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74年,法国女性主义者奥波尼首次使用了"生态女性主义"一词,标志着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研究的发端,这种将生态主义视野纳入到女性主义运动的做法造就出了生态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批判男性中心的知识框架,目标是建立一个遵循生态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原则的乌托邦.生态女性主义主张自然世界与女性主义精神的结合,因此它既是一种女性主义理论,又是一种生态理论,同时也是一种多元的文化视角.生态女性主义对于我国在理论方面有许多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生态女性主义翻译是生态翻译学与女性主义的有机结合.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翻译的演变,生态女性主义翻译观,生态女性主义翻译的目标以及其局限性和发展前景几个方面加以阐述,也是从新的视角对当代翻译学理论研究的一种延伸.  相似文献   

3.
生态女性主义是一个富有活力的文化思潮,具有兼容并蓄、多元共生的特征。生态女性主义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很多方面都受益于女性主义和生态学观点的影响,因而它的理论特色既是女性主义的,又是生态学的,但它绝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它从最初仅关注性别歧视发展至关注人类社会各种压迫制度,最终认识到自然主义也是统治逻辑的结果。总之,在很多方面它有别于并且超越了女性主义和生态学。  相似文献   

4.
起源于二十世纪70年代的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已成为当下一股不容忽视的文化思潮和一种文学批评方法。近年来,美国一些高校开始在课堂上讲授以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及其实践运动为主要内容的课程。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特色既是女性主义的,又是生态学的。一方面它表现出女性主义的伦理观念,尊重差异,倡导多样性,解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它提倡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主张解放生命,反对压迫,追求整体性。美国的生态女性主义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有:①生态女性主义的文化与文学。②生态女性主义的渊源。③生态女性主义政治运动。④生态女性主义伦理。⑤生态女性主义的发展趋势等。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课的意义在于,它不仅影响了学生,也影响了老师们看待和处理事情的方式。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或者不同观点持有者之间能够以一种平等的地位相互对话和交流。生态女性主义课程将影响和改变学生获取知识和看待知识的方式,促使学生养成跨学科的学习、研究方法及视野。生态女性主义课程促使学生们关注重要的社会问题,同时,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介入社会和环境问题。这种改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使她们和社会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生态女性主义倡导的对二元论等级制的批判是认识论上的一个巨大转变,它使学生们意识到,从不同的角度和定位观察并分析事物,得到的结论也会不同。非二元论等级制的思维模式使学生获得了一种自主建构自身的认知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女性主义第一次浪潮主要以自由女性主义为表现形式,第二次浪潮主要以激进女性主义为代表的话,那么女性主义第三次浪潮中的代表就是生态女性主义.它是当代西方由环境运动和女性运动汇流而成的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求的文化思潮.  相似文献   

6.
生态女性主义既是一种生态伦理,也是一种哲学,一种分析社会问题的方法和看待世界和他人的视角。生态女性主义课程的开设意义重大。生态女性主义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生态女性主义形成与发展历程、生态女性主义核心思想、生态女性主义与深层生态学的对话、生态女性主义的流派划分和女性与自然双重解放的生态女性主义策略、生态女性主义的本土化、生态女性主义的发展趋势和代表人物及经典文本介评。  相似文献   

