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一毕业分配到进山中学工作,我就幸运地成为了曹俊老师的同事。对曹老师的了解是从观摩他的课堂教学开始的。课堂上,我能强烈感受到他民主开放的教学思想和他对构建一个内外结合、双向互动的“大语文”、“大课堂”教学新模式的不懈追求。课堂上的曹老师是快乐的,而同学们则是幸福的,曹老师把教学的过程变成了师生创造激情的释放过程、本真生命的舒展过程。平常言语不多、普通话并不标准的曹老师,在课堂上却常常锦心绣口、妙语连珠,这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谜。在与曹老师的接触中,了解到他童年时代极有意思的经历后,我恍然明白了曹老师课堂…  相似文献   

2.
记得一位朋友对我说,他最欣赏苏东坡对写作的看法:行乎当行,止乎当止。意思是说写文章不要故意“摆架子”、“唱高调”,文章应该像流淌的泉水,顺着山势,时而急时而缓,时而低吟时而高歌。无独有偶,成尚荣先生在他的《形散而神不散:课堂教学的新秩序》一文中,也谈及了“行乎当行,止乎当止”这一观点,不同的是,成老师把这一观点引申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世界》的广大读者一定会对曹津源老师的名字感到十分熟悉和亲切。曹老师是江苏省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首批名师、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副校长。近年来,曹老师在《初中生世界》上开辟了“从生活中学语文”、“写作新干线”、“名师导读”等多个专栏,发表了数十篇精彩生动的文章。读过这些文章的同学大都会留下这样的印象:语言生动活泼,形式丰富多样,内容更是包罗万象。无论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体育,在曹老师笔下,生活中的每件事都跟语文学习有关,都可以成为语文学习的生动例子,真是题材随处拾,落笔成华章。曹老师怎么有这么大的本事?怎么有这么多取之不竭的写作题材?怎么有这么多写作时间?曹老师是怎样学习和写作的?他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什么好的建议?……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曹老师。  相似文献   

4.
假期,我有幸和儿子一起参加了特级教师赵景瑞老师主讲的“作文亲子课”学习,感慨颇多。在赵老师的作文课中,孩子们在笑声中思考,在轻松中表达,在体验中明理,在交流中提高。家长们时而频频点头,时而提出问题,时而低头速记,从孩子与家长会心的笑容中,我  相似文献   

5.
上个星期三,曹老师给了语文课代表一个任务:“今天一定要把作文交齐了才能放学。”可到了放学,语文课代表并没有这么做,把曹老师的话当成了耳边风,同学传闻曹老师已经回家了,都不以为然。“放学了。”班主任的这句话宛如在装满水的袋子里戳了一个洞,水都哗啦啦地泻了出来,尽管它们的心中还有一丝尘埃。我是值日生,被留了下来扫那永远都不会干净的地。一切都很正常也很安静,曹老师的话像地上的垃圾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啪”,教室的门被打开了,满脸微笑的曹老师出现在教室门口,但这微笑中透出了一些惊讶,因为教室里太安静了。惊讶的表情越来…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上,我捧起语文书满怀信心地对孩子们说:“老师来把这篇课文读一读,大家可要听仔细了!”我有声有色地读着,时而轻,时而重,时而急促,时而缓慢……“孩子们,肯定会听得入了迷吧!”我猜测着孩子们听我朗读时的表现。然而,我却出乎意料地听到了孩子们天真的笑声,那笑可不是为我的朗读在喝彩。我顿时懵了。课后,我问孩子们:“为什么听老师的朗读要笑呀?”“老师,我觉得挺好笑的。你把自己当做课文里的小朋友了!”“老师,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上,我捧起语文书满怀信心地对孩子们说:“老师来把这篇课文读一读,大家可要听仔细了!”我有声有色地读着,时而轻,时而重,时而急促,时而缓慢……“孩子们,肯定会听得入了迷吧!”我猜测着孩子们听我朗读时的表现.然而,我却出乎意料地听到了孩子们天真的笑声,那笑可不是为我的朗读在喝彩.我顿时懵了.课后,我问孩子们:“为什么听老师的朗读要笑呀?”“老师,我觉得挺好笑的.你把自己当做课文里的小朋友了!”“老师,我觉得挺奇怪的!我妈妈给我读故事的时候不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8.
刚听到要去采访曹鹏老师的消息时,我惊喜得张大了嘴巴,心“怦怦”直跳,感觉就和那些等待偶像出现的“追星族”差不多,紧张中又带着兴奋。作为—位从小学习钢琴的孩子,曹老师的大名经常被钢琴老师和乐理老师提起。也不知多少次在音乐方面遇到困难,想放弃时,拿曹老师的事迹激励自己,可却从来没想过能和他面对面地交流。站在通往第24层——曹老师家的电梯中,我的心还在忐忑不安,又把准备好  相似文献   

