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采用历史文献考据为主的文本分析方法,以国家"网络文化强国"战略为引领,运用文化学、传播学、历史学等交叉学科理论知识,对互联网时代的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特征、发展机遇,中国武术"走出去"的历史进程和面临困境,以及互联网时代中国武术"走出去"的实现路径进行了学理分析。研究认为,互联网时代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的国家意志,为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标识性项目的中国武术的全景式国际传播的创新能力提升,植入了新的网络文化智慧。以政府职能部门具有明显目的性和计划性的世界推介、民间拳师和武术组织的自由式传播、影视作品为载体的无意识国际传播等中国武术国际传播推进路径,引发国内外武术传播媒体双向对接乏力,凸显国内武术传播主体创新意识淡薄;武术哲学内涵和人文价值理念沟通缺失,致使域外媒体平台武术文化传播乏力等现实困境。要破解此种窘境,务必转变互联网时代中国武术"走出去"的传播主体的理念,由线下传播向线上传播转型;树立共同体意识,有序走进国际互联网武术网站;利用主流互联网,在策略和方式上积极应对;构建"本土化"体系,提升影视作品和武术网站的核心竞争力;整合域外新媒体,强化实质性意义的双向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2.
采用SWOT分析法,对中国武术全媒体传播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方面进行分析,并基于中国武术全媒体传播现状,提出中国武术全媒体传播的发展策略:开拓性战略,扩展传播路径,强化平台技术支撑,实现武术创新性发展;转化型战略,优化传播策略,构建现代话语体系,推动武术创造性转化;改善型战略,重视生产内容,推进传播体系建设,提升武术核心竞争力;稳固型战略,增进文化认同,拓宽传播发展空间,坚定武术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全媒体视野下的中国武术传播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新媒体时代下,探寻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提升策略,对于增强我国体育国际话语权,助力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研读、文本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对新媒体时代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提升的机遇、挑战及对策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新媒体在丰富中华武术话语的内容体系和表达体系,拓宽中华武术话语传播的主体、形式和渠道,增强中华武术话语传播的实效性方面为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提供了机遇。同时,新媒体时代提升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也面临媒介依赖过度、数字鸿沟现象、碎片传播与话语狂欢等方面的挑战。基于此,提出了新媒体时代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提升策略:增强中华武术自身实力,丰富大众媒体传播素材;优化武术传播人才队伍,提升话语主体对话能力;重构武术传播话语体系,消弭跨文化交流屏障;打造武术国际赛事品牌,增强中华武术文化吸睛能力;细分新媒体用户传播场域,营造和谐网络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4.
中国武术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中国武术的传统分类方法和现代分类方法的基础上,从价值论视角对中国武术进行分类。认为:中国武术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的价值形态主要体现为击技武术、技艺武术和养身武术。提出:价值分类法为中国武术提供可持续发展空间,使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武术的认识更加清晰,有助于其推广和传播。  相似文献   

5.
新媒介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以传播学、人文学等交叉学科理论知识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文本解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武术的传播困境、传播机遇及传播路径进行分析论证。研究认为,中国武术传播在新媒介背景下面临着西方体育文化冲击、发展空间窄化、文化认知偏离等问题和窘境。而新媒介也为中国武术传播带来新契机,建构了中国武术文化记忆,增强民族认同感;挖掘了中国武术文化内涵,满足现代社会需要;打通了中国武术文化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提供文明道德涵养。消解中国武术传播的困惑还需树立"开放包容"意识,打造武术文化特色;利用新媒介传播技术,拓宽武术传播空间;发挥新媒介育人功效,培养正确武术认知。新媒介迥异于传统武术传播媒介,为中国武术建构了新的传播路径,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武术未来发展的传播走向。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动漫的视角探讨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播。针对当前我国武术文化传播的障碍及现状,提出武术文化传播的新路径武术动漫,并具体阐述武术融入动漫的优势和动漫在武术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旨在拓展武术文化传播的空间,促进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于中国武术内涵、本质、功能等方面的认知、解析,对于我们来讲应该说是一个值得经常思考的问题。面对今天中国武术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重新思考和探索这些问题,应该是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的。因为,我们只有真正认识清武术的本质、特征和功能价值,我们的武术发展、普及和传播,才会制订出明确的目标,选择好普及的路径,采用好传播手段和方法。因此上,本刊基于媒体的责任和义务,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利用有限的资源,开设一个全新的栏目——名家访谈,来共同探讨中国武术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武术入奥并非武术发展的最佳选择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王勇  卫京伟 《体育学刊》2006,13(4):66-68
中国武术和奥林匹克运动无论是从起源或发展轨迹、民族性格和哲学思维,或是从具体操作看,都是两个难以相容的主体,北京申奥成功与武术入奥、武术发展并不能画上等号,为求进入奥运会而削足适履的武术项目不利于中国武术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文化学和传播学的视角对《中国武术传播论》一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评论。认为《中国武术传播论》作为国内武术传播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最主要的学术价值可以归纳为:为武术传播研究充实了根基;为后续武术传播活动明确了"以文化传承为核心"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梅继伟 《精武》2013,(35):125-126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中国武术在传播过程时,首当遇到的武术动作术语繁杂.难以理解以及在面临当今西方主流文化的影响下.在国际学术上失去了话语权等问题进行研究。欲从科学性、民族性.大众化分别对中国武术学术话语体系进行论述;寻求中国武术学术话语体系的界定策略。以此为中国武术的推广和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以中华武术之“劲”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语言学与武学两个视角对“劲”的概念进行学理辨析,然后展开“劲”理论层面的意义探讨以及实践层面的训练要义探赜。研究认为:中华武术之“劲”是以技击为主要目的,以形体练习、气息吐纳以及意识引导为主要练习程序,经系统化训练后所获得的符合武术相关技术特点的整体力。就其理论层面而言,在揭示拳种技击基础、深化格斗对抗理念、促进肢体协调表达、丰富套路演练韵味等四个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就其实践层面而言,则主要通过形体练习奠定“劲”之松通顺达的身体基础,通过气息吐纳保障“劲”之己身贯穿与彼身渗透,通过意识引导实现“劲”之破体构象的实践飞跃。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武术的一种特殊身体认知方式,“悟”在武术教育与传承中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其身心一统、知行合一的特征充分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内在一致性,是中国古代身体智慧的集中体现。基于身体认知理论,在澄明和阐释“悟”的义理基础上,探究中国武术“悟”的运行逻辑与价值取向。中国武术“悟”的运行逻辑主要包含符号表征、隐喻映射、意会认知与行为转化四个层次,符号表征是“悟”的前提条件,隐喻映射是“悟”的逻辑起点,意会认知是“悟”的运行方式,行为转化是“悟”的实践指向,它们统一于“悟”中。这种运行逻辑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悟统身心的终极指向、悟合知行的实践进路、悟以体道的内在超越三个方面。中国武术教育与传承中要科学认识和有效运用“悟”的运行逻辑,客观看待和正确引导“悟”的价值取向,让这种中国式的文化传统和实践智慧在现代社会语境下也能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3.
基于符号互动论的视角,探讨体育电商直播中的新型身体消费机制。研究发现:消费者对体育电商主播的身体形象进行符号化消费、直播间为主播和消费者的身体符号化呈现提供了消费情境、主播与消费者双向的具身参与互动助推身体符号化消费行为。据此提出体育电商直播中的身体消费实施路径:充分发挥体育电商主播的身体符号化优势、积极打造观赏型和参与型的符号化消费情境、强化主播与消费者的具身符号化互动体验。  相似文献   

