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梁衡是当代提倡师法自然、追求艺术真实、探索民族风格的散文作家,也是一位个性鲜明、思想敏锐、很值得评论界关注和研究的作家;他不仅是散文创作的实践者,还是一位随时把散文创作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散文理论研究者。他的散文理论研究,有着独树一帜的创见。 综合起来看,梁衡散文研究的早期成果主要是在继承我国悠久的散文传统,广采古今中外诸家所长的基础上,坚定了求真、求美、求理、求新的艺术追求,并在这四方面提出了系统的阐述。近年,他倡言写“大事、大情、大理”,为之奔走呼喊。  相似文献   

2.
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清新玄奥,朴质而不乏睿智与敏锐,其佛教散文和抒写对生活见闻“随机”的顿悟与感思的散文,以及他的寓言散文,构成他创作的主流。颇受两岸读者青睐。他的散文可以说是喧嚣都市生活中沉静的智慧。  相似文献   

3.
魏禧是清朝初年著名散文三大家之一,他才华出众,交游活动广泛,散文创作极具特色,对清初的散文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介绍了魏禧生平和交游活动,对他的文学创作成就进行了简略探讨,希望能为此人物的历史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宋清  邢连军 《兰台世界》2014,(12):139-140
魏禧是清朝初年著名散文三大家之一,他才华出众,交游活动广泛,散文创作极具特色,对清初的散文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介绍了魏禧生平和交游活动,对他的文学创作成就进行了简略探讨,希望能为此人物的历史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电视散文创作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怎样拍好一部电视散文?前人不曾留下任何模式,更谈不上成熟的创作理论。在观摩学习他人优秀作品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对电视散文的创作谈点感受。 一、电视散文的幢文创作《选择》 电视欲文的创作,首先要选择(或创作)一篇好的散文,就像拍摄一部影视剧,首先要选择一个好的剧本一样。散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视散文作品的质量。 什么样的散文适合作电视散文的“剧本”呢?首先必须符合电视的特性。此外,傲文的文学性也是衡量电视散文“剧本”质量的重要标准。 有了一篇合适的散文,对创作一部电视散文可谓成功了一半。具体如…  相似文献   

6.
郭小兵 《视听界》2006,(4):100-101
画面在电视散文创作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如何将电视散文的画面叙事性和抒情性完美结合起来,取得理想中的具有美感的气质呢?一些技巧是必须掌握和合理运用的。画面的经营通常应该考虑两个环节:摄像和后期。从操作层面来说,一个片子的拍摄首先是从摄像机的选择开始的。电视散文的画面要求通常较高。清晰度、色彩还原、宽容度、细节等这种硬技术指标靠使用者的主观努力是无法有根本性改变的,只能靠摄像机本身的性能决定,所以应该尽可能地选择高指标的摄像机,像现在比较流行的数字BETA甚至高清设备之类的,一般都有很不错的技术性能,可以作…  相似文献   

7.
李连泰 《传媒》1999,(3):35-35
“如何预测新世纪的散文走向,当下散文创作还缺少什么?”这是日前由中国作协创联部和《散文选刊》联办的’99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研讨会上各地二十余家报刊的散文编辑家们的共同话题。 散文缺少震撼力 光明日报《文荟》主编韩小蕙等认为,散文应是呕  相似文献   

8.
辛韵 《大观周刊》2012,(45):59-59
当代的散文创作百花齐放,于坚是新散文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散文内涵丰富,在描写日常生活的琐事中流露出了作者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他的《人间随笔》正是用心灵书写的“日常生活的史诗”。本文立足于于坚的《人间随笔》这一部散文集,从三个方面入手,力图从深层次剖析《人间随笔》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9.
许一婷 《东南传播》2011,(12):156-158
电视散文是20世纪90年代在电视界兴起的一种新兴的电视艺术形式。电视散文是文学散文的电视化,也是被电视化的文学散文。它的出现是电视艺术与文学艺术的一次绝妙的结合,是电视艺术对文学艺术的阐释和再创造。在文学散文的创作中,意境的营造是成功的关键,电视散文也不例外。追求美的意境是电视散文创作的出发点和衡量电视散文成功与否的重...  相似文献   

