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以8名青少年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在以中低强度有氧为主的训练阶段A组4人穿插每周3次的力量训练,B组4人仅安排1次力量训练,在干预前后分别以5×200m递增负荷测试评价各区域运动能力的变化,探讨力量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力量干预后,A组运动员最大摄氧量强度(BLa=8mM)对应的游速平均提高幅度为3.15%,高于B组运动员的0.65%;无氧阈强度(BLa=4mM)对应的游速A组提高幅度为1.87%,低于B组运动员的4.07%;低强度有氧(BLa=2mM)对应的游速提高幅度为0.51%,与B组运动员的0.18%相近。上述结果提示,为期2个月、每周3次的力量训练干预对运动员最大摄氧量强度运动能力表现出较好的改造效果,但对无氧阈及以下强度的运动能力未表现出额外效果。  相似文献   

2.
运动训练     
G808.1 9702758强化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刊,中,B]/龚镇//新疆体育.-1997(3).-25-26(ZZY)心理训练//训练法G808.1 9702759TDP 提高肌肉力量训练效果的实验研究[刊,中,A]/张跃,蔡国钧,戴玉生//体育与科学.-997.-18(3).-25-27图3表1(DW)肌肉//力量训练//TDP//效果//复合元素板为期九周的实验训练结果表明:TDP 复合元素板在热激发下发射的特定电磁波用于肌肉力量训练,其最大力量和爆发力的增长率有明显提高,这种有效性与 TDP 在医用方面的良好生物学  相似文献   

3.
交变负荷训练法对肌肉力量训练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自制振动台为干预手段,对下肢肌肉进行力量交变负荷力量训练,研究交变负荷力量训练对肌肉力量增长效果的影响。方法:将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男子跳远运动员10名,随机分为“交变负荷训练组”和“传统力量训练组”,两组共接受8周训练,每周3次,实验前后一周内利用测力台和B iodex对原地纵跳能力和下肢三大关节屈伸肌肌群的一般、快速力量和缓冲力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振动刺激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受试者的原地纵跳能力,下肢三大关节屈伸肌肌群的一般、快速力量和缓冲能力,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交变负荷力量训练法能有效地提高肌肉力量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24名国家射箭集训队优秀射箭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引入脑电非线性分析的研究理论与方法,运用脑波诱导技术探讨国家射箭集训队运动员备战第17届亚运会不同训练阶段中枢机能变化的规律。对24名被试运动员亚运会选拔赛前不同训练阶段的脑电实时测试表明:亚运会选拔赛前的3个训练阶段测试中,冬训中期的顶枕区α频段功率值较冬训开始和亚运会选拔赛前2个训练阶段显著降低(P<0.05);冬训中期运动员5-HT水平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而DA水平则有所下降(P<0.05);冬训中期及亚运会选拔赛前阶段,被试运动员脑电非线性参数均出现下降趋势,并且上述2阶段Lempel-Ziv复杂度均显著低于冬训开始阶段(P<0.05)。对最终参赛的8名运动员脑波诱导训练后脑电测试结果显示:8名参赛运动员综合放松度测试值始终呈上升趋势;脑内DA平均值有所提高,5-HT平均值则出现下降,脑电Lempel-Ziv复杂度平均值上升;8名运动员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SAS得分和SCL-90总分在30天的脑波诱导训练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果表明:(1)国家射箭集训队在亚运会选拔赛前不同训练阶段中脑电非线性参数的变化与其训练负荷强度及负荷量的变化有关;(2)国家射箭集训队运动员大脑中枢神经递质的变化在亚运会选拔赛前的变化最为明显;(3)脑波诱导训练在改善备战亚运会的8名国家射箭队运动员大脑中枢机能与大脑高级功能方面具有一定效果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瑜伽运动对体育专业男生身体机能七项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人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人),对A组进行瑜伽训练,每周训练2次,每次90min;B组不进行瑜伽训练,只进行简单的慢跑练习,次数与瑜伽练习组相同,每次45min。实验时间均为25周,实验前后对受试者七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A、B两组七项指标各项值均有变化,变化幅度瑜伽组平均改变率为15.31%,慢跑组平均改变率为7.9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瑜伽锻炼对身体机能七项指标的改变效果好于慢跑练习。  相似文献   

6.
