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残疾人体育与社会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残疾人体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因此,应按正常化的原则消除对残疾人的社会排斥,树立新的残疾人体育观,维护残疾人体育参与的公平。具体包括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平等的训练和比赛机会。  相似文献   

2.
家庭社会资本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影响及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家庭社会资本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的体育态度、体育锻炼氛围及网络结构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形成具有显著性意义;家庭文化层次、体育态度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认知层次具有显著影响,家庭经济收入对青少年直接参与体育锻炼及参与有偿体育锻炼具有显著意义。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形成,不仅需要优化家庭社会资本质量,而且也要注意家庭社会资本相关因素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体育参与为社会资本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媒介与机会。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17)数据,分析现场观看体育比赛对不同层次社会资本的影响。发现:现场观看体育比赛对个体社会资本与社会参与具有显著的正向提升作用,且这种作用不因性别、年龄、户口类型、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同而变化;现场观看体育比赛总体上对人际信任无显著影响,但对不同年龄、家庭经济条件者的影响存在差异。建议:积极倡导、构建以大众体育为载体的形式多样的社会资本建构路径,充分发挥体育参与的社会价值;同时不断深化、细化体育与社会资本研究,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社会文化规训与性别角色期许是女性体育参与社会距离形成的本源所在,受此影响分别出现了项目选择和性别参与上的差异特征;经济收入与教育背景的影响使女性体育参与呈现明显的社会分层现象,影响着女性体育参与的行为选择;媒介传播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进一步凸显了女性体育参与的弱势地位.已婚群体的女性体育参与程度显著比未婚群体降低,女性体育参与的社会距离产生的本质并不取决于男性本身设置的距离感,而是取决于社会发展过程中附加的社会文化、性别角色期许、媒介传播、经济收入以及文化背景的共同作用.正是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造成了女性在社会角色中的“弱势”地位,这种地位是导致女性体育参与社会距离形成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5.
对发达国家残疾人体育法制建设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发达国家重视残疾人体育法制建设并各具特色;残疾人体育法制建设有着广泛的社会组织参与和民众支持;能适时为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提供法律帮助;判例法对维护残疾人体育权益发挥导向作用。得出启示:强化与完善残疾人体育法制建设;厘清与明确残疾人体育法规的部门职责;引导与鼓励社会力量和公民维护残疾人合法体育权益;加大残疾人公共体育设施的立法力度;借鉴与实施保障残疾人体育权益的法规范式。  相似文献   

6.
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个体身体活动参与的重要社会因素。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检验社会经济地位对不同群体身体活动的影响效应,梳理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个体身体活动参与的作用路径,发现:(1)社会经济地位对个体的身体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但对青少年、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身体活动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2)社会经济地位通过社区环境(体育活动设施、社区学校条件)、家庭因素(家庭物质环境、家庭成员身体活动行为)、久坐行为、超重或肥胖、锻炼动机(锻炼意图、自我效能)等因素对个体身体活动产生影响。(3)当前关于社会经济地位与身体活动关系的研究存在核心概念的界定与测量混乱、社会经济地位影响身体活动的理论构建缺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果振义 《精武》2012,(6):52-53,57
