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戏曲表演艺术,在戏曲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演员的表演艺术是戏曲演出综合艺术的核心。优秀的戏曲演员在舞台上成功地塑造剧中人物形象,凭借演出的技巧和细腻的表现来吸引观众,利用自己有生命的肢体语言、恰当的唱腔和道白表现剧中人物,把表演艺术的本质特征在观众面前表演出来。这就要求表演必须动情感人,引导观众进入剧情。表演者所创造的艺术表演感情,通过直观的舞台动作、唱腔、道白等诉诸观众的视听,形  相似文献   

2.
严凤英的戏曲表演艺术构建了黄梅戏旦行表演体系的大厦,她对黄梅戏旦行表演体系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对黄梅戏旦行身段的传承和创造,对黄梅戏唱腔的创造性开拓以及成功塑造了众多黄梅戏旦行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3.
申凤梅是我国著名的越调表演艺术家和教育家.其演唱有着良好的气息支持;念白、润腔巧妙动情;唱腔大气,音域宽广,淳朴豪放,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她独具特色的舞台表演艺术有着永久的生命力,是我国民族文化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4.
以泗州戏戏曲音乐的草创过程为出发点,对泗州戏戏曲音乐的三个主要发展阶段:酝酿时期(唱门子)、萌芽时期(唱地摊)、草成时期(唱庙会)及各自特点进行梳理。唱门子时期主要是自弹自唱,既没有音乐伴奏、服装行头,更谈不上戏曲表演,音乐唱腔也只是一些民歌小调;唱地摊时期,演唱和伴奏初步分离,出现了"压花场"的表演形式和早期的一些戏曲剧目,音乐唱腔初具雏形;唱庙会时期,班社初步形成规模,有了简单的衣箱行头,表演艺术更加成熟,各种板式和音乐唱腔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5.
严凤英是我国杰出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她以精湛的表演艺术、独具特色的优美唱腔、勤学苦练的艺术追求、德艺双馨的艺术风范 ,为黄梅戏艺术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冀美莲是我省当代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大师,晋剧小旦行当冀派创始人。她极其擅长表演,尤其是眼神的运用,在戏曲舞台上塑造了众多的性格鲜明的青年妇女形象,是我省戏剧史上一位承上启下的戏剧表演大师。总结冀美莲表演艺术及冀派艺术特点,对于保护和传承晋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申凤梅是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她一生追求创新,开采和深度挖掘越调艺术,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剧种成为国内知名品牌,可谓功不可没。特别是她的戏曲教育思想,独树一帜,其授艺带徒上主要表现在创新理念、观众本位和带徒方式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越剧艺术的表演和唱腔教学,从运用程式、女演员扮演的角度分析了越剧表演艺术,并对越剧唱腔的起平落教学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旨在提高越剧艺术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所谓戏曲,就是我国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从产生一来,就不断发展并形成自己独有的表演艺术。戏曲中独有的表演技巧不仅是戏曲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也是戏曲艺术的灵魂所在。在戏曲表演技巧的应用下,越来越多鲜活的艺术形象出现在舞台之上。基于此,本文将从戏曲中的“唱”、“念”、“做”、“打”四个方面来探讨艺术形象塑造过程中戏曲表演技巧的重要性,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扈家庄》剧目授课入手谈当前中专戏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革 《文教资料》2010,(19):130-131
中国戏曲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历代戏曲人创造性的劳动,经过无数次的舞台实践,形成了完整的、独特的中国戏曲表演体系。在戏曲表演艺术当中,戏曲教育是基础。文章作者在戏曲教育过程中十分注重"言传身教"和学生的大量练习实践,以使学生达到表演传神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舞蹈表演艺术比较其他各类表演艺术,尤其话剧、影视、歌剧、戏曲等表演艺术,舞蹈还是比较落后的一门表演艺术。借鉴话剧表演的俄罗斯体验学派-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借鉴德国的表演与创作表现学派-布莱希特演剧体系;借鉴中国的梅兰芳戏曲表演学派的手眼身法步精气神,是研究、发展、创新舞蹈表演艺术的重要借鉴也是舞蹈表演发展创新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的地方戏曲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在中国戏曲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山西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是山西地方戏曲的四大支柱,称为四大梆子。四大梆子系同根异枝,一脉相承,为梆子腔的同宗。它们代表着地方戏曲艺术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也反映出流传区域的地方民风民俗。在戏曲音乐表演中,唱腔、表演、乐器的演奏在整个戏曲中是不可缺少的几部分。本文章重点介绍在山西民间戏曲伴奏中的弹拨乐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传统戏曲对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我国传统戏曲主要是通过人来扮演角色,包含了舞蹈、文学、武术、音乐等各种元素。传统民族戏曲、民间音乐是我国民族歌剧发展的基础,歌剧戏曲化风格也成为我国民族歌剧发展的主要特色之一。传统戏曲不仅是从音乐风格影响我国民族歌剧,还包括了剧本演绎、演员表演、舞美设计等歌剧整体风格上的戏曲化,这也为我国民族歌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以传统戏曲唱腔中的板式、地方唱腔特点以及舞台假定性对中国民族歌剧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探索未来我国民族歌剧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瑰宝,其优美的旋律、饱含民族乡土气息的风格、复杂多变的故事情节、爱憎分明的形象、委婉曲折清丽的唱腔等,都会让幼儿产生强烈的审美感受。因此,把戏曲活动纳入课程,可以增强幼儿的节奏感,充分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和艺术潜能。  相似文献   