《体育师友》2021,(4):40-42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HIIT训练与中等强度训练这两种不同强度类型的运动模式对大学生心肺能力的改善情况,为大学生选择改善心肺能力的训练方法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以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健康科学系20名健康大学生(10名男生10名女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成甲乙两组(每组5名男生5名女生),甲组采用HIIT训练模式,乙组采用中等强度训练模式,使用MONARK Ergomedic 839E功率自行车为运动工具、K4B2遥测运动心肺仪作为测量工具,甲乙两组按照对应的训练强度进行测试。研究结果:6周训练后HIIT训练组的VO_2 max整体提升了10.8%,中等强度训练组的VO_2 max整体提升了20.6%; HIIT训练组的肺活量整体提升了13.6%,中等强度训练组的肺活量整体提升了5.4%; HIIT训练组的肺活量整体提升了23.5%;中等强度训练组的肺活量整体提升了10.9%。结论:在提升心肺能力方面,选用HIIT训练和中等强度训练两种运动模式,均有效果,但是HIIT训练对心肺能力整体的提升效果优于传统中等强度训练。  相似文献   

7.
神经肌肉电刺激摹拟肌肉力量训练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电刺激作用于神经肌肉组织的生理机制和电刺激技术系统与电刺激摹拟肌肉力量训练效果的生物力学关系的基本认识和实验研究,得出如下基本结论:(1)神经肌肉电刺激摹拟肌肉力量训练的效果显著优于肌肉直接电刺激;(2)神经肌肉电刺激摹拟肌肉力量训练使肌肉收缩的速度力量、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均有显著的增长;(3)神经肌肉电刺激在注重提高肌肉功能群的力量素质时,能较好地满足肌群协调能力的发展;(4)电刺激能以较低的体能消耗实现局部肌群的摹拟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8.
张漓  李燕春  衣龙彦  聂晶  王景玲  胡扬 《体育科学》2012,32(4):41-52,76
目的:拟从EDN1及NOS2A基因的多态性位点中筛选出与HiHiLo(高住高练低训)训练效果相关的分子标记,为帮助制定个性化的低氧训练方案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Association-Study研究方法,测定、分析了72名我国北方地区汉族健康男性青年30天HiHi-Lo训练前后有氧运动能力、心功能变化率与EDN1、NOS2A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HiHiLo训练方案包括每晚10h低氧环境(14.3%~14.8%含氧量)暴露、每周3次30 min75%VO2max强度的低氧运动和日常的体育锻炼。有氧运动能力指标包括递增负荷功率车运动中测定的最大耗氧量、固定负荷血乳酸以及低氧训练中的血氧饱和度,心功能指标包括彩色多普勒测定的安静及三级固定负荷(50 W→100 W→150 W)功率车运动3min后的心脏结构与功能指标。基因多态性选取了EDN1基因外显子SNP/rs5370、rs1800997和3’端rs4714383,NOS2A基因启动子区STR(CCTTT)n和内含子SNP/rs2248814。结果:1)经过30天HiHiLo训练后,EDN1基因SNP/rs1800997的3A/3A基因型人群在安静状态下左心室心肌收缩力提高程度显著优于含4A等位基因的基因型人群,SNP/rs4714383的CC基因型人群运动中左心室泵功能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含T等位基因的基因型人群;2)NOS2A基因STR(CCTTT)n上2个等位基因n值之和与VO2max提高率显著正相关,SNP/rs2779249的GT基因型人群固定负荷运动中心脏机能节省化水平提高的程度显著大于GG基因型人群。结论:在我国北方汉族男性人群中,EDN1基因SNP/rs1800997、rs4714383和rs2779249的3A/3A、CC和GT基因型携带者HiHiLo训练后心功能提高效果较好;NOS2A基因STR(CCTTT)n基因座上2个等位基因n值均较大的基因型携带者HiHiLo训练后VO2max提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最大耗氧量速度(vO2max)作为中长跑训练的一个强度指标可以有效地用来制定中长跑间歇训练和持续训练的训练计划和评定日常的训练效果.研究目的:通过4周vO2max强度的间歇训练和持续跑训练的实效性研究,首先是验证高强度的间歇训练对于提高受试者的有氧耐力方面是否优于持续跑训练;其次来评价高强度的间歇训练跑30/15组与15/15组在4周训练后对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和3 000 m跑成绩的效果优劣.研究方法:男性田径运动员18名,随机分成3组:1)40 min70%vO2max持续跑训练组(A组);2)间歇跑15/15训练组(B组);3)间歇跑30/15训练组(C组).训练前、后测试指标:vO2max、O2max、3 000 m成绩测定.