1 体育文化的内涵 “体育文化”一词最早直译为身体文化。早在19世纪末。人们对“体育文化”有了较为广泛的解释和使用。到了20世纪。对身体文化的解释和使用更为多样化。我国学者把体育文化概括为“是在增加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包括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及规范体育活动的各种思想、制度、伦理道德、审美观念,还包括为达成目标的各种改革举措以及相应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体育作为人民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助力乡村振兴和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和马费索利的“情感部落”理论为分析框架,对闽南三乡福灵殿“野球”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实践的过程进行了田野考察,并对以“野球”为代表的村落体育赛事参与公共文化空间重构的逻辑展开分析。调查发现:闽南侨乡体育传统、节庆礼俗与现代运动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野球”文化符号,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研究认为:闽南“野球”以社交媒介为技术支持,通过城乡间要素流动和集体性社会资本增值重塑了社会联结;通过参与式供给丰富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以回嵌乡土的方式融合了传统宗族文化,进而形成新的村落社会联结,重构了情感互通的村落公共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9.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对我国现有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对社会体育人才需求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目前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使该专业的课程方案设计不够合理,以及就业方向不够明确,导致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较不乐观。因此提出社会体育专业应根据社会需求,把培养目标定位于为社会培养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技能指导型”高级专门人才,以便更好地为全民健身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访谈法了解随迁老人的城市社会融入现状和体育参与情况,旨在呈现随迁老人主体经验,构建体育促进随迁老人城市社会融入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随迁老人可从体育交往、运动趣缘、运动习惯、运动身体4个维度融入新城市文化、拓宽社会关系网络、减少孤独的心理感受、构建积极的身份认同,进而从社会适应、心理融入、身份认同3个层面推动其城市社会融入进程。体育有助于随迁老人融入城市社会,为从体育视角给其城市社会融入提供一种新思路,建议:1)具化顶层设计,完善专门性随迁老人体育扶持政策;2)问需于随迁老人,制定切合实际的体育促进措施;3)细化执行主体,宣传和引导随迁老人参与体育。  相似文献   

11.
张艳 《体育与科学》2012,33(4):81-85,61
以社会学相关理论为支撑,采用文献资料与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农民工体育参与与社会融合进行研究,结果认为:在文化层面,农民工的体育锻炼参与与农民工的文化融合程度成正相关,农民工的体育参与受到文化层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受教育程度和现代观念等方面);在社会经济层面,农民工的社会经济融合程度与农民工的体育参与程度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社会经济地位会影响个体的体育参与行为,社会经济地位的融合有利于推动大众体育健身参与促进体育参与机会的均等化;在心理层面,农民工对市民的社会差异性显著低于市民对农民工的社会差异性,在体育项目参与者之间农民工的社会身份同质化越鲜明体育参与者与非体育参与者之间的同质化越明显,相应的区别越明显则有刺激效应产生的差异性越大。  相似文献   

12.
陈玉忠 《体育科研》2012,33(1):5-10
在对我国体育文化体制改革背景阐述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中存在着的问题:体育文化的功能发挥不够全面;体育文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平衡;体育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作用发挥不够等,并从创新社会管理的视角提出了对策:切实保护民众的体育文化权益;加快转变政府体育文化管理职能;充分发挥社会体育组织的作用等深化体育文化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二元”社会结构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结构的主要特征,政治、经济、文化、现代化水平发展不平衡是当代社会最主要表现。社会体育依托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二元”社会结构导致了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二元”特征:社会体育管理体制、体育意识、体育人口、体育消费、体育产业等指标存在巨大差异。因此,我国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加强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体育的发展,结合地区特点大力开展体育活动,以此促进我国社会体育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关于构建农民工体育参与与健康促进社会支持系统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工的体育参与与健康促进应得到全社会的关注.研究表明,制度性支持系统薄弱,社会组织支持匮乏,落后观念以及短视行为是导致农民工体育参与社会支持系统滞后的主要社会因素.基与此,研究认为农民工体育参与与健康促进社会支持系统应以政府为主导,政府是农民工体育参与支持系统的责任主体;以社区为纽带,开展活动,建立社区支持网络;以企事业单位为基础,以打造企业文化为导向,开展农民工体育;以工会、农民工体育俱乐部为依托,整合各种社会力量,营造农民工社会支持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5.
