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英国学生欺侮问题的现状及其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中小学生的欺侮问题引起了英国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从本质上讲,欺侮是学生之间发生的一种特殊暴力行为,它包括对身体的欺侮、语言的欺侮和间接的欺侮三类。现在,学生欺侮问题已经遍及英国全境。欺侮事件的发生给被欺侮学生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导致学生欺侮问题的诱因错综复杂。其中既有家庭、社会、学校方面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目前,英国正在积极推进欺侮防止教育,同时也在积极采取欺侮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2.
网络欺侮作为一种新出现的欺侮形式,需要人们予以认真的审视.网络欺侮与传统欺侮在定义、表现形式和成因方面都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传统欺侮定义中的重复性、力量间的不均衡性等要素在网络欺侮中受到挑战.影响网络欺侮发生的成因主要有去抑制化效应、去个性化效应和成人交互作用的缺失等.与传统欺侮一样,对学生的网络欺侮行为需要从学校、家庭和个体等层面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3.
这里所讲的校园暴力,指发生在学生之间的拦路抢劫、敲诈、人身伤害、暴力欺侮等行为。这种行为主要发生在校学生之间,严重地危害了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在社会中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应当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欺侮问题已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成为心理学尤其是发展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西方许多国家的教育工作者为此开展了大规模的探索活动,他们就欺侮行为的产生原因提出了各种看法。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对农村初中学生的自我概念及其与欺侮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试图揭示自我概念与欺侮行为的相关程度,为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预防欺侮行为发生提供理论支持。 一、研究方法 (一)取样 以广东江门初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选取3所初中学校863名学生进行测查,实得有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生的欺侮行为如何发生,影响欺侮行为发生的因素有哪些?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直接影响着欺侮行为的防治策略,因此及时了解关于欺侮行为发生的新的理论成果对于我们有效地防治校园欺侮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校园暴力的界定 校园暴力的概念究竟是怎样的,各国学者众说纷纭。美国的Andson.M认为,凡是在公立或私立学校的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举办的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暴力行为都可归结为校园暴力。从广义上来讲,校园暴力既包括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也包括校外人员在校内与老师或学生之问发生的暴力行为。而狭义上的校园暴力一般仅指发生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日本法学家将校园暴力解释为三个方面:一是对教师的暴力事件(殴打教师);二是以集团或集团的威力为背景而发生的学生之间的暴力事件(如学生之间互相打群架,欺侮弱小学生等);三是毁坏学校设备等事件。  相似文献   

7.
万赟 《宁夏教育》2006,(6):63-64
学生因不堪同学欺侮,在校园内用匕首等打伤、刺伤或刺死学生的事件屡屡见于各种媒体,从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校园中日愈激化的欺侮现象。欺侮是指力量较强的个体或群体对力量弱小的另一方施加的重复性的攻击行为。欺侮是中学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包括殴打、漫骂、欺辱、敲诈勒索  相似文献   

8.
《教育》2008,(21)
校园欺侮行为一直是屡禁不止的顽疾,如何从学校实际出发,减少校园内欺侮行为的发生是教育者关注的话题。所谓校园欺侮是指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作掩护,利用学龄、身体、地位等资源优势,对弱势学生肢体、心理实施反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校园欺侮行为一直是屡禁不止的顽疾,如何从学校实际出发,减少校园内欺侮行为的发生是教育者关注的话题。所谓校园欺侮是指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作掩护,利用学龄、身体、地位等资源优势,对弱势  相似文献   