10.
宋代文学家汪藻以擅写骈文著称于世,他的散文创作亦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本文概括了汪藻散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分析他的文论观论述了汪藻散文议论大胆、切中时弊和体制谨严、结构工整这两大特点。  相似文献   

11.
曾巩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散文家、政治家。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散文创作上。以优学而入仕的曾巩不仅政绩卓著,更是在前辈大文豪欧阳修的提点以及自己的勤奋努力之下,以其大气婉曲的散文著述名扬北宋及后世文坛。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末中国散文创作迎来又一个高潮,但进入21世纪后,散文创作渐入平和期,并趋于冷清。本文对从热闹归于平静的散文出版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陆永稳 《新闻世界》2009,(12):111-112
新闻通讯是新闻中的巨制,创作难度较大。怎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通讯作品,成为新闻学界和业界研究和实践中的一大难题。穆青尝试、提倡的散文笔法在通讯创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在人物通讯写作上。此种散文笔法的运用在其新闻名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4.
吴辉 《新闻与写作》2002,(11):35-36
穆青同志是我国当代享有盛誉的名记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都有催人奋进的新闻通讯力作问世,这些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意义,而且闪现着灿烂的艺术光辉。穆青的成功与其不断开拓创新的品格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位名记者,他一面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记录时代的脚步,另一方面,在新闻写作上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尝试用散文笔法写新闻就是其中的一笔。他说:“对新闻写作的某些要求我们不必过分拘泥。”“我国有很好的散文传统,我们应该继承这种好传统,充分吸收散文写作中那种自由、活泼、生动、优美、精练的表现手法。”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穆青的新闻作品集,取名为《穆青散文选》,由此可见,这些作品不仅是精彩的新闻报道,而且是优秀的散文华章。综观穆青各个历史时期的新闻通讯作品,它们的散文特色主要表现在结构自由;感情丰富;文采飞扬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电视散文顾名思义即电视化了的散文。电视是它的外化手段、它的二度创作。离开“电视”这一载体,电视散文也就不复存在。综观电视散文的创作,屡有误区存在。许多创作者无法分辨电视散文与电视专题的差异与区别,将电视散文拍得像一部专题片,失去了电视散文所特有的空间感、诗性、设计性与故事性,将很有韵味的电视散文搞得寡淡无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代维利 《声屏世界》2016,(10):39-40
电视散文把文学与电视相结合,它改变了散文原有的文学形态呈现方式,以优美的语言、 隽永的意境、 精湛的音画和丰富的内涵给亮丽缤纷的荧屏增添了无限的魅力.本文以近年来笔者主创的电视散文作品为例从四个方面对其创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安洁 《青年记者》2004,(3):46-46
电视散文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电视艺术形式,它是文学与电视的有机结合。是通过电视对诗歌、散文进行的艺术化的二度创作。它声、情、画并茂,营造了一种或美丽绚目或引人沉思的美好意境。如何用电视画面语言来表现电视散文的思想感情呢?  相似文献   

18.
李国文先生近年来散文创作颇丰,从广为人知的《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到《中国文人的活法》,已经出版了多部作品。《李国文千字文》是他近年来创作的散文创作精华的汇集。这"千字文"不是一种新创文体,与历史上的《千字文》也没关系,只是适应现代报刊而兴起的以篇幅命名的文章类型,  相似文献   

19.
人们称散文为美文。散文中的美是表现在多方面的,有优美的感情,有诗画一样的意境,有丰富的想象,有瑰丽多彩的形象,有抒情性的议论,有含蓄传神的语言,等等。间歇是一种艺术手法,也是散文之中美的一个方面。散文中常见到的间歇,有短暂的与无限的两类。其实,这种艺术手法不独是在散文创作中运用,在小说、戏剧、音乐、绘画和长诗创作中均有运用。这里重点谈谈散文中的间歇美。一、短暂的间歇在散文的写作进程中,所叙述的主线从文字看,出现了突然中断的现象,从情感的发展来看,并未中断,实是藕断丝连。中断所留下的“空白”,  相似文献   

20.
军旅作家杨献平先生在评论陈洪金的散文创作时,称他是站在于坚、雷平阳左右的人,是云南高地上的优秀书写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