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纸编辑角色转型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永华 《新闻前哨》2009,(10):44-44
报纸编辑的角色是什么?业内人士说是“厨师”、“裁缝”、为人作嫁衣者、新闻把关人等。这些要继续弘扬。同时,面对现代新闻竞争,编辑还必须走出幕后、走向台前。掌握新闻策划的主动权,用全新的编辑理念重塑全新的编辑角色。  相似文献   

2.
大约是受时风影响的缘故吧,近年来,新闻界有些同仁,那脑瓜儿也“开窍”多了。要不然,怎么会干这“嫁衣”上打“补丁”的绝活儿呢? 编辑历来有“为他人做嫁衣”的尊称。整日辛辛苦苦地编呀、改呀,甘当无名英雄。因此,在三百六十行中,编辑历来是受人尊做的。然而,有个别编辑却不让人尊敬。他当“裁缝”又不甘愿做“嫁衣”,一拿到“质地”较好的“料子”,就想干那“嫁衣”上打“补丁”的绝活儿:你原来的结构是一、二、三……,我就改它为A、B、C……;你说是“土豆、牛肉,加咖啡好。”我就改为“牛肉、土豆,加咖啡妙”。如此这般“加工”一番,使作品“旧貌”换了“新颜”,那么作为“合作者”的编辑,署个名儿也  相似文献   

3.
编辑工作历来被称为"为他人作嫁衣",编辑的自主工作不多,不易体现编辑工作的创造性.其实,从有效传播信息的角度来看,编辑在工作中同样会有一片充分开展创新的天地.笔者以为,编辑在编辑加工中的创造性作用,可从发现、挖潜、提升、完善这四个方面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4.
正"编辑是为人作嫁衣",如何更好地为作者和作品做好"嫁衣",是编辑工作应该持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但编辑仅仅做"裁缝"是不够的,一定要做"设计师"。即不能只针对样稿、定稿进行修修补补,一定要介入成稿的前期策划和写作之中。本文探讨了编辑介入书稿写作的时间和方法,以期通过编辑对书稿的"隐形介入"和前期操作,更好地提升书稿质量,提高书稿运作效率。一、编辑何时介入书稿写作编辑介入书稿写作,要基于书稿的成稿过程。作者写作大致经历三个阶段:酝酿、成文和修改。在这一过程中,编辑介入的最佳状态是在酝酿阶段与作者进行思想沟通和交流,确定选题意向。良好沟通的前  相似文献   

5.
说到编辑工作,使人会油然联想到这样四句老话:一曰"为他人作嫁衣";二曰"当无名英雄";三曰"剪刀加糨糊";四曰"知识分子羞于谈钱(酬)".笔者在踏入编辑行列之前,乃至在当了很长一段时间编辑之后,始终对上述四句老话很以为然.  相似文献   

6.
“为人做嫁衣”——这是对编辑工作形象的描绘,也是对编辑默默奉献精神的称赞。“嫁衣”做得怎样,新娘体会最深。笔者的许多朋友是骨干通讯员.聚到一起的话题,常常离不了“嫁衣”。有的对某一处改得好,赞不绝口;对编辑的感谢、钦佩之情溢于言衷。也有不  相似文献   

7.
“为人做嫁衣”——这是对编辑工作形象的描绘,也是对编辑默默奉献精神的称赞。“嫁衣”做得怎样,新娘体会最深。笔者的许多朋友是骨干通讯员,聚到一起的话题,常常离不了“嫁衣”。有的对某一处改得好,赞不绝口;对编辑的感谢、钦佩之情溢于言表。也有不少是对“嫁衣”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编辑的境界     
人们往往把编辑工作比作为他人作嫁衣,这从编辑工作的性质而言,真可谓一语中的.编辑工作正是这样一种默默奉献、富于牺牲精神的工作.虽然它是如此琐细、微不足道,但要做好编辑这个行当,却也不易.一个称职的编辑,如果没有甘愿为他人作嫁衣的思想境界,恐怕也是难以担其重任的.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裤衩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而嫁衣却是风光无比,所以通常人们选择的是嫁衣而不是裤衩.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编辑们成天为别人做嫁衣,自己却穿了一条裤衩."我认为,编辑,尤其是一名医学编辑,在编辑的道路上,应该是不羡别人的嫁衣,不弃自己的裤衩.  相似文献   

10.
甘为人梯编辑最可贵的品德是什么?我以为是甘当人梯。编辑好比是个裁缝,是为作者或记者做嫁衣裳的。一篇好稿发表了,一本书问世了,荣誉归于署名的记者或作者,编辑只能当“无名英雄”。这是办报刊或搞出版的需要。有的编辑常感到当编辑“亏了”,这是由于从个人一时一事的得失来考虑的缘故。当编辑的,不妨从自己对社会的贡献方面多想一想。  相似文献   

