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梳理“媒介帝国主义”的理论研究脉络,不难发现,自1969年美国学者赫伯特·席勒在《大众传播与美国帝国》一书中揭开“媒介帝国主义”研究的序幕。到1977年文化传播学者鲍依巴瑞正式提出这一概念,有关传播与国家发展、国际传播不平衡等问题的阐释无不蕴涵着新锐的传媒批判思想。而这与当时正兴起的后殖民主义思潮在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渗透及应用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全球化文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全球化文化的同质化和趋同化,使经济强势的国家文化输出加剧。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通讯卫星、光纤电缆、电子媒介、国际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电视跨国传播的全球化体系已经形成。并造成了强势国家对弱势国家经济和文化的“贸易逆差”。  相似文献   

3.
东方学视角下的媒介帝国主义1969年,关注传播与国家发展议题的美国学者赫伯特·席勒(Herbert Schiller),以他的《大众传播与美国帝国》一书,揭开了媒介帝国主义理论研究的序幕,被后人称之为研究媒介帝国主义的先驱.①在这本著述中,席勒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媒介帝国主义”的概念,但他对“传播优势”问题的最初阐释,蕴涵了许多批判西方(主要是美国)传媒的思想.席勒认为,美国的传播势力凌驾全球,是与美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结合的产物,美国的大众传播就是美帝国主义在全世界的延伸.②而媒介帝国主义这一概念的最先提出者鲍依巴瑞认为,媒介帝国主义即指“任何国家媒介的所有权、结构、发行或传播内容,单独或总体地受制于他国媒介利益的强大压力,而未有相当比例的相对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吴婷 《新闻知识》2006,(3):77-78
“媒介帝国主义”理论衍生于“传播与国家发展”理论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是70年代以来西方传播学批判性研究的产物。关于“媒介帝国主义”的理论,早期学者们从政治、经济等制度语境下进行研究;至上个世纪90年代,汤林森的《文化帝国主义》用文化的话语分析“媒介帝国主义”,他否定了现代  相似文献   

5.
“媒介帝国主义”理论衍生于“传播与国家发展”理论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 是70 年代以来西方传播学批判性研究的产物。早期的“媒介帝国主义”理论以国家主权为核心, 注重分析社会政治经济等结构性因素的作用, 认为西方媒介对第三世界的“文化输出”具有侵略和控制等负面的影响, 是二次大战后帝国主义或殖民主义发展的新形式。80 年代后, 传播研究者对“媒介帝国主义”影响过程中内外因素的作用, 以及西方文化的实际传播效果, 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产生了热烈的争论, 推动了“媒介帝国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发展。90 年代以来, 有关“全球化”与传播霸权的讨论, 使早期“媒介帝国主义”理论宏观性的批判研究取向, 再度引起传播研究者的重视和思考。对于“媒介帝国主义”的考量, 也已超越媒介与大众传播的领域, 是世界各国面对新的世界格局与“全球化”的挑战, 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探寻21 世纪的国际战略和竞争决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国成 《青年记者》2016,(35):31-32
由大众传媒组成的信息交换场所,为文化的跨国界交流、融合提供了空间,而一国传媒市场的兴衰则会直接影响其文化软实力的强弱.两种文化在融合过程中的碰撞交锋会将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区分开来,弱势文化会产生文化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7.
《青年记者》2021,(2):55-55
上海师范大学钱晓文教授所著《跨学科视野中的媒介融合与传媒转型》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媒介融合与传媒转型丛书”重要的一部,近期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媒介融合与传媒转型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十九大精神的指导下,其研究采用现代化范式,围绕传媒公共性、专业性与商品化之间关系的解构与重构这一重大命题,立足于新闻传播学,以跨学科的学术视野从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文化等多重维度重新阐释媒介融合的内涵、功能及特征等,并提出应建立以公共性为主导、以专业性和商品化为支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体系;从媒介文化角度看,传媒融合转型是互联网时代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的再重构,目标是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期刊产业的投资机会与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转轨,特别是加入 WTO 以后,包括期刊在内的中国传媒业如何有效地与市场结合,并通过产业经营途径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有迹象表明,期刊有望成为传媒业内率先得到突破的媒介。少数拥有市场、拥有品牌、拥有资本的强势期刊将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通过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收编”、“消化”弱势期刊,真正走上扩张的道路:而大量势单力薄的期刊将被出版集团、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发行集团、电影集团和其他综合性传媒产业集团托管、兼并或收购,成为这些传媒集团多元化经营的一个组成部分,或逐步淡出期刊市场。  相似文献   

9.
谢立文 《现代传播》2004,(6):116-118
阿多诺认为“大众媒介”这个词是专门用于文化产业的。大众媒介与文化产业的确立以及两者之间的互动发展 ,以令人匪夷所思的魔力为这个世界带来了媒介帝国主义与文化帝国主义。大众媒介与文化产业是如此地不可分割 ,媒介帝国主义与文化帝国主义是如此地可以互为替代 ,所以在我们考虑我国电视作为文化产业主体的运作时 ,决不应该割裂大众媒介与文化产业二位一体的情结 ,而应该深入下去 ,探究这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那种缔造奇迹的“场”的效应。1 以文化资源为核心的经营空间一家刚成立不久的地方广电集团的《章程》中就有这样的表述 :“以广电…  相似文献   

