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教师职业是一种幸福的职业,但教师并不必然是幸福的,还需要他们积极创造与不懈努力.在教育过程中充分挖掘幸福源、培养幸福感、创造幸福实现之条件,以真正实现教师幸福。  相似文献   

2.
教师何以幸福?幸福既关涉物质,也关涉精神。对教师而言,更关涉精神,因为这是一种以使人幸福为己任的职业。教师的职业幸福既需要外在的基本物质条件的支持,更需要教师对职业的理性认识、心怀职业理想、发挥自我潜能、信仰教育;而且还要学会幸福。  相似文献   

3.
论教师职业幸福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乾玉 《成人教育》2012,32(1):59-60
幸福既关涉物质,也关涉精神.对教师而言,更关涉精神,因为这是一种以使人幸福为己任的职业.教师的职业幸福既需要外在的基本物质条件的支持,更需要教师对职业的理性认识,心怀职业理想、发挥自我潜能、信仰教育;并且学会幸福.  相似文献   

4.
幸福是教师职场的一种可能生活,直接存在于教师的创造性和给予性活动中。要实现这种可能幸福,需要教师确立正确的幸福观、形成积极的幸福体悟性向、达成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主观幸福体验,同时还需要教师不断提升生命境界、端正职业认识、增强对教育活动的主体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的职业话语情境中,幸福有不同的意蕴。在关怀伦理的视界里,基于关系话语,围绕对教育活动实质的认识,教师幸福是可以分享、持续的体验,教师幸福亦是可以期待的。每一种职业都有幸福期待,而教育爱是通向教师幸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幸福,是每个人追寻的目标与理想。教师亦希望能过上一种幸福的生活,感受生活的纯美。同时,教师也希望从职业中收获幸福、尊严与快乐。
  一、什么是教师的职业幸福
  有学者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刘次林认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黄正平则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幸福"。历史教师要有职业幸福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内容上挖掘人文精神,崇尚理性,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教师就可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构建"幸福课堂",实现教与学双重幸福。  相似文献   

8.
论教师职业幸福实现的要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和根本问题,是所有人的需要和追求。享有职业的尊严与幸福是不可剥夺的教师权利,教师的职业人生理应是幸福的。教师职业幸福的实现不仅要以一定的外在条件为保障,而且也要以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主观努力为基础。那么,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说,教师怎样才能获得职业幸福呢?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哲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的成果,结合教师职业的特点,我们认为"怀有教师职业理想,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教师职业能力,在职场中有所作为"是教师获得职业幸福的四个要素。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专业幸福"区别于"教师的幸福",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的状态。教师的专业幸福是一种精神幸福;教师的专业幸福是一种内生性的幸福;教师的专业幸福是一种关系性的幸福;教师的专业幸福是一种理解性的幸福;教师的专业幸福是一种创造性的幸福。  相似文献   

10.
“幸福教育”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是一种教育实践。“幸福教育观”既注重学生未来幸福,又关心师生当下幸福。学生的幸福,依靠我们去唤醒和引导;自身的幸福,需要我们去发现和感知。既要工作称心如意,又要身心健康愉快,我们教师需要努力尝试幸福教育,用心体验幸福人生。  相似文献   

11.
教师职业幸福的内涵包括两个要素:一是作为教师的教育梦想;二是这一梦想的实现或接近。教师职业幸福的本质是职业梦想实现的人生。职业幸福对教师具有终极意义,也影响学生成长,关系到社会整体幸福。教师是否幸福,主要受个体因素和现实环境因素所影响。追寻教师职业幸福,首先需要教师拥有教育之梦,即将职业作为事业,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其次需要教师修炼实现梦想的能力,即意味着教师要走专业发展的道路,修炼专业技能与专业伦理,做反思性实践家。  相似文献   

