   

12.
“诗言志,歌咏言”,文史相通,史诗相融,在历史教学中巧妙运用诗词的审美功能,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一门的历史思维素质。  相似文献   

13.
笔者对“文史结合法”教学进行尝试,把历史问题与语文教学方法结合起来,用语文教学法解决历史问题.使学生不但对历史问题有了自己的认识和评价,而且提高了人文素养,实现了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论古诗歌与历史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古诗歌与历史教学杨如何发掘中国传统诗教的合理内涵,推动历史教学改革。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力图对古代诗歌引入历史教学的几个全局性问题作一阐释和探讨。一、古典诗歌引入中学历史教学的必要性(一)古典诗歌的历史资料性“文史相通”一直是人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15.
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文史不分家",历史教师如能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因地制宜,恰如其分地插入诗词名句,则既能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又能使课堂教学富含诗意,还能使整个课堂妙趣横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陈艳 《教师》2013,(30):48-48
“文史不分家”是人们的共识.诗词歌赋作为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又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我们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引入些反映某一时期历史变迁的诗词歌赋,充分挖掘诗词歌赋的史学价值,可以充实历史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历史教材的理解,也可以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激发学生学史兴趣,活跃历史课堂。所以笔者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诗词歌赋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深深地感悟到利用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对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极有裨益。一、文史渗透是形势所需当前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不可分,这在教学过程的教材处理及各种层次的考试中都有明  相似文献   

18.
一、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文史结合的理由 1.体现了文史两大知识领域的联系 文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分别反映着那个时代特定的社会生活状况.承载着一定的历史信息。虽然文学作品有虚构的成分.但都或明或暗闪烁着历史的背影。从古到今以文学作品为史料者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9.
刘洋 《成才之路》2013,(25):58-59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俗话说",文史不分家",主要说的就是语文与历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历史知识进行语文教学。自古以来,语文包含着历史,历史包含着语文,历史学科和语文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通过利用历史知识,可以促进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众所周知,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的课文内  相似文献   

20.
我国历来有“文史不分家”的说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巧妙地引用一些诗词对史实进行概括总结,不仅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陶冶学生情操,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下面从三个方面列举诗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