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一轮的素质教育大讨论中,我们应该明确素质教育首先是一种思想和观念,而不是具体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形式。本文从什么是"好"教育的理解出发,结合现实素质教育实施中的问题,尝试探讨对素质教育意义提升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素质教育必须促进学生初步社会化,社会化教育的灵魂是"立德";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素质教育要坚持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为本,提升学生的"认识、实践、精神"要素;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现阶段要求素质教育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这一提法,确实是非常的好,非常的科学,但很多时候,我们在高喊素质教育的同时,做的还是原来的一套。这一方面与我们旧有的观念有关;同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没有确立一种新的观念,没有真正建立起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完整而又确实可行的教育教学理论。“不立不破”,教育教学改革还任重道远。就阅读教学而言,问题尤为严重,也最为关键。尽管教法五花八门,但现实的情形是,教来教去始终是围绕着教学用书转,甚至是把教学用书的评点、分析硬塞给学生。这不仅不是什么素质教育,而是严重地束缚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它不是以学生的眼光来认识事物,而是将成年人的研究成果,甚至是数十年的研究成果灌输给学生,这就不难怪教授“参加”高考不及格了(及格才怪呢)。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我们所作所为依然是为了“知识”,为了“考试”,而不是为了“能力”,为了“素质”。看来考试的内容、考试的制度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尽快研究解决,这个问题不解决、素质教育就难予确立。但是,对于我们教师而言,首要的问题是必须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和方向。方向不明确,努力就失去了意义。  相似文献   

4.
庞超 《四川教育》2006,(9):11-12
一年一度的高考备受世人关注,从媒体对高考“状元”的过度热炒中我们也能够沉淀出一些理性思考。其实,从“状元”的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如今高考能够取得不俗成绩的,都是综合素质高的学生,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在如今的高考中并不占优势,换言之,我们认为,高考已进入全面素质竞争的时代。素质教育不回避升学竞争。教育专家燕国材最近撰文指出,我国教育改革不理想的症结之一,是让“素质教育流于空谈”。在他看来,素质教育并不神秘“,所谓素质教育,则是加强基础、发展智能、培养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本期“高考感悟”《从高考看学生全面素质竞争》一文,从考试的功能和目的、检测目标和过程、结果运用和招生方式、高分个案分析等方面印证了这一观点。《高考“状元”告诉了我们什么》一文,以今年四川省文科状元陈璇卿为例进行“个案分析”,说明学校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生素质就可能获得全面发展;随着全面素质的提高,学生在升学竞争中取得优良成绩就在情理之中。“试卷例谈”以今年高考政治试卷的分析为例,谈到了高考命题的方向性变化——《高考试题导引学生走出“象牙塔”》,它要求学生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关注社会生活;既要熟练掌握知识体系和知识点,又要灵活运用政治学科的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了解时事的来龙去脉,又要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地分析时事问题。“制胜之道”以坚持抓好高中体育教育的理念和做法,阐明了《学生不“断练”,人才方合格》的道理,揭示了那种“挤体育保升学”做法的得不偿失。因此,无论从整体看,从个体看还是从命题看,升学竞争实际上已是全面素质的竞争。透过这个现象能让人们明白,抱残守缺、不思变革、死抱着“题海战”“、疲劳战”不放已远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主流,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5.
学校提出"和文化"办学理念,经过校情诊断和建构,形成精神文化体系,为生命立"魂";为呈现学校物态文化,经过动线调查研究和规划实施,为生命立"场";为实现师生价值追求,搭建师生发展平台,为生命搭"台"。在办学主张的引领下,厦外附小致力于生命关照教育,让每一个生命因教育而美好。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不断充实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并结合"三生教育"课程——《生命生存生活》的理论教学和学生实际,将生命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教育和抗挫折教育,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和生命的意义及其价值。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新课改,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通过生命教育,正确引导青年学生"认识生死,关爱生命",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关爱生命,健康成长,努力学习,做一个对家庭负责任、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邱磊  傅国涌 《教师》2013,(10):5-7
教育是什么?在今天一般中国人眼中,其实"教育"只被理解成一个字:只有"教",没有"育"。"育"是什么?我们可以联想到孕育、哺育、养育……都跟生命有关。如果我们把这个"育"当成"教育"的重心,就可以想到"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个结果,"教育"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生命展开的过程,就像一棵树,从一粒种子到参天大树,这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如果你只看到结果,那不是教育。所以,当我们理解"教育"这个词的时候,只把重心放在前面那个字,那就是注重结果的教育;而事实上,教育是一个开放的过  相似文献   

8.
“主流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旨在提高所有学生的各种潜能的素质教育。它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也不是为了满足学生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而进行的“应试教育”。“主流教育”所培养的“主流人物”可以是领导、管理,也可以是建设、劳动。“主流教育”所培养的“主流人物”比一般意义上所说的“主流人物”(社会精英)的内涵更丰富。  相似文献   

9.
教育科研是依据教育科学理论,研究教育现象,通过研究来发现问题、探索规律、指导自己的行动。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转变过程中就需要"破"与"立",即否定旧模式,确立新模式。但是"破"并不是全面彻底的否定,而是要去粗取精,批判地吸收,"立"也是如此,并不是要求什么都是新的。所以,教育科研工作在"破"与"立"上一定要把握好原则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要"破"在点子上 一是"破"难点。难点的攻破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难点就成为影响教学的最大障碍。但是,就难点来讲,由于师资、地域或者学生…  相似文献   

