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神话研究起步较晚。王国维把《庄子》书中大量的"故事"与西方的"神话"联系起来,开百年《庄子》神话研究之先声。郎擎霄确认了《庄子》书中神话传说的存在,以此说明《庄子》艺术手法的高超。茅盾看重《庄子》的哲学思想,认为庄子改造利用神话材料为寓言的过程中已经使神话非神话化了。闻一多认为庄子崇信万物有灵,对神话采取了吸收、消融和改造的态度。新中国成立后,袁珂对《庄子》神话研究用力颇深。新时期《庄子》神话研究主要集中在神话-寓言研究、神话意象研究、神话思维研究,与《山海经》、屈原的比较研究等几方面。反思《庄子》神话研究,是庄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其为死君乎""可谓死君乎"的"死君"之义,大致有晋人杜预和清人王引之两家之说,今人祖述杜王而未得确诂。据《春秋》三传用词体例和《左传》文意推敲,可知"死君"即"死君命",意为"效忠君命"或"效死国君"。"其为死君乎"是"难道算是效忠国君吗?""可谓死君乎"是"可说是效忠国君了吧"。如此训释,文从字顺不致歧解。  相似文献   

3.
以《吴越春秋》、《越绝书》中的大禹治水神话为线索,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吴越春秋》与《越绝书》两书的材料来源基本同一;《吴越春秋》广泛地运用了先秦以来的资料,《越绝书》只是其参考书之一,不存在抄袭关系。因此《吴越春秋》具有整合之功,内容更为丰富,也更具有文学色彩。《吴越春秋》对汉代神话传说的记录,体现出政治思想对神话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两书在风物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4.
民族英雄是神话史诗与民间故事歌颂传扬的主要对象。彝族《阿鲁举热》、《包头王》是《支格阿龙》的神话变体,从流传形式看,它是依靠口耳相传,形成口头文学;从流传内容看,它以现实题材为口传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折射反映;从源流关系看,三个版本均是同一主题承接重组的流变关系。为便于比较研究,本文选择了金沙江南、北两岸凉山、永仁和哀牢山域的三个神话变异的英雄版本,以大凉山神话史诗《勒俄特依·支格阿龙》为主线,以小凉山英雄传奇《阿鲁举热》和哀牢山民间故事《包头王》变体为参照,从中揭示出英雄所处时代背景的历史性、民族性、传奇性、地域性和流变性的五个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孔红杏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6):64-66,63
在中国传统文学和西方近现代文学理论中,"意象"都是解读小说作品不可或缺的"钥匙"。以王安忆小说为研究对象,从神话-原型批评角度和文化视角切入,通过对水意象的内蕴诠释和成因探究可以进一步解读其作品,探寻文本表层意义下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6.
孙玲 《现代语文》2009,(11):11-12
《淮南子》一书吸收先秦诸子百家之说,融会贯通而归于道,是西汉道家思想的最高理论结晶,也是我国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学术巨著。它记录并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及传说,内容十分丰富,并且自成体系。《淮南子》中神话的演变的状态,表现出"混杂"的特点,而神话仙话化是最主要的演变形态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寻根小说《小鲍庄》进行重读,旨在通过对洪水神话在小说中的置换变形,以及"为人类受难的英雄"和"毁灭—重建"的神话原型在文本中移位的探讨,深入分析以"仁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衰微。  相似文献   

8.
对小说《重返巴比伦》所蕴含的《圣经》"再生神话"这一原型及"U"型叙事结构进行剖析,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揭示了小说的精巧构思、寓言式的笔调以及作者自身经历在小说构思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三五历纪》与《五运历年记》里的盘古神话原本不是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而是一则关于天、地、人三皇起源的神话。后来将其视为盘古开辟天地的神话,是因为人们对这则神话的误读。这则三皇起源神话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老子》。因为盘古神话并非盘古开天辟地神话,那么将其他的人为或神为开辟天地的神话与之比较来寻找其源头自然是没有意义的。盘古神话被误读之后,朝着三个方向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0.
在"点式动态结构"的考察中,《淮南子》中的典型神话的原初意义与母性意识、生命意识息息相关。《淮南子》神话的改造意义是巫史文化传统促成的。《淮南子》神话的类比思维折射出楚汉浪漫精神的伟力,但理性精神终究是《淮南子》神话所依托的主导思想平台。  相似文献   