15.
<正>表演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步从生活中提纯加工,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表演艺术就是通过人的演技唱腔、乐器演奏或人的肢体动作、表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从而艺术地再现生活。表演既然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那么表演艺术就必须借助文字传递信息,这就为作文教学提供了一条越走越宽的路子。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借表演写作文,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策略和作文教学新思路。对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方式既为他们提供了有章可循、可观可视的直觉素材,还培养了他们的表演才能。  相似文献   

16.
影视表演的成功范例:“王茜华现象”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活跃于银幕、荧屏的青年演员王茜华异军突起,2004年,她凭自己在电视连续剧《当家的女人》中的出色表演,荣获第24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女演员奖。其实,从事表演艺术多年的王茜华的成功并非偶然,它包含着一系列规律性因素,概括起来便是:厚积薄发式的艺术能力的展示、阳光女性的艺术造型、天赋与机遇的耦合、话剧舞台与戏曲舞台是表演天才的摇篮、没有生活的理想就没有艺术的理想。这些因素对矫正当下影视表演中的一些消极现象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当然王茜华要走的路还很长,她作为性格演员最需要克服的问题是:如何不断地超越自己,走向艺术的更高境地。  相似文献   

17.
改编自同名歌剧的现代黄梅戏《党的女儿》在歌剧与戏曲的交融上做出了新的尝试和探索,不但在唱腔音乐上拓宽了黄梅戏的音域,还在表演设计上进行了大胆突破,以个性化的语言和民族性的音乐在多元化的舞台上呈现出别样的审美意蕴,对新时期戏曲审美艺术的再认识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戏曲表演艺术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其表演手段,集中体现在戏曲演员是否掌握好了戏曲的基本功——“四功、五法”。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是以体验为依据,它熔文学、美术、音乐、歌舞以及武术杂技于一炉,铸成了一种独特的戏剧形式。它是完整的特殊的表演艺术体系。  相似文献   

19.
安徽傩戏是以驱鬼疫祈吉祥为目的,以戴面具为表演特征的请神敬祖的一种祭祀性民间戏曲表演活动。文章探讨了贵池傩戏的萌生时间,演出的行当、剧目及唱腔等问题。作者认为,贵池傩戏傩文化对研究古代戏曲、民间文化艺术、民间信仰和皖江地区文化有极大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传统戏曲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民族声乐在借鉴西方声乐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传统戏曲为民族声乐提供了大量素材,促进了民族声乐的发展,民族声乐的发展也是对传统戏曲的继承和发扬,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民族声乐的概念,然后阐述了传统戏曲与民族声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最后从唱腔、表演形式、演唱技巧、审美熏陶等角度分析了传统戏曲元素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增强对民族声乐和传统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