10.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这一新课改的基本取向预示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价值转型——从"关注学科"到"关注人";从"关注知识"到"关注生命";从"目中无人"到"以人为本"。这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也是新课改的着眼点和归宿。本文旨在通过"教育形状"的解读,进一步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生命整体性和主动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是时代的呼唤。在研究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关键是要解决“什么是素质教育”的问题。素质教育是和应试教育、博雅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不同的一种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成人”的教育,“和谐”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靳波 《教书育人》2015,(2):71-72
我们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做出反思。理想的教育应该是有灵魂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教师育人意识,充满高尚人生追求和丰富精神生活的过程。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面对现实,坚持理想,努力追求有灵魂的教育,培养有文化、有教养、有底气的现代人。一、"人"的教育是落脚点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直面生命的本真事业。中学思品生态"三生"课堂要以"生命态"大教育观为旨归,关注学生生命在场现实诉求,重构自然之教"三生"本真模本,浸润"三生"课堂生活旅程,拓展学生适应社会生存能力,将"三生"体验融入教学全过程,注重学生的学、教师的教,着力探寻生态课堂管评动态平衡点,使"三生"教学充满无限和谐的生命活力,以诠释当下素质教育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4.
教育必须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在创建“绿色”社会、和谐社会的今天,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回答的问题。那种以牺牲学生个性为代价的教育已经逐渐被时代所抛弃。学生需要的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和自主发展的教育,是一种珍视“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回归自然、回归生活,能焕发出生命的热情与活力。  相似文献   

15.
一年一度的高考备受世人关注,从媒体对高考“状元”的过度热炒中我们也能够沉淀出一些理性思考。其实,从“状元”的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如今高考能够取得不俗成绩的,都是综合素质高的学生,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在如今的高考中并不占优势,换言之,我们认为,高考已进入全面素质竞争的时代。素质教育不回避升学竞争。教育专家燕国材最近撰文指出,我国教育改革不理想的症结之一,是让“素质教育流于空谈”。在他看来,素质教育并不神秘“,所谓素质教育,则是加强基础、发展智能、培养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本期“高考感悟”《从高考看学生全面素质竞争》一文,从考试的功能和目的、检测目标和过程、结果运用和招生方式、高分个案分析等方面印证了这一观点。《高考“状元”告诉了我们什么》一文,以今年四川省文科状元陈璇卿为例进行“个案分析”,说明学校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生素质就可能获得全面发展;随着全面素质的提高,学生在升学竞争中取得优良成绩就在情理之中。“试卷例谈”以今年高考政治试卷的分析为例,谈到了高考命题的方向性变化——《高考试题导引学生走出“象牙塔”》,它要求学生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关注社会生活;既要熟练掌握知识体系和知识点,又要灵活运用政治学科的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了解时事的来龙去脉,又要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地分析时事问题。“制胜之道”以坚持抓好高中体育教育的理念和做法,阐明了《学生不“断练”,人才方合格》的道理,揭示了那种“挤体育保升学”做法的得不偿失。因此,无论从整体看,从个体看还是从命题看,升学竞争实际上已是全面素质的竞争。透过这个现象能让人们明白,抱残守缺、不思变革、死抱着“题海战”“、疲劳战”不放已远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主流,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16.
教育,在先哲的字典里,她的名字就叫"智慧"。教育,以他人的智慧激发本人内在的智慧潜能,使人获得充分而自由的发展。由此,我们的教育应该关注生命的智慧,而不能只关注知识、技能,甚至眼中只有分数。因为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关注的是现成的答案,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假如我们的教育只让学生记忆知识,忽视了让学生运用知识去探究未知的世界,忽视了学生质疑问难的探究精神的培养,那么,学生与生俱来的那种求知的渴望便会日渐泯灭,问号的消失标志着智慧火花的熄灭。技能也不等于智慧,我们的教育有的是作业、训练、考试,缺少的恰恰是积极的、愉快的情感体验,还有什么比品尝学习生活的愉快和乐趣更接近智慧呢?  相似文献   

17.
苏州市姑苏区以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抱团组建了纵向与横向多个共同体。为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共同发展,建设了"校际发展共同体"和"文化传承共同体";为实现名师资源共享,促进师资共同发展,建设了"名特教师共同体"和"区域校长俱乐部";为创新教育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设了"阳光德育导师团"、"学科研修共同体"和"特色项目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教无定法,语文教学更是如此。语文教师必须是熟谙青年学生心理特点的心理学家,是一个善于"扶"、又善于"放"的引儿学步的善导者,是一个不被凝固的程式所拘囿,而能够按照各个阶段学生特点灵活地处理教学环节的指挥员。无论"扶"或者"放"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要明确新课标的目标和要求。语文教学离不开人文思想政治教育。变传统的应试教育"填鸭式"的教学为教师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变单纯地知识传授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中国梦"的实现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出好人才。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属人的世界,人性是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的坚实基础.教育是一种以育人为目的,为了人的发展和人自身素质提高的实践活动.教育必须以人性为基础,真正开展人性化教育,具体做到:教育要以人性为基础,关注"育人"与"成人";教育人性化要克服"人的空场",并善用"惩罚";教育人性化要坚持鲜明的生命立场.  相似文献   

20.
"应试教育"是教育在社会各种利益和力量的作用下扭曲、异化的实践。"素质教育"理念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出发关注每一位学生素质的发展,而在我国的现实条件下,教育考试是维系教育公平的底线。"片面追求升学率"会导致教育异化为应试教育,但升学率依然应该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而不是唯一标准。不能把"升学率"推向"素质教育"的对立面,甚至不应该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