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来,报纸、网络甚至生活中都出现了不少数量的门族词。作为连续体中的新兴类词缀,我们认为这个门既包括意义偏虚的类词缀,也包括意义偏实的类词缀,也就是说在××门中的门是靠近词根方向的类词缀,而‘××门’事件/丑闻/风波中的门是靠近词缀方向的类词缀。  相似文献   

2.
汉语三音节新词语与类词缀的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节和双音节词为主,近年随着词汇的发展,三音节词语有增加的趋势。本文通过举例对汉语三音节新词语的语言现状和类词缀语义虚化及偏离原义的分析,试探讨类词缀和三音节新词语发展的相互关系。语义可偏离原义较远、构词能力强、可类推的类词缀较易与双音节词语组成三音节词语。  相似文献   

3.
《阅读》2011,(4):23-23
在汉语中,以“同”字组成词,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词语很多,而且十分有趣。同父母的孩子称为“同胞”,如“同胞兄弟”“同胞姐妹”等。广义的“同胞”,指同一国家或同一民族的人,如“港澳同胞”“台湾同胞”。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明清白话小说的语言中,有一种“打一V”结构的词汇现象出现较为常见。宋元明清时期等断代语言词典或专书语言词典,对这一现象的释义有所忽略。无论是在“打一v”中,还是在“打V”中,“打”均没有“仔细”、“短暂”等义。“打一V”现象到清代已是大大减少了。“V”主要为表示看、望意义之类的词。在近代汉语言中,“打一V”的存在正体现了词汇发展的过程,“打一V”中的“打”随着语言的发展最终词缀化。  相似文献   

5.
济宁方言语法特点撮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济宁方言与普通话相比在语法上具有下面一些特点:它有比普通话更为丰富的词缀,特别是后缀;有比较丰富的程度副词和表示程度差别的形容词三级形式;有些量词可采取三次重叠形式;“跟”、“在”、“从”、“连”等介词存在着语音或用法上的变异现象;指物和指人宾语在“动词+唠(在/到)+所处”结构中分处于不同的位置;表示差比可用“不跟”、“不胜”等词语,也可采取“形容词+起”的格式。  相似文献   

6.
在书面语色彩的词语中,特别是成语中,要用“作”。例如下面的词语都用“作”:作罢、作弊、作对、作废、作怪、作乱、作战、合作、振作、作壁上观、作法自毙、作茧自缚、作威作福、犯上作乱、逢场作戏、敢作敢为、孤军作战、胡作非为、矫揉造作、苦中作乐、令人作呕、乱作一团、默不作声、忸怩作态、认贼作父、始作俑者、述而不作、所作所为、为非作歹、兴风作浪、以身作则、装腔作势、自作自受在口语色彩的词语中,用“做”,例如:做工、做事、做媒、做梦、做人、做生意、做贼心虚、小题大做从词语的搭配说,“作/做”后面的词语如果也常作为动…  相似文献   

7.
在英语教学中,只有正确地把握“认读英语词语”的时机,才能避免学生过早地接触英文文字。要改革小学英语教学中以“认读单词”为主要目标的传统教学模式,需要对《英语课程标准》一级目标中的“在指认物品的基础上认读词语”进行深入的理解,运用直观教学法和TPR教学法开展“指认物品”的教与学,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自然拼读法”进行词语的认读。只有遵循语言学习顺序的教学方法,才能为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大同方言中的“圪”“忽”“达”等缀词语有多种附加意义的存在,这种语法现象丰富了缀词语的语用含义,扩大了信息容量,增强了语言交际能力,具有一定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汉语中的“X客”族词主体是类后缀式指人的词,其中的“客”指“……的人”.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们认知心理的影响.“客”的高频使用最终使其意义抽象化,而形成“……的人”的认知模型,进而构建出一个“X客”的词语模,这一词语模具有较强的类推构词能力,只要符合“……的人”这一认知模型的表达,都可以构成“X客”族词.  相似文献   