11.
"是我将你的长稿梳理,是我为你做了嫁衣."为他人做嫁衣,是报纸对编辑的要求,也是编辑必备的素质.做不到这一点,不愿在署别人名字的文章上花气力,就很难编出可读性较强的精品,也就办不好报纸,尤其是在出版节奏很快的晚报,这一点格外突出.在6年的编辑工作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些编辑一辈子“为他人作嫁衣”,这当然是很可敬的。但编辑也不妨坐坐花轿,当当新娘,让人家来为他作嫁衣。当过新娘的人,做起嫁衣来,一定会更称职。称编辑为“杂家”,一般是指编辑有广博的知识,但也可包括编辑善于在文字上打杂。有的人,既是编辑家,又是作家,或理论家,或专门家,能写大作品、大论著,好得很!一般的编辑,至少应该会写图书的内容提要,会写序跋,会写书评,会写广告,而且写得很出色。既看稿又写稿,既当编者又当作者,好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说,编辑的工作是"为他人做嫁衣",意思是编辑在默默辛苦地为作者做嫁衣,无名无利.但14年的新闻采编工作中,我越来越深地体味到,编辑的工作决不止于此,编辑的境界也不止于此.  相似文献   

14.
说到编辑工作,使人会油然联想到这样四句老话:一曰“为他人作嫁衣”;二曰“当无名英雄”;三曰“剪刀加糨糊”;四曰“知识分子羞于谈钱(酬)”。笔者在踏入编辑行列之前,乃至在当了很长一段时间编辑之后,始终对上述四句老话很以为然。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出版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萌生了一点匪夷所思,并且感到这似乎还涉及到编辑理念的更新问题。因此愿以一孔之见,来个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正前几天偶然读到王国华先生2008年在《工人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世间渐无编辑家》,感悟颇多。时至今日,笔者从事编辑工作8年有余,深深体会到了图书编辑作为社会人的一种,所具有的特殊而平凡的本质。于是撰写本文,结合自身对编辑工作粗通浅识般的认知,来聊一聊当下如何做一个"三心二意"的编辑。坚守"虚荣"之心虚荣是所有人骨子里或多或少都有的劣根性之一。最初,编辑被美其名曰"为他人做嫁衣的裁缝",如今更被冠以"文  相似文献   

16.
编辑是做什么的?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或听到许多这样或那样的回答. 有人说,编辑是人类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它道出了编辑的使命和责任.有人说,编辑是"为人做嫁衣"的.这个比喻广为引用,是由于它不仅道出了编辑劳动的特点,而且也隐含了编辑"默默奉献""成人之美"的高尚情怀.记得多年前作家蒋子龙在作品获奖时,曾经把编辑工作比作水泥柱里只使劲而不露面的钢筋.这与"为人做嫁衣"的比喻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7.
抑或是为了提高编辑的知名度,让默默无闻的编辑从报刊背后走上前台,每每翻阅报刊总不难找到诸如“本栏责任编辑×××”的字样。尽管依然是为他人“做嫁衣”,但至少让穿“嫁衣”的人和看“嫁衣”的人知道这“嫁衣”究竟出自谁人之手。不过这往往也带来了另一种麻烦:“嫁衣”做得好了,皆大欢喜,起码作者心里明白,此稿编辑所花心血大小;一旦偶有不慎,出了问题,作者埋怨,读者骂娘,  相似文献   

18.
编辑工作,常被人们称作是替人做嫁衣的工作.做嫁衣,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材料、选样式,所以,选择性的优劣,将决定嫁衣裳的优劣.在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将选择性编辑作为课题来探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一位报人曾说过,报纸编辑的功夫,相当一部分“藏”在他所编辑的报纸里。这话说得十分含蓄,但也道出了报纸工作的真谛。 作为记者,其精神产品每天与读者见面,其中不少新闻佳作更是受到万千读者青睐。而编辑身居幕后,充当专做“嫁衣”的裁缝。他们的精神劳动倾注在浩如烟海的报纸里,倾注在每一篇新闻稿件中,却鲜为人知。 也许正是这种职业的特点所致,记者往往受人关注,受人尊敬,而编辑常常被人忽略。有人误以为,要办好报纸,只要有一批拉得出、打得  相似文献   

20.
十年前,作为一名医学生的我决定到人民卫生出版社应聘编辑工作,为了弄清编辑究竟是干什么的,我到国家图书馆查阅了很多材料,从中我发现了关于编辑角色的定位有共同的一句话"为人做嫁衣",这是我对编辑工作的最初理解--为作者出版一本好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