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8年5月12日,我国发生了举世震惊的汶川大地震。面对这种巨大的灾难,我国媒体及时、大量、全面地对灾情进行报道,以反应迅速、报道透明而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称赞。广州的三大报采用黑白版面志哀、温情的新闻图片、暂停娱乐报道、策划公益活动等,凸现了媒体人文关怀的极致。本文选取了《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三家广州媒体,对其5月13日——5月21日9天的报道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重建心灵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里氏8级的大地震震惊了整个中国。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地质灾难中,汶川及整个四川大多数地区及周边省市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创伤。这场灾难不仅摧毁了四川等地很多的学校,同时也给那些幸存下来的儿童留下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儿童经过强烈地震之后,心灵上会留下恐惧,大人也不例外。正因为如此,大人会在不经意中,表现出不安、沮丧的不当情绪,这样就会在无形中增加孩子的创伤和惧怕。目前,以及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孩子迫切需要心灵的慰籍与重建,这当中教师的教育帮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马作的卢已去,三羊开泰新来。回首刚刚过去的马年,灾难性事件屡屡发生,新闻界关于报道的争议亦众说纷纭、风波不断。围绕社交媒体时代如何划定个人隐私与报道规范之间的边界,如何平衡对个人信息的报道和满足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如何判断媒体报道对遇难者及其家人是否构成二次伤害等等诸问题,学界业界沸议不止。《中国记者》本期专题特约请学界专家和业界实践者,共同就灾难报道中的伦理问题再次开展讨论,力求以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视野,促成对灾难报道伦理边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4.
台湾的沦陷是中国近代史上沉痛的一页。日本对台湾赤裸裸的武力侵略和血腥的殖民统治也是令人发指的。然而,对这段给台湾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历史,最近在我国台湾省地方选举中当选的吕秀莲,却视而不见,胡说什么《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是中国人的大不幸,却是台湾人的“大幸”,“幸亏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历史不应忘记,更不容篡改。为揭露吕秀莲之流的险恶用心,有必要重新翻看这页沉痛的历史,以正视听,警醒国人!  相似文献   

5.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灾难教育是拓展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方面。本文在阐释高校体育教学中灾难教育的价值的基础上,系统分析高校体育教学中灾难教育的内容,提出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灾难教育的路径。旨在把灾难教育融合到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之中,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拓展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汶川大地震这场罕见的灾难,给我们留下了悲壮的集体记忆,在这场灾难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是我们值得永存的宝贵财富。这场灾难毁灭了许多美好,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反思。  相似文献   

7.
一、概况一九八三年八月十九日,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北部洋面形成的第九号台风(以下简称8309号台风),在西进过程中逐渐加强而形成强台风,并直指我国华南沿海,于九月九日在广东珠江口附近登陆。当天凌晨,台风中心北距香港三十海里,最大风速达47米/秒(12级风速为32.6米/秒以上)。这样的风暴,是历年来所罕见的。这次历时十一天,横跨五十八个经距的8309号台风,给香港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据报道,港口附近计有二十四艘货船搁浅,整  相似文献   