10.
陈道明 《天津教育》2009,(12):36-37
中小学生之间的“欺侮”现象,包括殴打、辱骂、勒索钱物等校园暴力和攻击行为,一直是校园里的隐性或显性存在。但以往研究者大多关注学生的攻击行为及其矫正,对于受欺学生应对攻击的策略及身心发展所受的影响,则关注和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1.
罗建河 《天津教育》2007,(11):33-34
学生的“欺侮行为”主要是指在学校范围内,部分学生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行为,比如戏弄、嘲笑甚至殴打他人等,可归入“校园暴力”范畴。学生的“欺侮行为”如果不加以治理,就会破坏学校整体的教育氛围,严重妨碍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同伴欺侮是发生在中小学生和幼儿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的攻击性行为,在学校教育中还有更为严重的表现形式——校园暴力,被同伴欺侮的孩子在身心上都遭受很大的伤害。研究表明,经常被同伴欺侮的孩子情绪低落、注意力分散、自信心不足、学习成绩下降、内心的孤独感和挫折感强烈,严重的还会出现失眠、逃学甚至自杀和杀人等极端报复行为,受害人还可能转化为加害人。可见,同伴欺侮使孩子的童年生活、性格倾向甚至未来人生都受到严重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国外校园的反欺侮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欺侮是儿童间经常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攻击性行为,欺侮者和受欺侮者的身心发展都会受到不良影响,学校干预措施可以显著减少校园欺侮行为的发生率,通过参考澳大利亚,苏格兰,加拿大等国的作法,介绍国外学校 反欺侮经验,可以为国内学校制定反欺侮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欺负行为是中小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攻击性行为,它对儿童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的伤害性。因此,受到许多国家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开展了相应的干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了解国内外学者所做的有关学校欺负行为的相关研究,对我们开展学校欺负行为干预研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学校欺负行为干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欺负行为是中小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攻击性行为,它对儿童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的伤害性。因此,受到许多国家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开展了相应的干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了解国内外学者所做的有关学校欺负行为的干预研究,对我们开展学校欺负行为干预研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校欺侮现象是近几十年以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比较活跃的领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介绍了美国在欺侮研究方面的主要结论和最新动态,包括欺侮的定义及产生的原因、欺侮的行为模式及美国教育部为解决欺侮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友谊花开     
学校常发生高年级学生欺侮低年级小同学的事情:小同学被大同学打了,掏了腰包或被唆使去干坏事等.当高年级学生毕业了,低年级学生升上去,有的学生又沾染上同样的坏习气,发展严重时,出现打架斗殴,捅刀子,这样下去,势必影响  相似文献   

18.
鞠玉翠  张文新 《中学教育》2003,(8):14-16,31
一、欺负行为及其危害欺负是力量相对较强的一方对力量相对弱小的一方进行的攻击 ,也就是说 ,欺负是一种特殊的攻击 ,它与一般攻击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欺负者与受欺负者之间力量的不均衡性。这里的不均衡包括客观存在的欺负者体力或社会关系的优势 ,也包括其主观上的优势感 ,因而通常表现为以大欺小、以众欺寡、以强凌弱。通常情况下 ,欺负还有比较稳定的特点。挪威、英国、日本等国以及我国的已有研究表明 ,约 1 0 %—2 5%的中小学生卷入欺负 /受欺负问题。欺负问题在中小学生中经常发生 ,对学生身心造成严重危害。挪威学者奥维尤斯等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中小学学生欺侮及校园暴力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中小学中存在较为普遍和严重的学生欺侮和校园暴力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和道德滑坡、家长的教养存在误区、学校教育存在弊端、大众传媒起副作用、社会法制不健全、刑事犯罪亚文化映射到学校等。其问题解决的对策主要三方面,即: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处境,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欺侮和暴力问题;学校要通过检查、监督、严明纪律来减少或避免欺侮和暴力问题;学生应学会自我保护和求助于他人。  相似文献   

20.
编前 :学校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 ,在校内一旦发生学生受伤害事故 ,还需学校、家长各方认真正确对待 ,妥善处理。本期以“学生在校内受伤害 ,责任谁来负”为话题 ,请两位教育工作者谈了各自的意见、看法 ,以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 ,也欢迎读者参与讨论。中小学生绝大多数属于未成年人 ,由于天真活泼 ,活动起来往往考虑安全因素较少 ,在校内参与体育活动或互相之间戏耍时 ,可能会发生人身意外伤害事故 ;另外由于学校使用了具有危险性的教学设备或设施 ,预防措施又不到位 ,也会发生学生人身伤害事故 ;第三类是社会上的不法人员到学校 ,故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