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的专业指导是指导师遵循学术知识创生的规律给予研究生有理有据的写作训练,它至少包含着三个互为关联的环节:一是从外在结构到内在结构的透视,为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揭示写理;二是从界定概念到综述文献的坚守,为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奠定根基;三是从选题构思到行文修改的展示,为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提供模板。一旦研究生明确了学术论文写作的写理、根基与模板,那么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就会逐渐走向坦途、步入佳境。  相似文献   

2.
学术阅读是指研究生精读专业论著、指向思想创新的阅读,它始于研究的需要,终于学术论文的写作。根据思想创新的程度,研究生学术阅读大致要经历三重境界:一是感想境界,即阅读是启,写作是发,由此成就感想性写作;二是阐释境界,即写作是问,阅读是答,由此成就阐释性写作;三是原创境界,即阅读是问,写作是答,由此成就原创性写作。  相似文献   

3.
从研究兴趣和写作冲动、准确把握研究"问题"、正确运用基础理论等三个方面,阐释了文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选题的基本原则及技巧.指出,阅读学术前沿问题探究性研究文献最能催生写作冲动;论文选题时不能把一般"现象"当成"问题",更不能错选"伪问题"进行研究;因研究目的与视角差异,即使研究相同的"问题",也容易选择不同的基础理论,并得出不一样的结论.认为选择学术论文的标题有许多技巧,研究生应根据写作学术论文的实际情况酌情采纳.  相似文献   

4.
人文社科类研究生的学术论文撰写既是一种价值创生的写作过程,也是一种思辨和验证间逻辑互证的写作过程,还是一种规范的写作过程,更是一种基于人文为导向的创新写作过程。人文社科类研究生的学术论文撰写是研究生知识创新的必要条件,但有些研究生在论文写作中却存在着种种迷失现象,具体表现为:对问题价值的迷惘、思辨和验证关联度不强、论文的结构不规范、表达能力太弱。认为人文社科类研究生的学术论文撰写的理性回归需契合问题逻辑,确定优质选题;强化模仿能力,精析论文解构;凝聚核心观点,建构批判思维。  相似文献   

5.
对于论文写作而言,比较写作具有基础性地位。作为一种写作类型,比较写作是研究生自觉运用比较方法对问题进行创新求解的认识过程及其结果,是对两个对象进行比较、阐释与评价的有机统一,蕴含着依次递进、彼此呼应的三重意涵:基于描述的比较、基于比较的阐释与基于阐释的评价。然而,有些研究生的比较写作却存在着“有比较而无阐释”“有阐释而无评价”与“有评价而无深度”等弊端,从而严重削弱了比较写作的价值。因此,完善研究生比较写作的路径至少有三:一是占有详实资料,确定比较标准;二是澄清理论框架,阐释异同缘由;三是阐发新颖观点,彰显比较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学术论文"引言"的重要性,归纳在读研究生学术论文中"引言"部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学术论文"引言"的规范写作模式,并以实例加以说明,以期帮助缺乏学术论文写作经验的在读研究生突破学术论文"引言"写作关.  相似文献   

7.
学术阅读是指研究生精读专业论著、指向思想创新的阅读,它始于研究的需要,终于学术论文的写作。根据思想创新的程度,研究生学术阅读大致要经历三重境界:一是感想境界,即阅读是启,写作是发,由此成就感想性写作;二是阐释境界,即写作是问,阅读是答,由此成就阐释性写作;三是原创境界,即阅读是问,写作是答,由此成就原创性写作。  相似文献   

8.
来华医学留学研究生教育是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然而,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来华医学留学研究生存在学术论文写作质量不高、不清楚论文投稿发表流程、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认识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就医学留学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建设与探索展开论述,以期提高留学研究生医学英文学术论文写作能力,更好地推动来华医学留学生的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术论文是表现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与规范是科学工作者、研究生、大学生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学术论文写作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进行概念创新是指对某事物或现象阐释了某种(些)相对新颖的认识。从新颖的程度上看,研究生进行概念创新主要有三种类型:概念独创、概念重构与概念借鉴。而研究生进行概念创新的机制是在感知与表象的互促中创生、在已知与未知的张力中生成和在表指与表谓的结构中阐述。因此,研究生进行概念创新的路径至少有三:一是敏于发现新事物或现象,建构独创的概念;二是敢于质疑已有概念,获得重构的概念;三是善于联想或类比,借鉴其他学科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