10.
阅读经史子集中的文章,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词语:“崩”、“薨”(hong)、“不禄”、“没”、“升遐”、“捐馆”、“殒”(yun)、“大辟”(bi)、“磔”(zhe)、“殣”、“汤镬”……诸如此类古人用以表示“死亡”的词语,连同与之有关的确凿的事实,生动地描绘出了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黑暗而阴森的历史画面:不可逾越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家庭内部带有血腥味的政治斗争;哀鸿遍野的凄凉及其必然由新的进步的社会形态所替代的趋势。 先谈“崩”、“薨”、“卒”、“不禄”和“死”。这五个词都是“死”的代称。《礼记·曲礼》上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软X新词语有着迅猛的发展趋势。本文从软X新词语的特点、X的性质特征、软字的词缀化倾向、软X新词语盛行的原因探析等角度对其进行考察和分析,同时揭示其产生与发展的人文背景。  相似文献   

12.
“打”在中古汉语乃至现代汉语中使用灵活,词义众多.六盘水方言中有90多条独具方言特色的“打”字词语,参照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普通话,对六盘水方言“打”字词语的构词方式、表义特点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宫文胜 《阅读》2011,(10):42-43
“多少”在英语中怎么来表示?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对了,“how many”和“how much”两兄弟,都能表示“多少”,你对他们了解多少了呢?  相似文献   

14.
从音节角度看,三音节以上的多音节词语逐渐成为当代新词新语中占主导地位的音节形式。从来源角度看,除了新造词语以外,当代汉语从外来词语、网络词语、港台词语、专业词语中吸收了大量的新成分;词缀化与词族化构词、简称构词、修辞构词等形成的词语成为汉语新词的重要来源。新词语来源广、渠道多,是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15.
汉语中常见相关词语的词义区分、固定搭配等具体使用问题常常困扰大部分汉语学习者.通过以常用相关词语“穿”和“戴”为例,寻求更为科学、简单、便于教师操作和学生识记的方法来改善相关词语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既然”与“所以”连用,常被作为关联词语搭配不当看待.比较有代表性的,要算黄伯荣、廖序东两位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与此教材配套的《现代汉语习题解答提要》(以下简称《提要》)对二者的连用有明确的解释,如教材第四章第六节的“思考与练习”中有一个病句:我们既然决定要修改这本书,所以得赶快研究修改的原则.《提要》是这样解说的:“这个因果关系的复句的关联词语搭配不当,这句偏句用‘既然’提出依据,正句说明推论出来的结果,故应将正句的.‘所以’改为‘就’,这样关联词语就搭配得当了,表意就明确了.”黄廖两位先生主编的这部教材,发行量大,影响极为深广.我们觉得只允许“既然”与“就”和“因为”与“所以”搭配.不承认“既然”与“所以”也可以配合使用,带有很强的人为性.“就”在结果句中,“所以”也在结果句中,从意义上看不出二者使用上的差异.从语感上来看,很难断定“既然”与“所以”不能一起使用,何况语感常常有个性差异.另外,“既然”不只与“就”搭配,还可与“那”“那么”“当  相似文献   

17.
储呈进 《阅读》2013,(3):20-21
有句话说得好:“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意思是说,看一个人要想看到他的心里去,可以看看他的眼睛。同样的道理,要想把一篇文章读懂读透读出意思来,那也得善于去找文章的“眼睛”。文章的眼睛叫做“文眼”。所谓“文眼”,就是文章中的一个关键词语或句子,这个词语或句子往往“事关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文章中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文眼”一般出现在文章的什么位置呢?  相似文献   

18.
释“感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汉语中,“冒”单用有“冲犯”义,又可与“感”义同,具有“遭受”义。“感”、“冒”可连用并与“风寒”、“暑气”等词语搭配,还可以省略宾语而凝结为复合词。这就从词汇史的角度究明了“感冒”一词的来源。《辞源》修订本失收,宜补,某些注释有误,当正。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中结构助词“的”的用法,目前的语法书中所谈到的有四种:(1)用在定语之后作定语的标志,如“中国的命运已经完全掌握在中国人民的手中了”;(2)附着在词或词组的后边,组成“的”字结构作主语或宾语,如“应该注意的还是要注意”、“骑马的过去了”、“我要那个红的”;(3)附着在联合词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如“糖啊豆啊饼干啊的摆了一桌子”、“买了些文具纸张什么的”;(4)和“似”组成“似的”,再和别的词语组成“……似的”的比况结构,作定语或状语,如“锦  相似文献   

20.
屈折词缀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有积极作用,屈折词缀的功能语类及其特征与屈折词缀常常缺失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屈折词缀的缺失是由于语言信息处理困难、词与词的匹配不当、交流压力等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