9.
曹魁珍 《家教指南》2005,(11):36-37
曹魁珍老师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生活在孩子们中间,被誉为“知心奶奶”,她的教育思想与艺术,被广泛称颂,我们开辟这个栏目,请曹老师就家庭教育的各种问题为您排疑解难。  相似文献   

10.
曹魁珍 《家教指南》2005,(10):36-37
曹魁珍老师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生活在孩子们中间,被誉为“知心奶奶”。她的教育思想与艺术,被广泛称颂。我们开辟这个栏目,请曹老师就家庭教育的各种问题为您排疑解难。  相似文献   

11.
曹魁珍老师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生活在孩子们中间,被誉为“知心奶奶”。她的教育思想与艺术,被广臣称颂。我们开辟这个栏目,请曹老师就家庭教育的各种问题为您排疑解难。  相似文献   

12.
《家教指南》2005,(3):36-37
曹魁珍老师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生活在孩子们中间,被誉为“知心奶奶”。她的教育思想与艺术,被广泛称颂。我们开辟这个栏目,请曹老师就家庭教育的各种问题为您排疑解难。  相似文献   

13.
上好一堂课,教师的“激情”是必不可少的。一、“激情”可以带动学生,感染学生,师生同心有激情的老师,一上课自然地就把这种情绪带给了学生,从而使这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大家的印象中,激情好像只属于刚毕业的年轻人,其实仔细观察一下,只要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教师,他的每堂课必然是充满着激情的。我就认识这样一个老师,几十年如一日,战斗在教学第一线,也曾听过他几节课,看到他时而引吭高歌,时而妙语连珠,  相似文献   

14.
曹魁珍老师长期从事青少年考教育工作,生活在孩子们中间,被誉为“知心奶奶”。她的教育思想与艺术,被广泛称颂,我们开辟这个栏日,请曹老师就家庭教育的各种问题为您排疑解难。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2013,(9):122-122
陈思良和邱晓玲两位同学在下课后,留住了语文老师曹老师。邱晓玲问道:“老师,我们有个问题想请教您,究竟什么是‘诡辩’呢?”曹老师并没有直接对他们进行定义的讲解,而是给他们两个出了一道题:“我家里来了两位客人。一个很干净,他叫A;一个很脏,他叫B。那么在这两人当中,谁会去洗澡呢?”  相似文献   

16.
曹魁珍老师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生活在孩子们中间,被誉为“知心奶奶”。她的教育思想与艺术,被广泛称颂。我们开辟这个栏目,请曹老师就家庭教育的各种问题为您排疑解难。  相似文献   

17.
《家教指南》2005,(1):36-37
曹魁珍老师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生活在孩子们中间,被誉为“知心奶奶”。她的教育思想与艺术,被广泛称颂。我们开辟这个栏目,请曹老师就家庭教育的各种问题为您排疑解难。  相似文献   

18.
曹魁珍老师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生活在孩子们中间,被誉为“知心奶奶”。她的教育思想与艺术,被广泛称颂。我们开辟这个栏目,请曹老师就家庭教育的各种问题为您排疑解难。  相似文献   

19.
徐静 《江西教育》2003,(20):28-28
特写校园生活的几组镜头:镜头一:大扫除时,老师在发号施令:“菖菖菖,把黑板擦干净。菖菖菖,快来扫走廊……”自己却反背着手“君子动口不动手”;镜头二:学校集会时,老师时而要求甲学生站立端正,时而提醒乙学生抬头挺胸,时而喝斥丙学生闭上嘴巴,当学生庄严肃穆时,自己却和同事窃  相似文献   

20.
我有幸在网上看到一位来自山东的语文老师的一堂课。当时课堂设在一家剧场的舞台,台下是参加会议或观摩的老师,台上是上课的老师和学生。为保证音响效果,这位老师手持一只话筒。与其他几位讲课教师不同的是:她从不去翻看课本、备课笔记,在讲台前、课桌间自由走动,时而配乐朗读,时而即兴板书,时而激发学生想象,时而启发思考,从容地与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