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古代目录的提要体例,王重民先生曾明确指出,我国古代提要目录有叙录体、传录体和辑录体三种类型。"刘向校书的叙录能够全面的评价一书的内容(包括著者事迹),是我国编写提要、解题的正宗"。"王俭《七志》对撰人‘每立一传’以代替提要,僧佑的《出三藏记集》述列传以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不过,目录学史上,关于传录体的界定还是有着一定的分歧,即被著录之  相似文献   

2.
吴圣波 《图书馆论坛》1995,(4):13-15,72
提要又称解题、叙录等,是对文献内容特点所作的说明,是揭示文献内容的一种基本方法。解题在我国渊源较早,它伴随着目录的产生而产生。早在西汉时期,我国目录学家刘向等在整理图书和编制书目工作中,就开创了我国目录学上叙录体的提要先例,给所校每部书都写有叙录,“叙录之体,源于书叙,刘向所作书录,体制略如列传,与司马迁、杨雄自叙大抵相同。”[1]我国古代将目录是否具有解题及解题水平高低作为衡量一部目录质量的标志之一,正如余嘉锡所言:“凡目录不著解题但记书名者,固薄其浑漫,视为无足重轻。”[2]书目提要已成为我…  相似文献   

3.
小知识     
匠体 :专业书工所写的印刷字体。特点是字形方板 ,笔画横轻竖重。按其风格又分两种 :一是宋版中有些整齐方正的字形 ,虽然不同于楷体 ,但仍带有楷书风范 ,版本学家称之为宋匠体。其字形略似现代的仿宋体 ;另一种是明代中叶以后 ,专业书工别创的一种简易的匡廓字样 ,横细直粗 ,整齐划一。因刻写省工省力 ,一时颇为流行 ,称为宋体。其实并非真正的宋体 ,版本学家称之为明匠体 ,俗称明体或明朝字。其字形近似现代的老宋体解题目录 :目录的一种。对所收书籍每书下均撰有提要或解题的目录。古代解题目录有叙录体、传录体、辑录体 3种。叙录体内容…  相似文献   

4.
刘向、刘歆父子整理文献之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向将群书的叙录汇集成的《别录》和刘歆编写的《七略》,开创了我国古代目录学和分类学之先河.二者从书目体例、分类方法、校勘程序、编目特点等方面对我国古代文献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分类.刘向采取的"本校法"和"对校法",为后来的校雠学奠定了基础.在编目方面,采取一一条其篇目,撮其旨意,撰写叙录,然后排比分类,将学术源流的考辨、学术著作的评价、学科范围的划分具体应用到书目的编纂,逐步形成了后来的目录学.在分类方面,将古代文献划分为六类,对后世文献"四分法"和"七分法"的形成起到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元行冲生平情况,详细地探讨其领衔编撰《群书四录》蕴含的目录学思想即完全承袭西汉刘向《别录》体例、收录图书资料丰富、首创官修目录辑录体提要之法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辑录体作为解题目录的一种方式,由马端临首次在《文献通考.经籍考》中确立。文章从辑录体确立的背景出发,阐述了辑录体的确立及其目录学价值与影响。  相似文献   

7.
《杜集收录》和《杜集书目提要》是20世纪收集、整理杜集书目方面较为权威的两部著作。针对同一客体,两书的编撰特色却各有千秋。通过比较它们的成书过程、体例、叙录内容和撰写风格等,笔者发现二者具有极大的互补性,并代表了目录书撰写的两种类型:书录体与提要体。  相似文献   

8.
从古典目录学角度出发,结合中国古代史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发展,遵循全面深入、整体把握的原则,较为深入地分析了<文献通考·经籍考>辑录体体例的产生,介绍其资料来源,全面分析辑录体体例的方法特点,并阐明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一、“目录”、“书目”二者的异同表现在哪里?首先,“目录”与“书目”有着不可分割的“近亲血缘”关系。将“目录”二字结合成一个文献的名词,至迟始于刘向、刘歆父子校书的时候。《文选》任昉《为范始兴求立太宰碑表注》:引《七略》说:“《尚书》有青丝编目录。”可见在刘向之前已有一书的目录了。《汉书叙传》载,“刘向司籍,九流以别。爱著目录,略序洪烈。”东汉的班固已把刘向“辄条篇目,撮其旨意”的文章叫做“目录”了。刘向首开叙录体裁记录图书(即“解题”),这是我国目录学史中的优良传统之一。“目录”一词往往还  相似文献   