研究结果:1)O2max:间歇跑组(B组和C组)训练前、后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P<0.01);A组训练前后无统计学意义的变化.2)vO2max:间歇跑组训练前后均有非常显著性的的提高(P<0.01),而A组训练前后无显著性差异.4)3 000 m跑成绩:C组训练前后有非常显著性的升高(P<0.01),A组和B组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用vO2max作为强度指标进行中长跑训练,在受试者有氧能力的改善和3 000 m跑成绩的提高上,间歇训练优于持续跑训练,尤其是30/15组间歇跑训练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功能性力量训练对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膝关节等速肌力的影响。对象与方法:运用实验法,以16名广东省男子自由式摔跤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将其分别进行为期8周的训练干预,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力量训练,实验组进行功能性力量训练,实验前后分别测试所有运动员的膝关节等速肌力,选取峰值力矩(PT)、异侧同名肌比值(PTR)和同侧屈伸肌比值(H/Q)指标比较分析功能性训练在提高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下肢力量素质的影响。结果:实验组运动员经过功能性力量训练,等速肌力测试在角速度60°/s和240°/s状态下,下肢双侧屈肌PT和伸肌PT较实验前均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屈伸肌PTR及左右侧H/Q也均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对照组运动员经过传统力量训练,等速肌力测试在角速度60°/s和240°/s状态下,下肢双侧屈肌和伸肌PT值较实验前均有显著性提高(P<0.01),但是左右侧H/Q及屈伸肌PTR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实验后在角速度60°/s状态下,实验组运动员膝关节两侧伸肌PT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两侧屈肌PT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角速度240°/s状态下实验组左侧伸肌P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右侧伸肌PT值虽高于对照组,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左右侧的屈肌PT值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运动员的屈伸肌PTR及左右侧的H/Q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功能性训练可以显著提高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下肢肌肉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素质,在最大力量训练效果方面与传统力量训练相比差异不大,但是在快速力量方面提高效果要更好;功能性力量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异侧同名肌比值和屈伸肌比值,对改善运动员两侧肌肉力量不对称和同侧屈伸肌力量不对称方面效果也比传统力量训练效果更好,对运动员膝关节肌群肌力的平衡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漓  李燕春  聂晶  胡扬  衣龙彦 《体育科学》2011,31(12):62-72
目的:拟从EDN1及NOS2A基因的多态性位点中筛选出与有氧训练效果相关的分子标记,为帮助制定个性化的有氧耐力训练方案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Association-Study研究方法,测定了102名中国北方汉族青年男性18周有氧训练前、后的有氧运动能力相关指标,包括通过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和气体代谢仪测定最大摄氧量、无氧阈、跑节省化、肺功能,以及通过彩色多普勒测定的安静及三级固定负荷(50W→100W→150W)功率车运动3min后的心脏结构指标与功能指标等,分析上述指标的变化率与EDN1基因多态性(外显子SNP/rs5370、SNP/rs1800997和3’端SNP/rs4714383)、NOS2A基因多态性(启动子区STR(CCTTT)n和内含子SNP/rs2248814)的关联性。主要结果:1)经过长期有氧耐力训练后,EDN1基因SNP/rs5370的GT基因型人群在安静及运动状态下,左心室泵功能提高较GG基因型人群更为显著,SNP/rs1800997的3A/3A基因型人群左心室肥厚度增加率显著高于3A/4A基因型人群;2)NOS2A基因STR(CCTTT)n等位基因n值与耐力训练前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耐力训练后的心输出量、心搏指数提高程度显著正相关,与耐力训练前的最大肺通气量及耐力训练后的运动中肺通气量提高程度均显著正相关,且含有n>11的等位基因的基因型人群肺通气量改善显著优于两个等位基因n均≤11的基因型人群。