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新工科"教学改革背景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立足现有条件,"以本为本",培养从事大数据处理的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填补相关人才需求空缺.针对普通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教学体系、师资等方面需要,从师资队伍、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探索地方高校大数据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提升高校大数据科研和人才培养能力,培养适合国家和市场需要的大数据人才.  相似文献   

2.
新工科建设是对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积极响应,以培养一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跨界整合能力、高素质的交叉复合型工程人才为落脚点,同时也对工科师资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结合当地产业的特色及优势,创新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CDIO理念的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以兰州市五所高校工科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工科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储备,社会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及个人能力的提升与实践类课程的关系,以兰州城市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金工实训课程为例,结合CDIO理念,建立以"知识、实践、创新、素质"为内容的四维课程体系,得到了适合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的实践类课程新方案,为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从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方面着手,其中实践教学是重要抓手。鉴于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突出地位和作用,针对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科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新工科对传统工科专业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一型六化”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并结合实际给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新方法,从而更好地培养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针对地方高校工科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的现状,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特点,开展工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探讨了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培养模式的改革及特点。结合地方性高校的实际,提出了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路以及建立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条件,试图为地方性高校工科专业办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任卓瑜  赵军 《高教论坛》2023,(11):34-39+52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对工科教师工程实践素养的要求进一步凸显,然而长期以来师资队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和相关素养始终是提升工程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问题。研究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综合案例研究法、专家访谈法、质性研究方法,选取某所地方应用型高校为分析案例,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角度系统探讨了地方高校工科教师工程实践素养失配的原因。针对加强地方应用型高校工科教师工程实践素养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实现“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环境生态视野、管理知识和技能会深入到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的发展中,因此,急需具备更高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工科"人才,为我国企业转型提供环境生态的保护。如何结合新形势和地方特色提高学生"新工科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地方高校面临的紧迫任务。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实践,培养具有生态学学科视野、积极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生态规划和管理的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通过对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制定、PBL+双语多模式课程教育实施、强化新工科教育的实践课程设计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实践,探索出一套适合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具有交叉学科特色的"课程规划-多模式课程教育-企业协作新工科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已经获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达到了新工科人才综合素养的各项标准要求,并对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将专业集群作为石油与天然气特色专业"新工科"建设的载体,对相关行业企业、区域或地方及高校进行深入调研,确立专业集群的具体架构组成;基于依托学科与组成专业的地位作用及逻辑关系,整合优化课程、师资队伍、平台及竞赛等各种资源,形成专业集群的共享教学条件;以产教融合为核心,构建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依照需求导向、优势引领、探索推进及动态调整原则,提出学科专业集群的运行管理及内外部保障机制,从而形成传统优势油气专业系统升级改造的新范式,大力提升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是地方本科高校的重要课题.从地方本科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现状入手,提出"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转型策略,以期为促进专业发展和培养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新形势下工科建设的需要,分析了地方应用型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建设要求,阐述了人才培养新模式。从重构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和课程思政建设几方面进行改革,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创新实践能力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地方应用型工科院校在助推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建设过程中,离不开校社科联有效机制的建立。工科院校社科联建设应从科研平台建设、创新机制两大方面着手,加强对外交流,强化服务社会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重点培育机制,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等,充分发挥社科联在推动工科院校社科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应用型高校机械类传统专业与智能制造、精密制造行业发展深度融合的迫切需要,结合新工科建设的要求,提出应用型高校机械类传统专业改造升级的思路。面向智能制造与精密行业对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以CECCCDIO校企深度融合工匠型项目式工程教育为指导,以OBE理念为人才培养目标,对面向精密制造、智能制造业的高技能复合型机械工程领域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改革,构建校企深度融合工匠型项目式一体化课程体系,面向行业需求开展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的校企合作机制改革,为应用型高校机械类传统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考核机制欠缺,数量偏少,培养渠道单一,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从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关于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界定出发,以衡水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建立“双师型”教师考评机制,健全“双师型”教师管理机制,拓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多种途径,有效提升“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办学定位于应用型的新建本科院校,其师资培养模式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关键。文章阐述了应用型教师素质养成的必要性,并以黄山学院为例,提出应用型师资应该具备的教师基本素质以及"知能"结构和"双能"素质,通过搭建"教师发展中心"平台,实施"专、综"工程结合,实践"双提、双导、双评"模式等,着力培养应用型青年师资和促进应用型师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应用型高校师资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武鹤  葛琪  杨扬 《绥化学院学报》2013,(12):128-130
以实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研究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方案.通过制定人才培养标准,构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施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等途径,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改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将产学合作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全过程、渗透于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教育规律。金陵科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制定具有行业化特点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优化课程体系,实施实践教学,培养"双师型"师资和"双证式"学生,科研反哺企业,深化产学合作。旅游管理专业产学合作中的校企矛盾,其本质是产学合作各方的利益诉求未得到充分满足所致。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科研方向选择上,应综合考虑当地旅游产业(企业)发展需要、自身的能力优势、竞争院校的学科优势等因素,突出自身的科研特色,"弱弱联合",争先进位。  相似文献   

17.
教师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基础,与学校发展,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紧密相关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模式。“新基础教育”研究让教师在“讲教学设计”,“讲教学过程”和“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反思”中,不断感悟新的教育理念。“新基础教育”研究为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教学团队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黄山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省级园林教学团队在师资、教学、科研、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可为同类院校的专业教学团队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软件产业发展对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提出的新需求,对目前大多数高校培养软件工程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和原因进行分析。论述了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产学研一体化实训体系的构建,提出软件工程人才产学研实训体系建设应包括课程体系改革、验证性实验室建设、软件项目实训平台构建、科研研发平台建设以及软件应用企业运行体验等全程培养模式,并对梧州学院的建设情况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新建本科高校走应用型发展之路、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许多新建本科高校在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仍摆脱不了"大而全""学术型"的发展模式,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困境,究其原因,既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主观理念与思维定势的局限。要提高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在准确办学定位的前提下,从调整优化专业设置、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实践环节、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