12.
幸福是基于一定客观条件而产生的快乐和满意等情感体验.追求幸福是人的目的和权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幸福可以从个人生活幸福和职业生活幸福两个层面考察.作为个体的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人生活幸福源自于对善好生活的追求.作为特殊群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生活幸福源自于对职业意义、理想和社会价值的追求.幸福是一种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尽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人生境界、德性水平以及教育教学科研实践工作能力以实现人生幸福.  相似文献   

13.
杨立华 《文教资料》2007,(28):92-93,90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一种由于工作导致的职业流行病,有时也称为"职业衰竭"、"职业枯竭"。教师有"职业厌倦感"并不是教师的专利,它是一个"大众病"。寻求良药是我们教育的希望,我们只能正视现实,尝试着改变自己的一些工作方式,把自己的生命融进职业生活中,并从职业中得到幸福快乐和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校无法保证教师一定能过上"幸福而完整的生活",却可以为教师实现职业幸福提供更多可能。"教海探航""每周有个约定""为成长立法"等项目开展,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可能;重要他人、美美与共、价值共通的关系建立,让教师作为"人的境况"的可能性提升有了依托;视点、视角、视野的转换,为教师精神明亮的生活打开另一扇窗。学校,一个让人幸福的地方,为教师职业幸福提供可能的同时,也为学校幸福教育的可能性建造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人人都想拥有幸福,但"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幸福需要去感受、去发现、去创造、去追求,因而幸福也是一种能力。我们只有具备幸福的能力,才能最终拥有幸福。既然幸福是一种能力,那一定与教育相关。发现、追求、感受、创造幸福的能力需要学校培养。最近,美国哈佛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课是"幸福课",听课人数远远超过了王牌课——经济学导论。主讲教师是沙哈尔教授。沙哈尔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惟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6.
幸福是人生的真谛,享受教育的幸福应该是每位教师矢志不渝的追求。教师是神圣的职业,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要有引领学生成长的耐心,还要有一种永不停止的追求。有了这些,再苦再累的工作也会其乐无穷,作为一名教师就是最幸福的。本文作者通过回顾自己多年的教学生涯,从几方面讲述了自己的亲身感受,提出了教师幸福的来源,有幸福的教师,才有幸福的学生,才有一个民族幸福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教师职业幸福的内涵考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幸福问题成为教育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职业幸福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综观已有的一些论说,我们发现人们对教师职业幸福的内涵理解不尽一致,甚至有些误解,影响了学术交流与问题的深入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教师职业幸福的内涵进行剖析和澄清.在对"幸福"概念进行厘定的基础上,我们将"教师职业幸福"规约为"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体味人生价值并获得自身发展的精神愉悦状态".虽然教师职业幸福要以一定的物质基础为条件,但它排除了物质幸福的成分,是一种精神幸福.这种精神幸福是心理体验与职业伦理的统一,是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的统一,是享受与发展的统一,是开放的动态系统.  相似文献   

18.
追求幸福是人的终极追求,是一切社会生活价值的核心体现。教育是一种教人获得幸福品质的教育,教师幸福是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美好生活的现实体验,体现了教师作为主体在与人相处和社会交往中的生成和实现,蕴含着丰富的伦理内涵:教师幸福本是一种应然的伦理价值追求;教师幸福的保持需要伦理道德的维系;教师幸福的实现有其内在的德性要求。  相似文献   

19.
论教师的幸福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檀传宝 《教育科学》2002,18(1):39-43
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教师幸福具有精神性,关系性,无限性。教师的幸福能力及其培养实际上就是教师幸福的实现问题,教师幸福的实现需要两个方面的前提条件。一是狭义幸福能力的培养,一是广义幸福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黄乾玉 《教书育人》2006,(10):37-38
教育是需要信仰的事业,它需要有教育信仰的教师。有教育信仰的教师才能从他所从事的职业中体验到人之为人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到人生最大的幸福。马克思认为,“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自我完善”。教师选择教育这一职业并具有教育信仰是与人类的幸福和自我完善亦即个人的幸福密切相关的。信仰教育并选择教育而且把它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将使人在这一追求的过程中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