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翁向民  茅挺 《新闻实践》2008,(11):62-62
改革开放30年,也是武义人民广播电台的"勤俭嫂拉家常"节目求实创新发展的30年。这个节目曾连续两年荣获浙江省对农节目表扬作品,2006年进入金华市"首届十佳节目"。"勤俭嫂拉家常"为何长盛不衰,究其原因,品牌经营功不可没。创品牌意识"勤俭嫂拉家常"节目从1978年底开始酝酿到1979年4月首播至今,品牌意识贯穿始终。具体表现在三点:  相似文献   

2.
《阿秀嫂的家常话》是嘉兴电台城郊台自2000年推出的一档全新的对象性专题节目。节目运作两年多来,听众反映良好,节目中的主体人物“阿秀嫂”已成了农民听众心目中的“自家人”,《阿秀嫂的家常话》自然也成了嘉兴电台城郊台最有特色的名牌栏目。  相似文献   

3.
由中广协会学术部策划编辑的《品牌打造与节目创新》一书,20079月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汇集了“泰祥杯”新时期广电媒体品牌打造与节目创新征文活动的全部43篇获奖论文。[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对农节目只有不断发展才能让这块希望的田野播种出希望,而发展的核心是创新。对农节目的创新不是瞎子摸象,必须根据电视媒体的特点和对农节目的要求找准定位,与频道协调,与时代同行,与新锐对接。湖南卫视的对农节目《乡村发现》是一个全国知名的品牌栏目,有很好的口碑,但因为与频道定位不协调,曾一度被停了下来。2005年被国家广电总局确定为“农村服务年”,于是,栏目于2005年5月再度面世。因此,关于《乡村发现》的定位和创新问题,倍受各级领导和电视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希望通过对《乡村发现》定位和创新思路的探索,能给对农节目特别是省级卫…  相似文献   

5.
重在选题     
在今天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拥有一个好的选题就意味着在与对手的竞争中有了一个致胜的砝码。 2004年5月,陕西电视台新开办了一档新闻评论性节目《今日点击》。节目运作近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好的节目都是因为牢牢抓住了选题这一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孟亭 《新闻实践》2013,(8):63-64
作为典型的“主持人型”媒体,广播媒体的品牌某种程度上是构架在节目品牌、主持人品牌之上的。电台名嘴成为广播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任何一家强势电台都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脱口秀节目及极具影响力的主持人。那么。广播脱口秀节目主持人何以征服万千听众?一家电台又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脱口秀主持人呢?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说广播最吸引受众的是热线参与类节目,但如何将热线节目打造成品牌,特别是用热线节目带动一个广播频率走上品牌之路,是广播编辑和主持人经常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地处西北内陆的兰州人民广播电台的编播人员在与众多媒体的竞争中。不与拥有优势资源的中央和省级大台盲目攀比,也不因其他广播节目的成功模式而跟风模仿,而是着眼于本土受众的文化经济现状和生活需求,倾力打造《听众接待室》(市民热线)、《行风阳光热线》、《天天说法》(法律热线)、《兰山夜话》(情感热线)等四档热线节目。  相似文献   

8.
毕琴 《新闻世界》2011,(9):75-76
在广播电视快速发展、日益普及,节目形式不断创新、日趋多样化的今天,电视媒体间的竞争已演变为节目质量、收视率的竞争,谁拥有了庞大的观众群体,谁就拥有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要创造好的观众收视率,就需要电视栏目围绕不同的受众群体和需求层次进行精确定位,创造品牌栏目、名牌栏目来塑造良好的电视形象。因此,作为地域性强的电视戏曲栏目,在地方电视台可谓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容易成为当地的品牌栏目、名牌栏目。  相似文献   

9.
创新就要敢想敢突破,敢为天下先,但也需要脚踏实地,依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地方台创新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经济实力,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做性价比最高的节目。其次就是找准当地的特色资源,做别人没做过的节目。大连台的《步步为赢》播出七年成为本市以及辽宁省的品牌节目,依靠的就是创新。首先,棋牌类节目本身在当时就是一种新生事物。其次,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直接结合,这在形式上也是  相似文献   

10.
马兴 《东南传播》2014,(5):127-129
1993年上海东方电视台的《东方直播室》开启了中国谈话类节目,并将大众引领到了"群口"时代。谈话节目数量多但品牌节目少,品牌节目有,但相继出现辉煌后的滑坡。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品牌学"中关于品牌建构、经营、管理、维护与延伸的相关理论引入到电视谈话节目中,探索电视谈话节目在品牌建构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创新思维与实用策略。  相似文献   