11.
黄婷婷 《海外英语》2015,(9):164-166
作为法国结构主义思潮的领军人物,列维-斯特劳斯将结构主义方法论运用于神话研究,分析"神话逻辑",旨在找出全人类所共有的原始逻辑或思维方式。该文在介绍结构主义与神话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研究印度尼西亚神话"鼠母人子"的结构,挖掘早期人类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妈勒访天边》的故事是在"动物潜水取土造地"类型神话的最后一个母题——"巡视"母题的基础上演绎而成的,也就是说,"动物潜水取土造地"型神话中的"巡视"母题是壮族民间故事《妈勒访天边》的神话原型。  相似文献   

13.
创世神话在整个神话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许多神话都是从创世神话变化和发展起来的。就其思维方式、内容及价值而论,它可以说是人类最初的"百科全书"。本文主要对我国少数民族创世神话做了一个考察和探究。  相似文献   

14.
《史记》中记录了许多有关神话的材料,其中帝王感生神话的材料比较突出,研究《史记》中的感生神话可以从史学的角度来了解神话的再现和发展,对研究汉代神话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作为法国结构主义思潮的领军人物,列维-斯特劳斯将结构主义方法论运用于神话研究,分析“神话逻辑”,旨在找出全人类所共有的原始逻辑或思维方式。该文在介绍结构主义与神话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研究印度尼西亚神话“鼠母人子”的结构,挖掘早期人类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苏童通过将孟姜女神话改写成小说《碧奴》的实践,在如何重述神话上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苏童的本意是,尊重神话、重新建构而不是颠覆或解构神话。但他这种行为总是显得力不从心——一方面他要建构神话,另一方面,不论从文本层面还是从语言层面来看,都难免走上解构神话的道路。因而从某种程度上看,《碧奴》呈现出苏童在建构与解构孟姜女神话之间徘徊的犹豫姿态。  相似文献   

17.
时间是《红楼梦》的一个重要主题,根据小说的神话与日常叙事纹理,可以将其分为神话时间和日常时间。文章从叙事学的视角,分析了《红楼梦》中神话时间和日常时间跨度和事件频度等问题;并深度探讨了两种时间处理的内在逻辑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明史·代王传》辨误王世华《明史》卷一一七《代王传》曰:“成祖即位,复爵。永乐元年正月还旧封。十一月赐玺书曰:‘闻弟纵戮取材,国人甚苦,告者数矣,且王独不记建文时那?,寻命有司,自今王府不得擅役军民、敛财物,听者冶之。已复有告其不轨者,赐敕列其三十二...  相似文献   

19.
《汉书》作为官方正史,却大量记载了“怪力乱神”的帝王诞生神话和灾异现象,体现出浓厚的神话性。这看似不符合史书的“实录”精神,其实是由于《汉书》在它的叙事表层之下,还深受神话思维的影响。同时,史书中的神话式表述还具有神化皇权和维护当时的现存秩序的功能,从而被统治者用来为维护皇权服务。  相似文献   

20.
鲁迅与神话     
本文从鲁迅与神话的角度,简单叙述鲁迅先生对神话的起源,演化、分期、分类等中国神话的特点以及《山海经》的性质等许多涉及中国神话研究的重大问题的独到见解。从四个方面阐释了神话对于鲁迅文学创作的影响:用神话典故;创造神话意象;以神话为题材进行创作;神话对鲁迅塑造人物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