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江健三郎是日本战后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大江文学是当代日本文坛的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本文在简要介绍了日本战后文学的发展过程之后,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大江从50年代至80年代各个阶段创作的基本特点,以及题材、主题的转换情况,并对各个阶段的部分重要作品作了评介。  相似文献   

2.
试论大江健三郎存在主义小说的本土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江健三郎的小说创作深受萨特存在主义的影响,而大江的存在主义却不是萨特的翻版,有着民族化特征.大江健三郎将萨特的存在主义融入到日本传统美意识和自然观中,既致力于反映人类生存环境改善的主题.又扎根日本的乡土、民族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并尽力运用日本传统文学的丰富想象力、日本古老的神话象征性以及日本式的文体,以保证吸收存在主义文学理念和技巧并加以日本化.  相似文献   

3.
大江健三郎,日本著名作家,1935年出生,199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57年,还是东京大学学生的他就相继发表了《奇妙的工作》、《死者的奢华》、《人羊》和《他人的脚》等作品,开始崭露头角,1958年发表的短篇小说《饲育》获得日本第39届芥川奖,使得这位学生作家被视为日本文学新时期的象征和代表。在日本文学家、文学史家和评论家的“批评眼”里,大江健三郎是日本战后文学史的重要人物。权威的《战后日本文学史》用肯定的文字指出:“大江健三郎的出现,在战后文学史上,的确是一件大事。”“大江健三郎塑造了独特的形象,创造了独特的文体,终于成…  相似文献   

4.
大江健三郎在长期的文学创作中,通过对萨特存在主义思想的接受和超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学思想和创作方法。经由西方文化的洗礼,大江健三郎把《圣经》知识熔铸到创作中,使其文学渗透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救赎情怀。同残疾儿子共同生活的经历以及对广岛、长崎核爆患者深重苦难的体悟,激发了大江文学中宏大的共生感。而作为一个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家,大江把个人的、家庭的痛苦,升华为对人类前途和命运的关注,最终形成了一种超越一般宗教的普世救赎意识,浸润到大江文学中,体现了大江对人的终极关怀,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大江健三郎是日本著名作家 ,他的作品以欧美的存在主义思想、简洁流畅又不失细腻的写作风格影响了整个日本文坛。正确评价、分析大江的作品对了解日本文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神话型女性形象"是大江健三郎通过阅读欧洲文学家的作品而提出的文学手法。借助该手法,大江成功地塑造了仓木麻里惠这一女性形象。不过,在创作的过程中,大江仍然发挥了其独创性,将"神话型女性形象"的手法和日本"私小说"传统相结合,写出了《人生的亲戚》这部独一无二的作品。该作品既传达出了大江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思考,也是他将欧洲文学手法日本化的一次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7.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是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充分体现了大江健三郎小说的创作主题、表现手段及与西方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大江健三郎的“边缘化”写作 ,借鉴了西方存在主义的文学技巧 ,又融进了东方文化的内在品质。其作品中的“森林”意象象征了大江强烈的人类自我拯救与自我完善意识 ,从而表现出对存在主义的修正和超越  相似文献   

9.
大江健三郎是日本战后文学的旗手,《饲育》就是他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本文把《饲育》中美国兵形象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解读,来帮助读者加深对大江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大江健三郎在其1994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受奖辞《我在暧昧的日本》中,特地提到他与中国作家莫言等在亚洲这块既贫困又富庶的区域上“共同分享着古老、熟悉而又鲜活的”隐喻形象系统。本文在此背景下,从边缘意识和怪诞现实主义两个重要层面对大江与莫言的文学特质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日本文学国际化的两种模式——川端模式与大江模式,给中国作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