残疾人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已有显著成效,尤其是在竞技体育方面,但在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该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对呼和浩特市残疾人群众对于体育活动、体育场馆设施的需求与供给,体育参与,体育建设残健融合情况等物态、制度及心理层面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当前,呼和浩特市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存在残健机制、设施不完善;尚未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服务体系制度不完善,导致供需失衡;投入经费不足,体育公共服务及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导致残疾人群参与机会不均;信息传播渠道不足、消息闭塞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立并丰富自己的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平台;更新并完善当前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增加残疾人体育经费投入;提升残疾人群体育参与意识;最大化利用资源,实现残、健融合,共享体育运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辨析家庭体育内涵界定中存在的分歧与不足,结合新发展阶段家庭体育发展呈现出的新特征,重构家庭体育的内涵,旨在推动家庭体育理论研究与时俱进。研究认为新发展阶段家庭体育的发展已经突破参与人数的条件限定,打破家庭体育活动场所的空间囿限,其核心价值向培育“完整的人”发展演变,“家庭生活中由家庭为主体组织实施”是家庭体育区分其他体育活动的本质特征;将家庭体育内涵界定为“家庭生活中由家庭为主体组织实施并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家庭成员全面发展的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7.
陈胜 《湖北体育科技》2008,27(4):376-378
按照“文化”的一般定义把“体育文化”概括为三个层次:表层是运动形式(包括身体运动形式及所使用的场地、器材等物质形态);中层是体育体制(包括体育的社会组织形态和教学训练体制等);深层体育观念(包括身体观、运动观、价值观、方法观等)。巾此演变而来的体育文化、终身体育、身体文化、身体娱乐、竞技与体育等概念术语具有学术上的不同含义和实践上的不同功能,只有准确界定他们的概念,才能在体育文化实践中广泛交流和应用,并正确指导人们从事和接受不同的体育文化活动,以避免因含糊不清的概念给体育文化实践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社会资本视域下对少数民族体育非遗传承价值、动力机制、困境,并提出传承路径。价值:弘扬传统体育文化的制度规范,塑造身体文化认同的信任机制,建构生活实践参与的关系网络。动力机制:制度规范是仪式秩序塑造的保障,组织框架是文化网络链接的基础,文化根基是情感认同形成的关键,实践参与是文化脉络延续的标识。困境:制度保障不完善,互惠规范体系不足;组织框架不健全,网络节点协同不畅;价值挖掘不深入,理念认同逐渐松动;实践参与不广泛,文化内涵感悟不强。路径:完善制度规范,建构传统文化保障体系;健全组织框架,搭建文化生态融合模式;深挖文化内涵,凝聚理念价值认同意识;拓展实践参与,实现文化底蕴具身感悟。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个案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参与观察法等方法,以社区体育社会组织的典型代表"北京回龙观地区足球协会"为案例,探析体育社会组织承担社会责任的依据,及体育社会组织承担社会责任的内涵,为今后体育社会组织履行和实践社会责任提供实证研究的样本与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承担社会责任应该是体育社会组织实践活动中的重要内容,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以更高的道德标准要求体育社会组织和个人更能符合社会的期望;2)体育社会组织社会责任的特殊性和必要性决定其社会责任内涵包括对政府的责任、对企业的责任、对媒体的责任、对组织内部成员的责任及对社区建设的责任等5个方面;3)体育社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是转变政府体育行政职能的内在需求,更是推进其自身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建议:改革完善体育社会组织相关法规和管理机制;建立有效的体育社会组织内部自律机制;增强体育社会组织的资源获取能力;建立健全体育社会组织社会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20.
辜德宏 《体育科学》2022,(2):12-20+38
为更好地推进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其发展中社会和市场力量的作用、作用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社会和市场力量参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优化策略。研究认为,社会和市场力量的作用主要有:培养多层次竞技体育人才、传播竞技体育精神和文化、推进竞技体育的专业化发展、优化竞技体育的产品结构、拓展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业体育的生根发芽。作用不足主要表现为:参与的运动项目和发展领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效果和效力方面相对偏弱、参与竞技体育发展的规范性和专业性有待提高、参与竞技体育发展过于追求利益而淡漠人才培养。研究建议,社会和市场力量主动提升自身治理能力,积极参与竞技体育治理,以转变竞技体育治理格局;扩大体育社会组织规模,优化参与发展的布局,提升参与发展的效力;扶持体育小微企业发展,按基层需求及区域特点,凝练参与发展的优势;健全激励以及约束机制,营造良性有序竞争环境,规范参与发展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