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板材史之二     
刘青年在电话里号淘大哭,五分钟里没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挂电话前最后一句我听明白了:我就想像他们一样,自由地在路上跑啊。  相似文献   

2.
王辉 《中国档案》2015,(1):38-40
"既然认定我适合做档案工作,那么我只有努力把它干好了。"——南宁市档案局(馆)长廖茂隆2009年2月,南宁市委组织部长和市委副书记找到时任良庆区党委副书记的廖茂隆,开门见山的一句是:"茂隆啊,档案工作很重要啊……"廖茂隆马上意识到:自己的"最后工作站"就是档案局了!此前,廖茂隆对档案工作还没有基本的概念,只是简单地认为"纸张发黄的文件不用了就交给档案局保存去"。虽然不清楚档案工作具体要干些什么事情,但他还是爽快地表态:"服从组织安排,服从市委决定,我一定要为档案事业奋斗终身!"  相似文献   

3.
张悟本的神话破灭以后,我一直在等待。等什么呢?等出版社给个说法,等有人告诉我,《把吃出来的毛病吃回去》一书到底是怎么出来的。等啊等啊等啊等,等到秋水望穿,天涯路尽,最后只能长叹一声,唉,没有等到。  相似文献   

4.
不帅请报警     
那天听老公在语重心长地教育儿子:“儿啊,你不聪明不要紧,可一定得帅啊。不聪明可以努力,可以笨鸟先飞。不帅——你可怎么办啊?”  相似文献   

5.
冲突与期盼--图书馆实践与著作权冲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图书馆实践角度陈述了图书馆业务工作和图书馆服务与著作权冲突;分析了二者冲突是由图书馆代表的社会公众利益与著作权法保护的著作权人利益这一根本矛盾所决定的;最后提出,为化解冲突、实现利益平衡,图书馆积极应对、努力实践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一天到晚日复一日“不计后果”地网申海投,到零星传来一点鼓舞人心的笔试面试机会,再到陆陆续续收到录用通知,近一年来我投了差不多50份简历,虽然最后只能在一个单位入职,可我并没有觉得那剩下的49份努力就是白费。  相似文献   

7.
“我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我只在规定的最后时间,考察你能否达成最后结果。”常听见管理者对下属如此下达命令。初次闻之,颇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一样就是不一样,这个管理者的魄力好大啊!  相似文献   

8.
从新闻作品内容构成探析新闻的真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真实性是个老话题,但也是个难以说清的话题,为此人们总想作出自己的努力,试图说清它。本文试从对新闻作品内容构成的分析入手,力求对新闻真实性的探讨实在一些。新闻作品是作者对新闻事实认知结果的陈述,在这种陈述中,往往或明或暗地表达着作者对新闻事实的评价意见。可见,新闻作品的内容由两部分构成:对新闻事实认知结果的陈述;新闻作者对新闻事实的评价意见。显然,后一部分并不是新闻事实本身具有的信息,它不是新闻,因为学界普遍认为,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而非对事实的评价。前一部分是对新闻事实的陈述,符合我们对新闻…  相似文献   

9.
我写过一篇稿,赞扬村里共青团员义务为一家困难户打井的事迹,结尾写道:井打好了,流出了清泉水。“井主人紧紧地握住青年们的手,眼窝里淌下两行热泪”。稿子被采用了,可是在这句话的最后却添了这么一句:“激动地说:你们真是活着的雷锋啊!”井主人是个哑  相似文献   

10.
苍蝇的思想     
一只老苍蝇即将咽气。它的儿子问:“像我们这样生活在居室内的苍蝇,大都会在青壮年时身遭不测。爹啊,您一定要告诉我们,您活到寿终正寝的经验是什么?”拼了最后一口气,老苍蝇郑重地说:“我爱落在蝇拍上……”话音刚落,眼一闭,死了。  相似文献   

11.
何申 《中国编辑》2004,(4):49-50
常有认识与不认识的作者打电话来,说他写了部长篇或中篇请我给看看。说得都非常客气,而且也是真心实意地要听意见,但却把我弄得神经很紧张。推辞到最后,我往往拿出撒手锏——请原谅,我从来没有做过编辑,实在是看不好稿子啊。也怪,一般说到这儿,对方也就不再坚持了。于是,我如释重负。  相似文献   