11.
《伊甸园信箱》节目是浙江广播电台文艺频道的一档具有全国影响的品牌节目。去年,中央电视台曾在专题栏目《人物》中这样介绍《伊甸园信箱》节目主持人万峰,“今年59岁,他是电台里年纪最大的主持人。在近五年来杭州的所有电台中,万峰主持的《伊甸园》收听率始终排在首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15个省市50多家电台转播该节目。国内众多主流媒体也非常关注这位极具个性的广播主持人。万峰已经拥有了全国性的影响力。万峰的成功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十年一剑.厚积薄发。  相似文献   

12.
徐立生 《视听界》2004,(5):51-52
从2001年开始,准安人民广播电台、淮安电视台,联合党政有关部门,优势互补,互助共赢,已开办广播《行风热线》节目120多期,户外直播15期;电视党建栏目《走进现场》,播出60多档。这两个节目都已经成为当地的名牌节目。人民时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央电视台以及省内多家媒体作了报道。《走进现场》被中组部评为“党建优秀栏目”。一批节目在全省广播电视节目评比中获一等奖,其中《粮食银行》还获得2002年度中国广播电视社教节目二等奖。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类产品供大于求的现象普遍存在,市场的竞争已由过去的产品竞争演变成品牌的竞争。传媒市场的竞争同样也风起云涌日益激烈,品牌竞争力已成为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一个媒体平台上拥有的品牌节目的数量与其拥有的市场竞争力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市场竞争力就等同于受众注意力,而受众注意力的争夺就是媒体花重力打造的品牌节目之间实力较量。受众对媒体的注意力能否持久  相似文献   

14.
经过近几年来的创新与发展,山东有线电视中心所属的三个专业频道不断发展壮大,影视频道、综艺频道、生活频道分别形成了各自有影响的品牌节目。2010年,三频道围绕重点栏目,不断创新,节目内涵不断丰富,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在节目品牌塑造中特别注重核心价值的稳固与拓展,在坚守中创新,在继承中发展,从而在区域媒体竞争中赢得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5.
蔡宣鹏 《东南传播》2016,(9):123-125
县级电视台是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基层单位,是地方党政宣传、新闻报道、文化挖掘、价值传导的重要窗口。创办一档特色的地方性专题节目是县级电视台顺应创新发展时代的积极尝试,有助于宣传地方特色,提升媒体形象和品位。文章以邵武台的专题品牌节目《铁城方圆》为例,正视县级电视台发展障碍,发扬县级电视台的自身优势,通过节目品牌的创建、策划、包装、推广等经验思考探讨县级台专题栏目的品牌创建之路。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环境中,各级电视媒体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发挥主流媒体的传播优势,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方法和思路.渭南广播电视台依托《农家四季》这个十多年对农电视栏目的品牌影响力,立足当地实际,全力打造公共频道这一专业对农电视频道,节目设置和活动策划日趋完善成熟,为地方电视台对农频道的实战运作积累了经验,引发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朱虹 《声屏世界》2011,(10):5-7
江西省司法厅与江西电视台联合打造《金牌调解》栏目,节目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倡导的文明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不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也得到了江西省领导的肯定和重视。8月31日,江西省副省长朱虹在考察《金牌调解》栏目时强调,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部门与电视媒体的联合优势,进一步促进案件调解与电视手段相结合.打造人民调解的优良品牌和精品栏目。作为一档全新的栏目,《金牌调解》取得成功的原因何在?面对激烈的媒体竞争,节目又该如何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央电视台自2002年举办《感动中国》节目以来,观众收视率逐年增加,受到全国观众的关注和好评。全国上百家媒体也争相报道,用巨幅版面刊登《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先进事迹和颁奖词,整个中国被他们的先进事迹深深感动了。在众多由媒体举办的年度人物评选中,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何以能脱颖而出,并迅速成长为一个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极高的电视品牌?评选出的十大年度人物何以得到如此广泛的认同?播出的节目又何以感动大众、感动中国?这一节目运作成功的关键在于策划人的创新,即选题策略的创新、运作的创新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赵爽 《新闻世界》2014,(9):43-44
媒体融合是本世纪媒体革命的核心,对地方电视台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媒体融合既给地方电视台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也增加了其经营的难度。要在媒体融合中生存和发展,地方电视台要充分发挥自身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势,不仅要做好节目,更要做好电视节目的传播,让自己的特色节目和品牌节目能够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实现全媒体的传播,以提高节目的宣传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以地方电视节目传播创新为研究内容,研究媒体融合环境下地方电视台的节目传播策略,为地方电视台在媒体融合浪潮中谋求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现如今我们处在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新媒体的日益壮大对传统媒体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然而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电视媒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离不开的是内容和形态的创新,内容的生产已经大同小异,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急需对其节目形态进行改版、重组才能重新适应社会,不被社会所淘汰。因此本篇文章主要也是对新闻节目(——以《新闻联播》与《焦点访谈》为例)的节目形态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