结论:在我国北方汉族男性人群中,EDN1基因SNP/rs5370、rs1800997的GT、3A/3A基因型携带者进行长期有氧训练后,心功能提高效果优于GG、3A/4A基因型携带者。NOS2A基因STR(CCTTT)n的n>11等位基因携带者进行长期有氧训练后,肺通气功能与心功能提高效果显著优于两个等位基因n均≤11的基因型携带者,且有n值越高,训练效果越好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负荷力量训练对举重运动员造血机能、最大耗氧量及运动后血乳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25名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完成为期5周“二大一调整”式力量训练,其中,第1、2周为大负荷周,第3周为调整周,第4、5周为大负荷周,第4周冲击最大负荷。大负荷周为目标总重量30000kg/d,每天2次训练课,调整负荷为目标总重量小于15000kg/天,每天1次训练课,每周训练6天。于训练前、训练第1、2、3、4、5周取周训练结束后次日晨基础状态静脉血测定红系指标,于试验前、后测定最大耗氧量(V.O2max)及.VO2max测试结束后0、5、10、15min血乳酸变化趋势。结果:训练期间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均较试验前显著性下降,但在第5周红细胞、血红蛋白均出现回复性变化;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减小,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均呈增加趋势;调整周内血红蛋白不仅没有回复,反而呈显著性下降。训练期间外周血网织红细胞(Ret)先增加后回复。5周训练后,V.O2max较训练前显著提高,.VO2max测试后0、5、10、15min血乳酸低于训练前对应点。结论:一定量的大负荷力量训练提高运动员红系造血活动及V.O2max;一定量大负荷力量训练改变定量负荷后血乳酸代谢的动力学特征,其可能的机制是机体清除乳酸的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振动台力量训练法 (VSM )和传统力量训练方法 (TM )对上海体育学院体育系跳远专修学生进行下肢肌肉力量训练 ,振动台的刺激频率为 2 0~ 2 5Hz,加速度为 15~ 2 0m/s2 ,经过8周系统的力量训练 ,利用B在 6 0°/s和 30 0°/s测试条件下对髋关节屈伸肌的等速力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VSM比TM训练法能更有效地提高屈伸肌群的快慢速肌力 ,使屈伸肌群的快慢速肌力得到同时协调的发展。但VSM法对肌肉耐力的作用效果不是很理想 ,所以在采用VSM力量训练方法的时候要加强对肌肉耐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4.
G808.1 20010716耐力练习小游戏[刊,中,B]/钱铁群,吕萍//田径.-2000(7).-27图3(XH)耐力训练//规则//方法//游戏G808.1,G863.11,G804.7 20010717低氧训练[刊,中,A]/张鸽,梁敏//甘肃体育科研.-2000(2).-1-5 图3(TY)高原训练//低氧//训练//雪上运动//生理反应//血乳酸  相似文献   

15.
《体育师友》2021,(3):11-13
运用实验法对竞技健美操A组(动力性力量)、B组(静力性力量)、C组(跳与跃)、D组(平衡与柔韧)四类难度中具有代表性的基础难度进行音乐节奏的干预性训练,实验结果显示,通过音乐节奏干预训练之后实验组运动员在完成A、B、C组难度时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的传统训练,D组平衡与柔韧类难度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音乐节奏的干预性训练能够有效提高竞技健美操A、B、C三组难度的完成质量,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将运动员不同训练负荷安排与他们血清激素水平的变化联系起来,探讨不同阶段训练对优秀游泳运动员机体体系统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追踪国家游泳队10名-线队员,把4月19日-5月17日整一个月作为运动员耐力训练阶段,把6月14日-7月12日一个月作为力量训练阶段.每个训练阶段都在试验前、中、后取3次血样,每次取样间隔为2周.测试指标:血乳酸(B1a),睾酮(T),皮质醇(C),T/C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结果:①在赛前耐力训练阶段中,运动员B1a检测值较低,运动员T值呈下降趋势,C值显著上升,T/C呈下降趋势,IGF-1变化不明显.②在赛前力量训练阶段中,运动员B1a值较高,T值呈上升趋势,C值亦显著上升,T/C变化不明显,IGF-1呈上升趋势.结论:在耐力训练阶段,运动员机体的分解代谢占主导方面;在力量训练阶段,运动员机体的合成代谢占主导方面.  相似文献   

17.
