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首次把潜科学用于物理教育,并作为“系统工程”来研究,构造了潜科学在物理教育中应用研究的理论体系框架.首次系统、全面的探讨了潜科学的科学教育功能;对物理学体系、学派、重大实验,进行潜科学分析,拓宽潜科学研究领域;对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科学论争、科学失误的潜科学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与升华.将潜科学引入编辑学研究领域,提出潜科学与编辑学的交叉学科研究新方向.开设“物理学的潜科学与分析”课程,创立了理论框架,出版了专著,把潜科学用于基础物理学各门课程的教学,更新了教学内容,改革了教学方法,在教改实践中独创性地给出一整套把潜科学融入课堂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并在数学、化学、生物学的教学中推广应用.在研究与实践中,通过对物理学体系、学派、发现、发明、蒙难、论争、实验、成败、伯乐、前沿的潜科学分析,集科学学、科学方法论、科学史、自然辩证法、人才学、逻辑学、社会学等为一体,有机地融于物理教学,开辟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基本物理常数潜科学分析的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把新兴的潜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与物理学中常被人们所忽视的基本物理常数的教学结合起来,建立了用于指导基本物理常数分析的潜科学分析的分析理念和用于指导基本物理常数教学的潜科学分析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文章把新兴的潜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与物理学中常被人们所忽视的基本物理常数的教学结合起来,建立了用于指导基本物理常数分析的潜科学分析的分析理念和用于指导基本物理常数教学的潜科学分析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潜科学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用大量本学科最前沿或尚在探索研究的潜科学,并把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步骤、办法演示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显科学知识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章着力分析潜科学教学法的特点,阐述潜科学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手段及价值意义,借以探究潜科学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首先分析了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探讨了把潜科学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数学教学中的途径,从五个方面作了具体阐述,以达到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潜科学的思想方法,研究了科学潜能的蕴藏方式和开发的途径,探讨了潜科学的培育客观、实证、进取精神和陶冶科学道德等科学教育功能,给出了把潜科学融入科学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潜科学”这一概念是1979年11月由中国学者首次提出的。潜科学是指处于研究过程中的科学,它具有不确定性和潜在性,与发展成熟、为社会公认的科学即“显科学”相对。潜科学包括理论潜科学与应用潜科学两个方面.但长期以来学者们偏重于理论潜科学的研究,忽略了应用潜科学的研究。1992年。作者在潜科学界首次提出了开展应用潜科学研究的问题,并且对应用潜科学的内涵、研究方法等学术问题都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为讨论潜科学分析教学思想与大学物理教学的结合,以科学家迈尔的蒙难为例,对热力学第一定律教学进行潜科学分析,阐述了迈尔在发现热力学第一定律过程中的蒙难及其使用的研究方法,为利用潜科学分析思想进行大学物理教学的可行性提供了论证。  相似文献   

9.
给出了对物理学实验进行潜科学分析的方法,探讨了物理学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与理论的关系,揭示了物理学实验的潜科学特征,并阐释了对物理学实验进行潜科学分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讨论潜科学分析教学思想与大学物理教学的结合,以“卡诺循环”教学设计为例,阐述了潜科学分析思想在大学物理课件制作中的指导作用,为推进潜科学分析理念与大学物理教学的结合做出了努力。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是职业教育质量高低的决定因素.新时期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有自主学习与专业发展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合作教学能力、教学思想方法化能力等.教师应根据职业教育发展及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适时调整完善自己的能力结构.  相似文献   

12.
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发展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化学实验对培养优秀的化学专业人才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动态,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今物理教育乃至整个科学教育界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改革问题;然而,在具体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至今仍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在进行“潜科学在物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工作中,将潜科学的理论与思想方法融入物理课堂教学,达到了培养素质、提高能力的教学改革目的.本文结合教学改革实践,将潜科学融入光学课堂教学,探讨教学改革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针对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将潜科学思想引入实验教学之中,改变了以往实验教学的常规授课方法,弥补了现有实验教材轻思想方法培养、轻知识形成过程;轻潜能开发;轻素质教育的缺陷,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describes a case study focusing on the subject matter knowledge,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and beliefs about science teaching of student teachers in Turkey at the start of their university education. The topic of interest was that of teaching chemical reactions in secondary chemistry education. A written test was developed which used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n potential student misconceptions with regard to different aspects of chemical reactions. Thirty beginning science student teachers were tested, with an additional eight interviews from the student teachers in the same sample. The interviews focused on student teachers’ views about how to best teach chemical reactions in lower secondary chemistry classes. The results revealed deficits in the subject matter knowledge of the student teachers. It also became obvious that the teachers in this sample held very traditional and teacher-centred beliefs when it came to chemistry teaching at the secondary level. Their teaching attitudes were geared mainly towards the acquisition of facts by pupils, and often ignored the development of process-oriented skills. Implications for 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专业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专业英语的教学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在从事生物学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一些经验体会,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潜科学在热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引入与该学科有关的课程体系、学术论争、科学蒙难、疑难展望、技术发明等内容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辨能力、遭遇挫折勇于探索的能力、面对疑难奋发向上的能力、以及联系实际创新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的核心.当前高校教师由于课堂教学能力的缺失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建构课堂教学能力,包括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加强对课堂教学主体的研究与监控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构建适当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力,以此改进课堂教学的质量,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将潜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融入近代物理学课程教学,是改革近代物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通过几年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就如何改革近代物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方面,给出具体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最佳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音乐教学应突出师范教育特点,在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同时,使他们熟练掌握教学技能,以适应目前中学音乐教育从应试教育体制向素质教育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