10.
《天禄琳琅书目》作为我国古代目录学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版本解题目录,深深影响着清代中叶以后公私藏书目录的走向.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的问世,方便了学界对它的研究和利用,然此本在文字、标点、断句上仍未尽善,今略加校正.  相似文献   

11.
刘蔷 《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20(4):90-95,64
《天禄琳琅书目》是中国第一部官修善本书目,在著录体例方面多有创见,对清代藏书家讲究版本鉴定、注重善本著录的风气影响深远,直接开启了近世版本目录学的兴盛。从编纂体例、目录体裁、"重在鉴藏"的编目思想三个方面,条分缕析其对当时及后世版本目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目录学的研究中,易混淆目录和目录学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从而导致言目录学之作用,实际却充之以目录之功能。为了弄清目录和目录学的作用,本文就此问题试作四点论述,请同行专家和师友们斧正。一目录是目和录的合称。目指篇名,即书的篇或卷的名称。录指叙录,即书的内容,作者事迹,书的评价,校勘经过等之简要文字说明。目录一词,最早见于《七略》:“《尚书》有青丝编目录。”这里指《尚书》一书的目录而言;两汉刘向校书时的“条其篇目”、“录而奏之”  相似文献   

13.
佛经目录在我国目录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古代专科目录中最完善的一种,《开元释教录》则代表了佛教文献学和佛经目录学的最高水平,本文就《开元释教录》所表现出的目录学意义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认为目录具有传播知识、传播思想、唤起民众的社会作用,主张目录学为社会服务。他编撰的《西学书目表》,是首创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的书目分类法。他重视书目的阅读指导功用并把它上升到学者自立和国家自强的高度。他发表《佛家经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一文,对研究佛经目录卓有成效。他对近代中国目录学的广泛深入研究及其目录学理论和实践的巨大成就,带动了目录学研究,开一代研究之新风。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目录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无论是官修目录还是私撰目录在系统目录的建设上都卓有成效.官修目录以苟勗《晋中经簿》,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为代表,奠定了四分法目录的基础,私修目录以王俭《七志》、阮孝绪《七录》为代表,补充官修书目,其成就甚至压倒了官修书目.《七录》是魏晋南北朝书目成就的集大成,把系统目录建设推到了这  相似文献   

16.
《文献通考·经籍考》撰成后,多种目录学著作都仿其体例,采用了辑录体提要,从而完成了辑录体目录的扩展,这与各科学术的发展、私家藏书文化的发展以及地方文教事业的繁盛有着紧密联系.这种扩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现代第一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的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具有建立现代学科的开创性意义。他可谓是这一研究领域的现代第一人。其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古代目录学史的现代研究体系和研究规范,二是总结了古代目录学的原则和目录的功用,三是对导读书目的研究有较大的开拓,四是其研究方法达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其研究对后来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孙德谦《汉书艺文志举例》是我国目录学研究史上第一部关于《汉书·艺文志》体例研究的专著,其将《汉书·艺文志》的体例归纳为46例,可谓详尽至极.但细究起来,孙氏所归纳之例并非完美无瑕,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孙氏所举之例进行归纳与改造,提炼史志目录的体例,以期对目录学研究及书目编纂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近现代的许多目录学著作,对于“目录”一词的解释,大体都认为:“目”,是指篇目,“录”是指叙录,篇目和叙录合起来组成“目录”一词,如: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何谓目录?目指篇目.录而合篇目及叙言之也”(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6页). 王重民《普通目录学》:“目是篇目,指书的篇或卷的名称.录是叙录,即书的内容和  相似文献   

20.
古典目录的体制,按其形式来划分,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部类之下有小序、书名之下有解题的书目:二是有类序而无解题的书目;三是只著录书名、撰者及卷帙而无类序和解题的书目。目录体制的三分法,在学术界没有什么争议。只是余嘉锡先生的《目录学发微》,论目录的体制,序为四种,其四为“版本序跋”。而不知这种体制是前一种“小序”派生的一种形式,抑或是与前三种并列的形式,余先生没有加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