10.
对广播弱势说“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是“弱势媒体”吗?这个问题曾经引起过传播界的大讨论,现在,针对这个问题的争论也仍然炙手可热,但争来争去,至少到目前为止,人们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反过来考虑,人们之所以对这个争论如此的热衷,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正是因为人们对广播仍然极度关注。 判断一个媒介的强势和弱势,无非是与其他媒介比较的结果,广播也下例外。当无线广播于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诞生时,曾经引起了巨  相似文献   

11.
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在传媒领域也处于弱势地位,究其原因是传媒对这一群体的"弱视".本文指出了弱势群体在传媒领域中弱势地位的表现,并分析了造成传媒"弱视"的原因及其负面影响,提出了改变这一现状的对策,认为传媒关注弱势群体对促进媒介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媒介在推动社会进程中的作用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弱势群体与传媒"弱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在传媒领域也处于弱势地位,究其原因是传媒对这一群体的"弱视"。本文指出了弱势群体在传媒领域中弱势地位的表现,并分析了造成传媒"弱视"的原因及其负面影响,提出了改变这一现状的对策,认为传媒关注弱势群体对促进媒介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媒介在推动社会进程中的作用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顾彬、鲁迅和我们的世界文学想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对中国当代文学和中国作家的“不客气”评价,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再度审视和探究。在全球化迫使弱势文明一再萎顿的趋势面前,信奉文化特异性的作家、评论家们辨析真相,廓清迷雾,就显得尤为必要。一种评论,总归脱不掉强势文化的影子,不“君临”弱势,焉能“高屋建瓴”?然而文学艺术却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逻辑正好相反,这里不承认权威。它需要的是共存、交流和互补,是个性之外的群星辉映,而不是日月对大地的单一普照。不过,我们便目为权威的强势和有武断之嫌,就天然获得道德优越感进而自认已经拥有引以自豪的文学了吗?正如李大卫所说:“今天,中国作家仍然相信一种乌托邦式的普遍文学。他们只是在加入这场普遍文学游戏遭遇挫折时,强调自身的文化特殊性。”看来,在“受害体验”弥漫的同时,值得我们思考的还很多。胡粲然  相似文献   

14.
网络技术的问世,推动了传媒的更新换代,报纸、广播、电视划归了“传统”,新兴的网络成为“强势”。面对网络强势,报纸副刊的走向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土文化的“沦陷” 21世纪,现代科技推动人类走进了信息时代。作为信息传播重要媒介之一,第四媒体互联网  相似文献   

15.
新闻传媒农村信息市场和注意力市场的挖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鸳珍 《新闻界》2004,(5):57-58
传播资源和传播权力是社会公共资产,是社会成员人人应该享有的财富。而新闻传媒基于信息成本和有效发行考虑,普遍存在信息传播中的传媒歧视:乐于向处于社会强势地位的阶层提供信息服务,而农村人口等弱势人群很难占据媒体的话语中心体系,而处于“失语者”和“缺席者”的尴尬境地。企业化经营的新闻媒体  相似文献   

16.
传媒新思维     
《声屏世界》2010,(5):66-67
中国媒体世界性眼光的内涵 随着经济追求和政治宣传的不断刺激和影响,各国资本开始逐渐进入国际传播竞争之中,国际传播活动便开始向强弱截然分明的两极演变:一部分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国家媒体逐渐成为“传媒强国”,获得“媒介霸权”:一部分发展中或较为贫穷的国家逐渐失去在国际上的独自声音,只能被动地接受“媒体富国”抛过来的信息。成为“传媒孤岛”或“弱势媒体”。  相似文献   

17.
充分考虑到当前传媒领域思想观点量多而驳杂,速度不及深度,分析问题浅尝辄止、把握事物视域狭窄等问题,蔡骐教授和蔡雯教授在对中国媒介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考察之后,用其精心积累的现实例证融合自身深厚、纯熟的理论底蕴,架构起了《媒介竞争与媒介文化》一书的整体框架。在该书中,作者以“媒介竞争”和“媒介文化”两大热点课题为研究对象,在论述中向人们呈现了以文化环境为依托,以市场竞争为动力的精彩纷呈的媒介生态圈的历历图景。  相似文献   

18.
强势传媒即在众多传媒中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传媒形式.从整个多元传媒的格局来看,电子传媒显然是当之无愧的强势传媒;而从电子传媒这个范围来说,影视和网络又是强势传媒.  相似文献   

19.
上个世纪后半叶,广播受到电视的冲击,由强势媒介边缘化为弱势媒介.电视出现之后,声音已经不是广播所独有的传播载体,广播只好在节目的制作模式上寻找出路,走一条与电视不同的路.在此背景下,与传统广播模式不同的"珠江模式"产生了.  相似文献   

20.
余佳维 《青年记者》2012,(17):25-26
传媒文化及话语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孙晶先生的《文化霸权理论研究》一书在谈到“媒介帝国主义的控制”时,引述了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关于“电视是一种符号暴力,它有两个基本功能,反民主性和受商业逻辑制约的他律性”的观点.在布尔迪厄关于电视媒介的观点基础上,结合当前广告行业的现状,不难得出这样一个推论:“广告更是一种符号暴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