8.
被迫行为作为一种辩护理由最早出现在英美法系刑法中,而后大陆法系不少国家也将其引入。在大陆法系刑法中,被迫行为包含在紧急避险中,我国刑法虽然没有这一明确规定,但也在紧急避险和胁从犯的规定中有所体现。被迫行为这一理论在我国还鲜少研究,但其进入我国刑法理论体系乃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时期我国体育报道特征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左右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在20世纪80年代渗透到中国,我国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受到了这一思潮的强力影响,传媒也概莫能外,体育传媒作为传媒成员自然也身处影响之列。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我国体育新闻报道显现出了各种新的特征。通过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就这些特征做一线性解读,旨在能够为一些还未洞悉到这些变化的体育传媒提供可鉴之资。为体育受众提供更好的体育报道服务,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鬼,是先民在生产力落后的条件下,对生活生产中的各种灾难产生的原因作出的最为"合理化"的解释,是先民对自然产生畏惧的一种体现。在先民的认识中,这些灾难都是因为有"鬼"这种人们无法战胜的东西在作怪,因而创造的指称这一怪物的专名。人们对鬼是既爱又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赋予了它许多新的意义。本文试从"鬼"字入手,讨论以"鬼"为形旁的汉字所体现的社会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苏南地区自然灾害频繁,主要灾害有水灾、旱灾、虫灾等,其特点是损失惨重、灾害频繁、灾害具有季节性等,灾害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恶化生态环境,摧毁了大量的社会财富。灾后民众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激化,进而加重了生态环境的负担,导致了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环境史文献是环境史研究的重要信息载体,它为环境史学的研究奠定了前提,并在一系列环境问题的探讨和环境问题各要素内在联系的探求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环境史作为史学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其研究需要采用跨学科的方法,因而与中国传统文献相比,支撑环境史研究的文献资料具体有自身的特殊性,具体表现为中国环境史稳点的宏观性和微观性互存、多维性和单一性兼容并蓄以及隐性和显性并存.分析中国环境史文献的特点,有助于推进中国环境史文献和中国环境史学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北京奥运背景下,《泰晤士报》对中国的关注显著上升。《泰晤士报》对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基本态度是客观的,但偏见依然存在,倾向性比早期更为突出。《泰晤士报》中中国国家形象的变迁表现为"去政治化",政治议题的比例大大减少,经济议题报道量居首位。在报道方式上更加注重策略,针对性加强,对华政治报道的倾向性表达更加隐蔽。  相似文献   

14.
以金缘秦苑为田野调查点,对其表演环境、人员构成、表演内容和经济运作进行了重点考察.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秦腔茶园的基本认识:作为一种兴起于西北大中城市的商业性戏曲表演场所,秦腔茶园是秦腔现实生存危机的产物,在某种意义上又是传统剧场的回归.它为秦腔的产业化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然而其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对1999年到2011年田径运动年度最好成绩进行统计,运用统计学分析女性田径运动各项目的增长速度和发展稳定性。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学研究世界女性和中国女性田径运动的年度参赛最好成绩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女性田径运动竞技成绩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研究结论:中国女性田径成绩总体增长速度优于世界女性;世界女性田径成绩发展的稳定性好于中国女性;中国女性田径成绩与世界女性的总体差异处于变小趋势;中国田径成绩男女间总体差异程度高于世界男女。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及问卷调查法,在当前世界女足蓬勃发展与中国女足相对退步的现实背景下,对河北女足的生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河北女足的健康发展及中国女足重铸辉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20至40年代是陇南水旱灾害的频发时期,水旱灾害的强度之大和发生频率之高在此时段内表现得尤为突出,灾害造成的损失也极为惨重。面对严重的水旱灾害,上级部门和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救灾主体的作用,救灾在总体上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必须看到,封建性和现代性的交织构成了当时政府应对水旱灾害措施的基本特征,再加上受特定历史条件和政治环境的制约,政府的救灾效果很有限,体现出社会转型时期政府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8.
利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和信息可视化技术,对国内体育公共服务领域的363篇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了体育公共服务领域文献的期刊分布、核心作者群、关键节点文献、知识结构、前沿与热点,以期为研究者跟踪该领域的前沿进展、发展态势提供可视化的科学依据,为中国制定合适的体育公共服务政策提供启示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实现增长方式转变、保持经济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2006 2008年我国体育产业统计资料,在对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指数分解法研究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驱动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总体呈现出增长的态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我国体育产业的各行业劳动生产率也基本呈现出增长的态势,但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速度在2008年有所下降,甚至有的行业出现了负增长;资本深化是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我国体育产业的劳动力配置结构未能促进生产率增长;我国体育产业各个行业间的关联性差,制约着生产率的增长.并提出保持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始终困扰着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2012年首届世界华人体育管理协会暨第8届亚洲体育管理协会科学大会论文交流为例,对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研究进行综述。结果发现: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内涵存在争议;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极不合理,主体产业没有发挥主导作用;体育用品业产值虽居我国体育产业榜首,但处于低端加工制造环节,经济效益低。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可从政府和市场的博弈、产业结构政策的安排、加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区域集群优势四个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