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是在课文教学中通过朗读激发美的情趣,树立美的意识,增强美的感受。在课文分析中抓住美的形象,领略美的意境,正确鉴赏美。要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即提高识别美丑的能力。通过语文教学进行审美教育有其固有的优势和长处,这是其他任何美育形式都替代不了的。  相似文献   

2.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学会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旨在发掘美的内涵,引导学生感受美、领悟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的小说作品,这些小说以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情节以及深邃的思想内容等引导学生品尝人生、陶冶情操,获得无尽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不仅要培养学生感知美、理解美的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美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4.
陈红梅 《新疆教育》2012,(16):146-147
在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通过语文教材,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系列审美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这些教材文质兼美,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而多媒体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还具有实施美育的功能,它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唤起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使学生为之萌发激情,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文审美能力,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就是审美教育,通过美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鉴赏力、创造力及鉴赏力。引导学生感知美,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其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通过美育,可以培养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使学生具有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自主审美的能力。一、以读激情,体验情境美语文教学具有独特的感染功能。课堂中,指导学生朗读  相似文献   

7.
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欣赏美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语文教师既要明确审美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基本任务以及实施审美教育的紧迫性、必要性,将美育理念贯彻到具体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语文学科美育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能力方面,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产生欣赏美的愉悦,激发创造美的热情,并在作文中收获创造美的喜悦。  相似文献   

8.
张远林 《教育导刊》2007,(7):34-34,44
美育是培养人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提高人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指凭借语文教材,在识字、阅读、作文以及课外语文活动中初步培养儿童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下面着重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而语文教材中,最具美育功能的内容要教诗歌,它最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美育的重要部分。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诗歌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诗歌中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那么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主要应从诗歌的"三美"——音乐美、思想美、意境美入手,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文课实施美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学中,及时捕捉美的素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标准、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审美理想,而且还能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肖雪梅 《考试周刊》2009,(38):54-54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教育;是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灵魂、美化人们生活的德育。在现代化教育中,以美去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情感、审美意识,并使之获得高尚的审美情趣.已成为造就一代新人的重要手段。学校美育,除了发挥音乐、体育、美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外,还应通过各种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美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美存在于自然本身,社会美存于社会本身,人性美、人格美存在于人物自身。中学语文课本入选的篇目大多是文质兼美的范文,因此,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运用教学艺术,按美的规律设计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是语文教学的责无旁贷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美育是学校的根本的任务之一。语文学科包含着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语文学科的美育教育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健康的审美情趣。不仅要培养学生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的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美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3.
白景英 《成才之路》2011,(23):38-38
本文分析了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误区,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辨别美丑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要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美育有两个最基本的任务:一是审美情操的培养,即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二是审美能力的培养,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启发学生去感受美,引导学生去鉴赏美,激励学生去创造美,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注意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它把语文知识和美育内容融为一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审美天地,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把握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周红梅 《学周刊C版》2010,(5):121-121
美育,顾名思义,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和审美观,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和中学语文教学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新的课程标准也更加突出了审美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进行美育的过程,除了文学作品所具有的艺术美外,形式美、自然美、人文景观美、人物形象美都蕴含在语文教学中。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陈栋梁 《学语文》2005,(5):9-49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美育是以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为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马克思曾经指出:“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也就是说,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依循着美的规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健康的审美情趣,追求高尚的审美理想,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认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要高度重视美的熏陶,努力实施美的教育。语文课是最具审美价值的课,它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美的洗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美育功能。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还要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因此,美育教育应当始终不渝地鼓励学生对美的追求与美的创造,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美的价值,也才能反过来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感受美和理解美。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众多的美育因素,小学语文教材中具备丰富的审美素养,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不可分割。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着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品味词句、细读文本、启发想象,引导学生感受形象美、体味语言美、体会情感美、追求创造美。总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努力提高自身鉴赏美、理解美的能力,把审美教育切实贯穿到语文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