12.
相比我的2009年的一地鸡毛,和2010年的人生十字路口将错就错的选择,2011年于我,是一个平凡正常的一年. 当然,从不平常的悬崖边,到人生的十字路口,到回归正常而平凡,这中间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心力才能做得到啊.我做到了.虽然头发也因此更加斑白. 2011年,我架起了需要的桥,下定了韧性的锚,并把游丝抛了出去,虽然,还尚未抓住要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面对一卷卷档案,打开回忆的闸门,/我想啊,想的很远、很远,/一直到青铜、石刻、绳结档案……/豁然,我沸腾的心海呀,/渐渐地、渐渐地升起一个火红的信念:/这世界、这宇宙、这无限的空间,/每分每秒啊,都在不停地--变!变!变!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第三期的《档案春秋》,最后一篇是《沪江大学往事》,一看到文前那张思晏堂的照片,楼前两边那三根合成的大柱子,不由想起我有一张与哥哥一同钻在柱子的空隙处留下的影像。那时我七岁,哥哥十一岁,多么天真快活的岁月啊!照片是我的小姨夫给我们拍的。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拍照的情景:小姨夫让我们兄妹爬上圆柱,我开头还有点害怕,真怕从上面摔下来。因为当时觉  相似文献   

15.
一场官司引发的诸多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年第 1期的《北京档案》刊发了冯伯群采写的一篇长文 ,题目叫“利用档案引发的一场官司———《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出版以后”。文章对此书出版后引发的一宗民事诉讼案做了详细报道 ,官司起因、双方陈述、两审结论等各环节 ,文中交待得非常清楚。在我的阅读视野内 ,因利用档案而引发的官司 ,近年来零星地出现过几宗。但对档案界而言 ,这个案例无疑是最有“嚼头”的。官司起因较为简单 ,讼辩双方的陈述也不复杂 ,而两审判决的结论却大相径庭。为了使本刊读者阅读方便 ,并对本文提出的几个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 ,笔者在此根据冯伯群先生的长…  相似文献   

16.
正虽然我没有在粟裕同志身边工作过,仅由于我爱人乔信明的关系而与粟裕有过接触,但他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粟裕一贯谦虚谨慎、关心同志、爱护部下,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念念不忘"要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去和在那里长眠的战士在一起!"多么感人肺腑的语言啊!当我从广播中听到他这最后的遗愿时,不禁热泪盈眶,多年前的往事又翩然浮现。  相似文献   

17.
《出版参考》2006,(3):14-15
从中年步入老年便获得了很多优势.不过很少有人能把这些优势合情合理地陈述出来.一般的陈述都颇为感伤.笼统地说什么所有老翁都是美髯如雪,宛如圣诞老人;智慧无穷,如同希腊神话中的贤明长者。这反而使青年人对老年人的真正优势产生怀疑.对这些优势的真实陈述听起来也颇像奇谈怪论。我不认为老年人都老谋深算.人从不会因为老而变得老于计谋,许多老人依然天真无邪,稚气不减,让人喜欢。  相似文献   

18.
通常所说的主谓关系,都是指直接主谓关系,即在语义关系上,谓语直接陈述说明主语;在结构关系上,谓语直接置于主语之后,两者之间没有什么中介。例如: ①我赞美白杨树! (茅盾《白杨礼赞》) ②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③我们的船渐渐地逼近榕树了。(巴金《鸟的天堂》) 例①谓语“赞美”直接置于主语“我”之后,对“我”加以陈述,两者中间无任何中介性词语。例②  相似文献   

19.
我在很多年前来过这里 背着剑啊,洒啊,和一沓厚厚的宣纸 我赶得很匆忙,长江那边 还有几个从未谋面的哥们,等我饮酒做诗 等啊,瞪啊,还不见船的影子 我就爬上旁边的一座山,登高好远眺,我急啊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个粗心人,平时糊里糊涂地过日子,不大注意收集资料,即便写些日记啊拍些照片啊,随手就丢开了,因此至今已经活了大半辈子,手头可以叫做档案的东西倒并不多——或许是本能地在拒绝档案也未可知。然而,档案两字却又是我拒绝不了的。那无形的档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紧紧跟随着我,伴我品尝人生况味,感受时代变迁…… 现在回想起来,大概童年的我还不算太丑太笨,因为老师们都比较喜欢我,让我象通常好孩子们才能得到的那样,担任班干部,参加朗颂啊舞蹈啊等等兴趣小组。三年级以前我是快乐的。那时我可没有档案意识。 直到有一天,老师在报出有我在内的一串名字以后,把我们称作“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让我们去另一个教室开会,我才隐隐约约感觉到,我并不是单纯的我,而是还有什么东西同我联系在一起。老师在开会时提到我们这些另册学生的家长。原来,我父亲是“党员”,却不是人们敬仰的共产党员。这我模模糊糊没什么印象,因为大人们没跟我说起过。我弄不明白,老师是怎么了解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