7.
《儿子与情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女性主义是生态主义和女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认为对女性的压迫和对自然的破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试图解构文明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二元对立关系,解放生命,反对任何形式的压迫.在<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中,劳伦斯通过展现自然与文明和男性与女性的双重对立,成功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文明对大自然的破坏,以及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和漠视,表现了他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8.
郑兰 《培训与研究》2010,(10):11-14
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表达了对自然和女性命运的关注。女性和自然恰巧也是生态女性主义所关注的主题,是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两个焦点。小说从反人类中心主义,反男性中心主义,文明和自然、女性和男性之间的和谐关系的构建等三个方面反映了作者自觉或不自觉运用的生态女性主义要素写作及其蕴涵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赵云 《文教资料》2010,(4):186-187
生态女性主义对男女的社会定位和角色扮演做了深刻的分析。生态女性主义将生态理论与女性主义有机的结合起来,是新时期的产物,同时也为创设真正意义上的男女教育平等,提供了理论保障。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了女性生态主义对当前高等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权运动和生态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从性别的角度切入生态问题,强调把争取性别平等与生态保护两个概念有机联系在一起。生态女性主义经历了从运动思潮到伦理文化再到文学批评的发展过程,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拟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进行梳理,阐述其理论渊源、伦理流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加美·尤伊斯执导的影片《上帝也疯狂Ⅱ》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哲学,它将现代社会中的喜剧元素与生态环境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从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以及人与人三个维度入手,突显了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表达了对于人、自然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在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精神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解读影片中的生态哲学理念可以为我们构建新型生态和谐的现代社会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生态女性主义的批评方法分析新锐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的作品《黑天鹅》,其所展现的现代社会女性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扭曲导致精神环境的扭曲,揭露了女性在这三重生态环境下压抑而病态地生存,最终走向毁灭。提出创造一个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的社会生态才能帮助现代女性塑造健康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影视作品在全球化不断加快的今天,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字幕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拟从生态翻译学出发,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层面对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以期能为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随着字幕翻译在翻译研究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影片《功夫熊猫》中的经典字幕翻译进行分析,指出应注重体现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注意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等多维度的有机结合。在翻译过程中力求做出与翻译生态环境相适应的选择,处理好源语和译语的关系,减少文化差距,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生态美学研究的困境与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存在论美学"作为国内生态美学研究的前沿,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明确和深化:生态美学以现代人的存在状态与审美活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同时,又要把"自然"作为一个重要思考维度纳入存在本体与艺术本体论的研究中;生态美学以现象学哲学作为主要方法论来源,在吸收借鉴多种理论资源时必须经过谨慎地辨析和转化;生态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国外生态文化理论的系统译介、存在本体论与艺术本体论研究、关于自然信仰理论的研究,以及对生态批评理论的探讨和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proceeds from the premise that film can be educational in a broader sense than its current use in classrooms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and explores the idea that film might function as a form of education in itself. To investigate the phenomenon of film as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first address a number of assumptions about film, the most important of which is its objective character under study. The objective study of film holds that the meaning of film awaits its correct interpretation according to an informed viewer. I suggest that theoretical modes of interpretation in this vein really amount to attempts to control meaning via a particular lens, rather than allowing films to present meaning in necessarily ambiguous, and thus sometimes unsettling, ways. Situating film as the object of study in this way continues a tradition of empiricism or naturalism in thought that both Maurice Merleau‐Ponty and Ludwig Wittgenstein sought to critique as psychologism. Whilst no claim is made for reconceiving of Wittgenstein as phenomenologist, a dialogue between the Remarks on the Philosophy of Psychology and the 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 reveals sympathies in attempts made by both to overcome a metaphysics of the perceived or experienced object, thereby broadening the educational reach of film.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视阈中的丹江口库区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业的一种新潮流,是人类"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本性需要。它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倡导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生态旅游的灵魂,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的载体。丹江口库区应依托自身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广泛普及生态环保教育,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进而实现库区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和保护的需要以及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文章探究了高职院校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的定位和发展前景。该专业应培养学生污染源调查、监测、评估和治理修复,以及生态调查与评价、生态工程设计、修复工程施工管理和修复系统运行与维护等基本技能。该专业是当前生态建设中的热点专业,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杨凌农科城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城市的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杨凌农科城为例,对其生态城市建设进行研究, 包括其建设生态城市的优势与成果,提出其建设生态城市的具体设想和措施建议,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建设杨凌农科城生态城市需要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寒地黑土区域生态经济价值巨大,但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根本原因在于生态法律制度建设的缺位。当前迫切需要将生态文明理念引入生态法律制度建设之中,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实现寒地黑土法律的生态化。法治以其公平正义等功能价值成为生态建设的不二选择。目前,应从立法精神上,以宏观立法层面和中观或微观层面来为建构寒地黑土区域生态法律制度体系提供建议,重点研究包含生态责任追究制度和生态公益诉讼制度的寒地黑土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