14.
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一颗摧残的明珠,是典型的东方民族文化。武术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多彩,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时代的风雨不断的谱写着武术的传播,武术传播的主要功能是继承和传播文化,将武术技术和武术文化继承并传播下来,使之时代相传并与其它文化相互交融。不论是拳种流派的纵向还是横向传播,都使武术技术和文化得到了流传与保留。在流传中产生新的拳种或流派,传播是武术发展的动力。文章通过对当前武术传播的分析,概括出武术传播的主要类型及其武术传播的途径,并进一步阐述了笔者对当今武术传播采用形式一点见解,以期为广大的武术爱好者及武术习练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莫雷事件”为切入点,从情感传播和社会动员角度分析体育突发事件中我国网民的情感选择驱动因素及社会动员行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基于情感取向的社会动员在体育突发事件舆情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体育突发事件中,我国网民的情感选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受不同情感的驱使,网民以感性与理性并举的社会动员方式推动舆论发展。这一过程中,国家情感作为重要的社会动员力量在消弭国内舆论场话语分野、推动事件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表现为共享的国家记忆作为社会动员的力量推动体育舆情发展;作为动员主体的体育迷在情感博弈中影响着舆论场的话语表达;戏谑式表达与对抗式叙事建构体育舆论场的狂欢景观;个体情感宣泄与媒介引导下的情感管理推动舆论持续发酵;情感移植是体育突发事件中舆论热度升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运动见证了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领域的历史性变革,全球首座“双奥之城”推动了新兴媒体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深度融合,折射出我国国家传播能力提升与传播格局演变的壮阔历程。将我国筹办、举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旅”作为一个兼具中国语境和全球视野的历史文本进行审视,揭示全球大变局时代技术与文化在中国的互动与演进,分析奥运传播与我国传媒业创新实践的融合互动,呈现体育传播格局演变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背景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特别是如何激发文化持有者参与保护传承的内生动力,是当前学界面临的重要议题。基于米歇尔·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采用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以湖南省“汝城香火龙”活动为田野个案,探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乡村精英的话语权生成问题。研究认为: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村落社会“面子与文化资本的赚取”是乡村精英追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话语权的主要动力。村落(宗族)龙灯理事会是乡村精英为组织、开展“汝城香火龙”活动而组建的自组织,该组织通过内部动员与外部联络的方式进行运作。配合地方政府响应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依托文化学者构建“非遗”学术话语以及借助“全媒体”立体化渲染发展图景,是“汝城香火龙”保护传承中乡村精英话语权生成的行动策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乡村精英的话语权拥有,有利于激发文化持有者的文化自觉意识,促进“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社会共治保护传承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媒介是传承人类文明的最重要的物质载体。社会已经被纳入了大众媒介之中,大众武术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了大众媒介在大众武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社会传播是大众武术传播的基础;社会传播是促进大众武术传播的推动力;社会传播影响着大众武术流行现象的兴衰。  相似文献   

19.
以公共领域理论为解释路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体育健康传播。认为疫情之下的体育健康传播尚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公共领域,表现:体育健康传播话语主要由精英主导,普通个体公共精神欠缺;大众理性认知和批判意识缺失,公共舆论难以形成;媒介的平台功能凸显,在激活公共讨论方面还存在不足。未来体育健康传播应在公众层面引导大众关注体育健康传播,强化公民意识;在公共舆论层面形塑认知强化治理,培养公众的理性批判意识;在媒介层面强化体育健康内容的互动性,激活公共讨论,以进一步构建体育健康传播的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