从核心力量训练的视角,对辽宁省少年女子排球队运动员的力量、速度、协调性、柔韧性等运动素质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实施为期3个月的核心力量训练.通过训练前、后运动员弹跳、移动、挥臂、协调、腰腹和核心6类16项运动素质指标及其身体平衡能力改善与提高,归纳总结少年女子排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基本思路与方法.结果显示,核心力量训练后,辽宁省少年女子排球队运动员的运动素质均有所提高,尤其是腹背力量、核心区稳定性指标(两头起提高了7.30次,背起增长15.70次,P<0.01;俯桥、仰桥、侧桥成绩分别提高26.10 s、20.00 s、23.80 s,P<0.01),说明核心力量训练采用的训练方法、练习动作针对性强,训练效果比较明显;运动员双脚站立静态平衡水平、左右脚站立静态平衡水平、双脚站立动态平衡能力均有所提升(P<0.05),运动员核心区域深层的肌群的稳定性、神经-肌肉的协调、身体重心平衡控制能力提高,核心力量训练实效性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体育院校女大学生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干预后的追踪测试与效果评价的实验研究,了解其核心力量变化的特点、规律,探寻稳定与非稳定对核心力量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成都体育学院2011级平均年龄为20岁,参与体育锻炼年限为5±1年的女大学生45名,随机分为A、B、C三组,除均参加正常术科课锻炼外,A、B两组还要分别参加为期8周,每周3次,每次1h的非稳定与稳定核心力量训练的干预,C组为对照组不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干预。8周训练干预结束后,三组均继续参加正常术科课的锻炼。本实验采用"智能核心肌力诊疗系统"等多种仪器,进行5次追踪测试受试者不同阶段核心肌力、人体平衡能力等方面的多项指标。用SPSS16.0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并分别进行三组不同阶段数据对比;不同阶段数据变化量组间对比。结果:(1)采用核心力量训练干预的受试者比未干预核心力量训练的对照组在核心区等长肌力有显著性差异;(2)在停止训练后,采用非稳定核心力量训练干预组核心等长肌力的下降趋势相比采用稳定核心力量组及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与建议:(1)稳定核心力量训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核心区等长肌力;(2)非稳定核心力量训练对延缓核心区等长肌力下降有一定帮助;(3)非稳定核心力量训练难度较大,短时间内不能达到提高肌力的效果。建议在体育院校女大学生体能训练中适当增加核心力量训练,尤其是非稳定形式的核心力量训练,以帮助增强核心区力量素质,为今后顺利完成专选课学习奠定良好的身体素质,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19.
年龄和性别因素对力量训练后肌肉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力量训练后,年龄和性别两个因素对人体肌肉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青年男、女各8名,以及年龄在65~75岁之间的老年男、女各8名作为实验对象,分别组成不同年龄及性别的4个实验组,对下肢主要肌群实行为期5个月的力量训练计划,要求每周训练3次.在实验前后,采用核磁共振(MRI)对大腿及股四头肌中部肌肉横断面积(MCSA)进行扫描与测定,并计算相应的肌肉量.结果:实验结束后,各组股四头肌肌肉量较实验前均有显著增加(P<0.01),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股四头肌与大腿总肌肉量之间存在正相关(r=0.65;P<0.01),大腿肌肉量与大腿中部MCSA也存在正相关(r=0.76;P<0.01).结论:1)力量训练后,年龄和性别两个因素均不对人体肌肉量的变化产生影响;2)与测量大腿中部MCSA相比,大腿或股四头肌肌肉量的测定对研究力量训练引起的骨骼肌肥大更为精确和恰当.  相似文献   

20.
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对中老年人体适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调研和体适能测试的方式,比较长期从事有氧运动、力量训练以及两种方式结合锻炼三种中老年人群各种体适能指标之间的差异,研究两种锻炼方式及其之间的结合对中老年人体适能状况的影响作用机制,同时通过对一组不经常参加锻炼的中老年对象两种方式结合锻炼前后效果的补充性比较实验,初步探讨该锻炼方法的实际作用.研究对象:南京市50-70岁城市居民425人.研究方法:(1)横向比较:通过问卷调查将研究对象分为有氧锻炼组(男女各43、46人)、力量训练组(男性41人)、两者结合组(男女各45、42人)和非系统锻炼组(男女各45、49人).对其进行体适能测试,比较各指标均值组间差异.(2)实验法.根据自愿原则从不锻炼人群中选取男女各31、29人组成锻炼组,制定3个月的有氧结合力量的锻炼方案,有氧锻炼方式为快走,每周5次,每次30分钟以上,有效步数>3000步;力量训练以弹力带为器材,在有氧训练结束20分钟后进行,每周3-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采用"双向渐进法"调整训练频率与负荷.在锻炼前后各进行两次体适能测试,比较锻炼前后各指标均值差异.测试项目与横向比较测试相同,包括BMI、体脂百分比、肌肉含量、握力、腿部蹬伸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足立、选择反应时、肺活量、LBAPWV、PEP/ET、骨密度.研究结果:无论那种锻炼方式,绝大部分体适能指标均优于时照组.有氧训练和力量训练均能有效降脂、提高肺活量和改善平衡能力.相对来说,力量练习对提高肌力和骨密度、有氧锻炼对改善心血管功能的作用更大.有氧结合力量练习对改善柔软性最为有效.单纯进行力量练习对改善柔韧素质、反应能力和心血管功能作用有限.实验结果表明,有氧结合力量的锻炼方式确能弥补单纯进行其中一种锻炼方式对改善某种体适能指标的不足,但实验方案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